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重工业论文

时间:2022-08-21 05:27:27

【前言】西北地区重工业论文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1.2碳强度竞争力指数 碳强度竞争力(P)是某地区某一产业CO2排放强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值,用来度量该地区该产业CO2排放强度在全国中的层次。指数小于1表示该地区该产业CO2排放强度比全国小,CO2减排技术高于全国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指数大于1,则低于全国同行业的...

西北地区重工业论文

1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为了全面反映研究区工业行业结构减排和技术减排的状况和潜力,本文选择工业行业CO2排放量指数和碳强度竞争力指数,对研究区工业各行业CO2排放特点和减排潜力进行分析。

1.1.1工业行业CO2排放量指数

工业行业CO2排放总量指数是指某一工业行业CO2排放总量的大小,用以反映某一工业行业在整个城市工业行业中CO2排放量的大小,通常用工业行业CO2排放量占工业总排放量的比重来识别工业行业CO2排放的主要行业。

1.1.2碳强度竞争力指数

碳强度竞争力(P)是某地区某一产业CO2排放强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值,用来度量该地区该产业CO2排放强度在全国中的层次。指数小于1表示该地区该产业CO2排放强度比全国小,CO2减排技术高于全国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指数大于1,则低于全国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指数越小,意味着该行业的CO2减排技术越高,在低碳要求下越应该选择该产业。

1.2研究区及研究数据

兰州市是甘肃省省会城市,位于北纬35°34′20″~37°07′07″,东经102°35′58″~104°34′29"之间,地处甘肃省中部,是我国陆地的几何中心。北部和东北部毗邻白银市的白银区和景泰县、靖远县;东部和南部与白银市的会宁县和定西市的安定区、临洮县及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永靖县相邻;西南部和西部与青海省民和县相连;西北部与武威市的天祝藏族自治县接壤。市域总面积13085.6km2,市区面积1631.6km2。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62.09万人,非农业人口202.67万人,共有汉族、回族、满族、藏族、东乡族、裕固族等56个民族,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47人。2011年兰州市实现生产总值136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0%,三次产业比例为2.95∶48.27∶48.78。本文所需基础数据包括: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行业主要能源品种消费量、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行业工业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全国按行业分能源消耗量和全国按行业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兰州市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兰州统计年鉴》(2007~2012年),全国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2年)。计算各种能源CO2排放系数所需数据来源于《国家发改委关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1041号,2011)和《1986年重点工业、交通运输业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国统计出版社,1988年)。在计算工业行业碳排放效益时,由于缺乏全国工业分行业增加值数据,为保证数据的可比性,统一用分行业工业产值数据反映碳排放强度。全国按行业分能源消耗量目前只统计到2010年,因此在计算2011年兰州市各工业行业碳强度竞争力时,全国数据以2010年为准,结果偏小,但对分析结果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工业CO2排放总量

对兰州市2007~2011年工业CO2排放总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CO2排放量从2007年的7532.05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8476.11万吨,年均增长3.0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07年的247.9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65.03亿元,不考虑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7.0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07年的1180.6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891.31亿元,不考虑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2.50%。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CO2排放量从2007年的90.50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110.04亿吨,年均增长5.0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07年的40517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98591亿元,不考虑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4.42%。总体来看,2007~2011年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CO2排放总量增长较经济增速缓慢,CO2减排效果比较明显,CO2排放总量增速略低于全国整体水平。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兰州市“十一五”期间在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开展力度较大的节能减排相关,另一方面与兰州市以重化工为主,工业CO2排放量基数较大相关。

