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同步预防”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8-21 06:10:18

职务犯罪“同步预防”的探索与实践

长宁区检察院的反贪查案工作在上海处于领先地位,近三年共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71件79人,其中,贪污贿赂案件68件76人、渎职侵权案件3件3人,所涉处级干部要案6人。

职务犯罪案件特点

一,国资、国企领域依然系腐败重灾区,所涉环节多、数额大

3年来,区院在国资国企领域查办职务犯罪案件26件33人,分别占立案数和总人数的37%和42%。案件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采购供销、业务管理和发包、国资国企改革、房地产开发销售、土地、房屋的租赁转让、资金管理、人员培训管理和房产税收申报等环节。由于权力集中、资金密集、项目激增,加之单位管理制度虚置、监管制约流于形式,可以说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审批开始到最后的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几乎每个环节都出现过“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的腐败现象。具体表现为一些国企领导往往心存侥幸、铤而走险,或“暗箱操作”、或“抱团腐败”、或大搞“权力寻租”。

二,年龄结构呈椭圆形现象,黄金年龄成职务犯罪高发时段,同时伴随低龄化现象、女性人员增多现象,凸显监管和防控机制的针对性亟待加强

从查处的71件79人职务犯罪案件看,56至60岁之间的12人、35岁以下的14人(最小的25岁),处在25至50岁这一人生的黄金年龄段的职务犯罪嫌疑人有48人,分别占立案总人数的17%、17%和57%。这部分人普遍高学历、高智商,思想活跃、敢想敢干,很多已成为单位的中层干部或业务骨干,特别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往往因工作时间不长、法律意识淡薄,同时又笃信所谓的“潜规则”和“江湖义气”,故极易陷入“温水煮青蛙”的渐进式腐败。此外,79人中女性职务犯罪嫌疑人19人,占总人数的24%。从查办情况看,女性职务犯罪人员多因虚荣、从众或补偿心理导致贪腐,赃款主要用于满足其对奢侈品、房屋装修等方面的物质贪欲。

三,从众式腐败现象频发,凸显行业“潜规则”亟待破除

71件贪污贿赂案件中,窝案、串案32件41人,案件数和人数分别占立案数和总人数的45%和58%,暴露出“潜规则”在一些单位和领域大行其道,出现了上行下效或行业性的从众式集体腐败现象。如查办的橡胶制品研究领域、航空营销领域、绿化市容领域窝串案均存在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问题。

四,城市更新领域成职务犯罪新灾区

当前,上海已进入以再开发、整治修缮及保护为内容的城市更新新阶段,建设项目增多、资金密集、廉政风险加大,职务犯罪案件频频发生。仅2015年,区院就查办此类职务犯罪案件13件13人,涉及市政灯光、市容绿化和房屋修缮等环节。

五,侵犯民生民利职务犯罪不容小觑

在医疗卫生、优民惠民资金管理、旧住房修缮等领域查办了一批侵犯民生民利的职务犯罪案件。如长宁区中心医院(现上海市同仁医院)财务科原科长陈强在负责医院与金融公司委托资产管理业务中,收受业务单位给予干股形式的贿赂113万元,放弃自身的监管职责,最终导致公共医疗资金亏损。

六,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拉拢腐蚀公职人员问题亟待破冰

71件案件中,有31件系非公有制经济主体行贿、单位行贿或伙同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案,占立案档44%,案件数额从50余万到1100余万元不等。这意味着在当前的高压反腐态势下,仍有一些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潜规则”对公职人员进行围猎、腐蚀,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谋取利益。

七,关系密切人参与腐败呈多样化特征

近亲属、情妇(夫)等关系密切人参与腐败现象高发,且影响恶劣。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依托关系密切人经商办企业,利用公权谋取私利。二是关系密切人充当“中介”或“掮客”,为国家工作人员和请托人牵线搭桥。三是让妻子成立“皮包公司”以掩人耳目、收受好处费。

八,十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仍然占很大比例,暴露出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需要向基层一线延伸和传递

71件案件中有25件系十后的贪腐犯罪增量案件或贪腐行为一直持续到十之后。该类案件占立案总数的35%。这表明党的十以来,“零容忍、无、不设限”的惩防腐败政策仍面临“最后一公里”的压力传递、责任落实和源头预防问题。

职务犯罪预防情况

一,服务航空业集聚区健康发展

1.出台规范性文件《服务全面深化改革践行司法为民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的意见》,进一步增强全院干警的大局意识、主动意识,指导和规范检察工作更好地服务保障航空业健康发展。

