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错误也给力

时间:2022-08-21 06:44:28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错误也给力

摘 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错误是非常具有价值的,因而教师必须要正视它、利用它、挖掘它,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促使我们教师自身也得到成长和发展。所谓态度决定行动,当我们对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后,将不再因错误而急,也不再因错误而视为绊脚石,在教学中用长远的眼光,发展的心态,扎实有效的行动,让“错误”成为我们和学生成功的奠基,使“错误”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和发挥。

关键词:数学;错误;智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174-01

一、教师要平心对待学生“错误”的出现

在课堂教学中尽管我们课前将学生、教材、地域等各种因素结合起来,教法学法设计的是多么完美,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局限,他们尚未形成慎密的思维、理性的逻辑、自我调控的持续注意力以及学生智力水平的差异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我们教学的效果,因此“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在学生的错误上,老师应平心静气,理性对待,切不可犯急躁情绪,怪罪于学生。我想现在偶尔出现体罚学生,伤害学生的事件就是老师在面对学生错误时没有一颗平常心,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念上要改变过来:学生出现错误是必然的过程。我们常在教法研究上说,缺憾也是教学艺术中必不可少的,同理,错误也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当然,在教学中对待错误也要克服另一种倾向,认为“错误”的出现是老师的教学造成的,这也是不可取的。既然认识到错误是学生必然会出现的,那么我们就要容忍学生的错误,在面对学生错误时我们就要保持平常心,就要善待学生,就会为下一步教学做出理性而合适的选择。只有我们教师在理念上形成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在行动上平心面对,才会去想出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错误,才会将不利化为有利。

二、教师要善于利用“错误”,把其当成课堂中的有效资源

现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实质是在不断的探究活动中进行的,学生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此时教师要利用“错误”这一有利时机,充分挖掘其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再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景,让学生在进一步的探索性过程中主动纠偏,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中教学《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节课时,当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用工具测量出三个内角后,汇报三个内角和的度数时,虽然180°居多,但是也出现了有相差几度和十几度的结果,这时我没有指出谁的对谁的错,而是根据同学们汇报的数据,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在180°左右。接着我问:“那么到底准确数据是多少呢?除了量之外,我们还能用其他方法来验证一下吗?”给学生设置疑问,形成悬念,激起学生进一步想探究的欲望。后面再通过折一折、拼一拼活动,使学生自然得出三个内角和就是180°的结论,得出结论后我就让学生交流一下刚才测量的数据误差大不大,误差大的再次测量。至始至终我没有说学生的测量是错误的,我只是对他说误差有点大,因为我相信,此时学生对自己测量的错误已经有了认识,事后实际效果也证明了学生对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是刻骨铭心的,使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顺利达到。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候老师也有意直接将学生的“错误”呈现,让学生在错误中比较、分析、反思。如果对错误采用反复强调的方法,会出现这次不犯了但下次遇到还会再犯的的现象。相反经过学生去思辨,去比较,会使学生在矛盾冲突中从内心去接受,明白犯错误的原因,就会使学生产生恍然大悟的满足感、成功感,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错误的判断力,又使学生今后尽可能做到不犯错、不出错。比如我在教学小数乘法《街心广场》一课时,当在具体情境问题中讨论出算式0.3×0.2后,我问谁会计算呢?许多学生情绪高涨,明显感到很多学生认为这简直是小菜一碟的问题,结果我请了三、四名同学汇报,结果乘积出现了0.6和0.06两个答案,随机我调查了一下,全班约有70%的同学认为是0.6,30%的同学认为是0.06.而且学生之间还出现了争执,这时都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老师,希望老师给予决断。这时候我故意卖关子,说:“同学们都能去动脑计算,表现还不错,但结果肯定只有一个正确,老师暂时还不想告诉大家,你们谁能试着用其他的方法来自己验证一下,看是不是和老师想的一样?”结果都陷入了沉思,可惜没有学生想出有根有据的理由来。此时我还是没有直接判断而是作提示:“如果把具体情景中的0.3米改写成3分米,0.2米改写成2分米的话,你试一下吧。”随即学生又投入到思辨中,随后有一两名变现优异的学生当即说出了结果是0.06的根据来,这时出错的同学有的已经流露出愧疚和顿悟的表情来,我就说:“老师今天对算错的同学没有责怪的意思,因为我们是刚刚学习小数乘法,下面大家还有表现的机会,根据我们前面算式30×20=600,3×2=6,0.3×0.2=0.06,你能找出规律吗?老师相信,如果你发现了这个规律后就不会再出错了”适时激励和引导学生又进入了下一个探究活动中。

三、教师要对“错误”寻根问底,把它当成我们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信息反馈

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既有共性的又有个性的,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就要认真分析产生这些错误的因果联系,需要刨根,发现出真正的原因,由于原因也会不尽相同,如有认知局限的、有受思维定势影响的、有基础知识欠缺的、有思维惰性造成的、有学习作风不严谨的等等,唯有找出错误的根源,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想出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力争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少去犯错。四、教师要把“错误”当成丰富自己教学经验的催化剂。

正因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错误,才使我们有了去思索、去研究的素材,为我们研究学生,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益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试想,一名教师从事教学几十载生涯,有了这些新的挑战,才使我们在年复一年的教学中具有了新鲜感,从而使我们保持一份长久的教学激情。从这点上来说,学生的“错误”是我们专业成长的推动力和助推器。学生由犯错到认知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也是我们感受到了教学艺术的魅力。

上一篇: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要关注“概念的准确界定... 下一篇:精典算法的动态演示在计算机语言课教学中的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