2.2主要行业CO2排放量

通过对兰州市2007~2011年CO2排放量前10位(占工业CO2排放总量的98%以上)的工业行业进行计算,结果显示,CO2排放量最大的行业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占工业总排放量的40%以上;占工业总排放量10%以上的行业还有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3个行业;占工业总排放量1%~10%的行业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和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个行业;占工业总排放量1%以下的行业有化学纤维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5年以来,CO2排放量前10位行业所排CO2占工业总排放量的比重略有上升,各行业CO2排放量下降幅度较大的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化学纤维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3个行业,其中医药制造业从2009年开始退出CO2排放前10位,由饮料制造业取代;比重上升幅度较大的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两个行业。2007~2011年兰州市工业行业中CO2排放量处于前10位的行业,占工业CO2总排放量的98%以上,前6位的行业占工业CO2总排放量的96%以上,且比重有上升的趋势。因此,从工业各行业CO2排放量来看,即结构减排层面,未来兰州市碳减排的重点行业应该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6个行业。同时,上述6个行业均为国家统计标准中所列的六大高能耗行业。工业行业之间的能源消耗各异,根据行业间的能源消耗强度,分为高能耗行业、中能耗行业和低能耗行业。参考国家统计标准和相关资料,高能耗行业包括: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低能耗行业包括:金属制品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能耗行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等高能耗和低能耗以外的行业。按照能源消耗强度划分行业结构,对兰州市2007~2011年工业行业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工业内部结构调整中,高能耗行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先降后升,2011年所占比重比2007年高;中能耗行业和低能耗行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先升后降;高能耗行业主导的工业内部行业结构特点依然突出。2011年高能耗行业所占比重急剧增大,究其原因,与兰州市重工业发展格局受到国际经济形势波动影响密切相关。根据《兰州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所确定的2015年高能耗行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降为50%的工业结构调整目标,按照兰州市2011年的工业行业CO2排放强度水平估算,如果高能耗行业需要调整的部分全部调整为中能耗行业,CO2在2011年水平上减排14.94%,全部调整为低能耗行业,CO2在2011年水平上减排15.37%。由此可见,兰州市近年来在结构减排方面成效不大,结构减排潜力依然很大。

2.3碳排放强度和碳强度竞争力

对兰州市2007~2011年主要工业部门碳排放强度和碳强度竞争力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兰州市工业行业整体的碳排放强度较高,但是下降趋势明显;碳强度竞争力指数保持在3左右,碳减排技术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与兰州市长期以来以石油化工和有色冶金等重工业为主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依赖型、粗放型的工业生产方式密切相关。分行业来看,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两个行业碳排放强度低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CO2减排技术高于全国同行业的平均水平;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两个行业碳排放强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不大,CO2减排技术与全国同行业相当;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和医药制造业4个行业碳排放强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较大,CO2减排技术低于全国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很大的行业有化学纤维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2个行业。从各行业演化趋势来看,碳强度竞争力下降的包括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4个行业,上述行业碳减排技术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与全国同行业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碳强度竞争力上升的有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医药制造业4个行业,上述行业碳减排技术提高的同时,与全国同行业的差距逐步缩小;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和专用设备制造业整体变化不大(2011年结果偏小)。因此,从工业行业碳强度竞争力来看,即技术减排层面,未来兰州市碳减排重点行业应包括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煤炭开采和洗选业5个行业。假设兰州市2015年工业各行业碳排放强度达到全国2010年的水平,其CO2减排将在2011年的基础上减少18.07%。由此可见,兰州市未来主要工业行业在技术减排层面潜力巨大。

3结论及建议

3.1结论

通过对兰州市2007~2011年工业行业CO2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和碳强度竞争力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CO2排放总量增长较经济增速缓慢,CO2减排效果比较明显,CO2排放总量增速略低于全国整体水平。

(2)从工业各行业CO2排放量即结构减排层面来看,未来兰州市碳减排的重点行业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6个国家统计标准中的高能耗行业。兰州市近年来在结构减排方面成效不大,结构减排潜力依然很大。

(3)兰州市工业行业整体的碳排放强度较高,但是下降趋势明显,碳减排技术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4)从工业行业碳强度竞争力来看,兰州市未来主要工业行业在技术减排层面潜力很大,碳减排重点行业应包括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煤炭开采和洗选业5个行业。

3.2对策建议

针对兰州市工业行业CO2排放特点及减排潜力,在未来低碳化工业建设中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调整工业内部行业结构。

合理控制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高能耗行业的发展规模,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度,大力发展中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杜绝高耗能行业的重复建设,加快工业内部行业结构调整升级。

(2)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新技术。

在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实施一批节能改造项目;支持工业领域重大、关键节能技术与产品示范项目,鼓励工业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加快产业延伸步伐。

对传统的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其产业链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环节延伸,发展上下游产业,开发新产品,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由于兰州市从2007年开始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要能源消费进行分行业统计,因此,本文选择的时间尺度为2007~2011年时间跨度偏小。全国按行业分能源消耗量目前只统计到2010年,因此在计算2011年兰州市各工业行业碳强度竞争力时,全国数据以2010年为准,2011年计算结果偏小。本文存在的上述不足将在后序的研究中逐步补充完善。

作者:刘海龙 石培基 刘海猛 陈雪 魏伟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上一篇: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论文 下一篇:中职电工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