注重变式训练 提高数学能力

时间:2022-08-21 07:38:10

注重变式训练 提高数学能力

【中国分类号】G633.6

2013年3月6日上午第二节南河中学全体数学教师正在该校九(1)班进行研讨课听课活动。授课教师王老师讲完《黄冈中考精典》中第5页填空题第二题后,迅速在黑板上补充一道变式题目。

精典题目:已知x2+y2=25,x+y=7,且x>y,则x-y的值等于___________。

变式训练:已知a2+b2=13,a+b=5,则a-b=________________。

两道题目,明显是同一类型题目,但变式题目中没有明确a与b的大小,这样答案就不一样。通过这种变式练习,既让学生明白同一类型题目解法一样,又让学生考虑问题要周全严密。本次数学组的研讨课要求教师突出练习环节,坚持做到三个三分之一,即讲授内容15分钟,常规习题练习15分钟,变式练习15分钟。所有教师必须都要讲一节变式训练研讨课,七、八年级注重课本及练习册中的变式题目练习,九年级下学期侧重精典及中考题的变式练习。像这样的研讨课活动,数学组每学期至少要开展一次,活动总结会上各位老师都觉得很有意义,大家一致认为常规教学中要渗透这一作法,要坚持做。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规律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数学,就要学好,就要活学。要让每个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教师平常就必须贯彻新课程理念,使之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14.(6分)如图,在ABC中,∠ACB=90°,点E为AB的中点,连接CE,过点E作EDBC于点D,在DE的延长线上取一点F,使AF=CE.求证:四边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

(第14题)

2009年(黄冈精典)

例2如图7-3,在ABC中,∠ACB=90°,BC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D,交AB于E,F在DE上,并且AF=CE.

(1)求证:四边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2)当∠B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CEF是菱形?证明你的结论;(3)四边形ACEF有可能为正方形吗?为什么?

图7-3

中考题14题与例2中的第一问几乎相同,只是已知的说法不同而已,“BC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D,交AB于E,F在DE上,并且AF=CE”变换为“点E为AB的中点,连接CE,过点E作EDBC于点D,在DE的延长线上取一点F,使AF=CE”。前者已知稍微间接一些,而中考题更为直接,难度稍微小一点点。

二、变有几何

加强变式训练,就必须了解题目变式有哪些类型,不可停留在表面上,需要将近十年来的考题或者相关资料加以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类。

(一)从题目来源的角度。

从变式题目的原型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大致可分为三种:

1、通过教材中的题目改编。有的原型是课本中的例题,有的是习题变式题,有的是课本中引申题等等。

2、通过资料中的题目改编。比如改编练习册,中考精典上的题目。

3、通过中考卷中的题目改编。有的改编过去的本地中考题,有的改编全国各省市中考题目。

(二)从题目结构的角度。通过比较原型题与变式题中的变化部分,可以分为:已知变式题、问题变式题、综合变式题三种。

(三)从题目解法的角度。由于有的题目只是变换知识背景,尽管题目外部形态不同,但仍属于同一类型题目,解法自然大同小异。除了解法相同的变式外,另外一种变式就是解法有较大的不同。

(四)从改编时间的角度。一些变式题目的原型是很早就出现的题目,而一些变式题是在最近出现的新题上进一步改编的,从这个角度划分,可以分为传统题目变式与最新题目变式。比如:前面提到的2009年中考中第14题除了原型说是精典中的题目外,还可以追溯至2005年中考中的第12题,这道题目也可以当成2009年第14题的原型。(当然已知问题及图形均作了一些调整)

黄冈市2005年中考第12题:

12.(本题满分7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BAC=60°,DE垂直平分BC,垂足为D,交AB于点E.又点F在DE的延长线上,且AF=CE.求证:四边形ACEF是菱形.

像这种变式时间跨度较大,题型特点较传统,当然就属于传统题目变式。而最新题目变式的例子,就是黄冈市2006年的第20题与2007年的第21题两者之间的关系了。两道题都是属几何应用题,2007年的第21题在2006年的第20题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问,进一步进行了变化。出现了“新”的东西。

三、加强变式

通过变式的训练,对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教师除了掌握变式的几种“变法”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变式训练。我校数学组老师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初见成效。

(一)从课本、练习册入手,增强题目应变意识

(二)从基础知识入手,提高解答“变式”能力

(三)从“精典”中考卷入手,加强变式的针对性

(四)从解法归纳入手,确保变式的高效性

(五)从组织形式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避免异变

万事万物发展都要遵循客观规律,变式训练同样不能急于求成。提高学生的“变式”能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更不是两三节课教学就可以完成的。我校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变式训练要求也不一样,坚决避免搞形式主义。

由于变式训练是一个长期的教学活动,除了长期规划以外,平常变式训练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结合学生实际,避免脱离学情。课本上的习题学生都没弄懂,都不会做,这时搞变式时机是不成熟的。二是结合中考试卷,避免脱离考点。教学要以大纲为本,要以中考为教学风向标。不能平常“热热闹闹”,中考一蹋糊涂。另外,教师在改编题目的时候,不能因为想“变”,想“新”,搞一些“偏、繁、难、怪”的变式题目,既不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起不到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作用。

作为我校数学组坚持与推广变式训练的一员,笔者本人有一个观点:“从不追求数学考试碰到原题,但要追求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地进行变式训练,我们不但可以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会让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受益无穷。

上一篇:浅析高职教学改革的方向与重点 下一篇:英语听力理解要素和提升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