2.撰写、《上海航空检察白皮书》,通过回顾总结区院近年来在服务保障航空领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廉洁从业发展中的检察实践、分析预测航空业创新发展中的法律问题,进而为航空业的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3.拓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应用。将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引入机场航空业,用制度机制防腐力量促进和深化机场航空业诚信体系建设。

4.服务东航集团探索构建了“文化+制度+科技”立体预防腐败机制,东航成为央企预防腐败试点单位、该经验做法在央企和全国检察机关得以推广交流。

5.深入开展创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创“双优”工作,主要从“权力进笼”、制度落实和立体宣传三个层面入手,扎实推进虹桥机场东片区(含T1航站楼)综合改造工程项目的创“双优”工作。

6.组织编写《来自检察官的建言――航空业廉政风险环节12例》,通过排摸梳理近年来查办的航空业典型职务犯罪案件,聚焦机票营销、航空物流、航食采购、场地租赁、机场维护等环节,以案论法、以案释法,并在东航集团、机场集团等航空业单位开展宣传手册的赠阅和案例解读活动。

7.提供菜单式警示宣传教育服务。结合企业需求和员工特点,聚焦机场建设和运营廉洁从业保障机制重大项目,为航空从业单位提供课题研究、专题讲座、旁听庭审、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菜单式服务,助推航空从业单位进一步夯实企业的廉洁从业理念塑造、廉洁风险环节警示和廉洁制度机制保障。

二,制度机制防腐

1.联合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共筑诚信建设过滤网。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是检察机关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依靠制度建设预防职务犯罪的创新举措,是检察机关与社会有关主(监)管部门共同开展职务犯罪社会预防的成功实践,是检察机关参与和促进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探索。为巩固和深化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成果,实现制度防腐、法治防腐的目标,区院立足预防监督职能,充分依靠行业主(监)管部门和社会力量,努力发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功能,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联动监管效应,最大限度放大信用信息的应用价值,切实推进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2014年以来,区院依托地缘优势和预防监督资源,主动与东航集团、大唐集团上海分公司、中海油东海石油管理局、上海机场集团、市消防局、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区房地局、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长宁支行、长宁烟草专卖局等10余家国家机关、大型国企和金融机构等单位加强沟通联系、会签文件协议,相继将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引入消防装备、机场航空、银行信贷、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绿化市容、住宅修缮、电力和烟草等领域,其中工程建设领域约67%、政府采购领域约30%、人事管理等其他领域约占3%。在长宁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相继被推广应用至全市的住宅修缮、绿化市容、消防装备等领域。

2.行贿档案查询制度已对不法经营者产生实际的震慑效果。由于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能够让进入“黑名单”的人承担失信的代价、使行贿犯罪成为“高风险作业”,故在推广应用中日益显现出从源头上净化社环境、保护干部队伍、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职能作用。有一次,区院要求一名行贿犯罪嫌疑人协助调查时,对方立即表示将全力配合调查、坦白交代,但希望其担任法人的私营公司的行贿行为能够不被纳入到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数据库,能否作为个人行贿处理。他的不合理要求当然不会被允许,但是这个事例体现出了制度机制防腐的作用和力量。2016年,恰逢长宁区换届之年,区院积极对接区人大、区委组织部和区工商联等部门的工作需求,严格做好“两代表一委员”和工商联执常委等人选的审查考察,从源头上过滤掉1名失信人选,为防止“带病使用”把好了“廉洁入口关”。

3.改进和规范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服务,努力营造守信激励、失信受惩氛围。在新落成的司法办案大楼专门开辟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区域,实行专人受理,开辟有快速办理通道,开设有12309预约服务电话、检察门户网站网络申请预约等全天候服务渠道,实行A、B角全天候查询工作模式,探索统一输入、集中审核、分组查询、即时打印的工作举措。针对经查询有行贿犯罪记录的单位或个人,积极改变被动等待有关主管部门处置的监督思维和服务理念,及时提出检察建议或指派专人跟踪相关单位作出限制准入、取消投标资格、终止业务关系等处置的情况,真正实现该制度对震慑和预防贿赂犯罪、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职能作用。在“2016上海十大信用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中,区院的相关经验做法获评“2016上海十大失信联合惩戒案例”,系全市政法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上一篇:数字营销:以变化迎变化,以不变迎万变 下一篇:傅莹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舌战群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