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教育联盟”:基本主张与行动路向

时间:2022-08-21 05:14:16

“真教育联盟”:基本主张与行动路向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时代使命,要求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秉持教育情怀,潜心钻研,锐意实践,以“问津求真”的精神来推进学校德育、教学与管理等层面的变革。基于这样的共识,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倡议组建了“真教育联盟”,团结、引导和促进校长、教师、研究者做真正的教育、实在的教育、理想的教育。

一、基本主张

真教育联盟凝聚了成员探求教育本真、追寻教育理想的共同愿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校园外的世界非常精彩。能够静下心来、以虔诚的态度从事教育工作,已成为越来越难能可贵的事情。随着形式主义、功利化、浮躁思潮的涌入,学校不再纯净,甚至不像学校了。在很多学校,分数和升学率是唯一目标,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校园文化建设沦为口号的花样翻新,学生体质下滑,心灵扭曲。真教育联盟成员坚信,学校要按教育规律来办学,具有文化、精神、思想的魅力,德育应该是全校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应该成为学校整体的目的;学校应该成为人性化的校园,成为充满善意、温暖、欢笑的乐园,成为学生愿意来、教师愿意留的家园。在这里,学生能成长、有进步,教师能成功、有尊严。唯有这样的教育,才能支撑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厦。

真教育首先是求真的教育。相比形式,真教育更看重内容。陶行知指出,教育和学习的根本在于求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学校教育中,“求真”意味着不玩花架子,不喊空口号,愿意细致入微地为学生着想,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进行脚踏实地的探索。

真教育应该是务实的教育。相比外表,真教育更追求实效。在学校教育中,“务实”意味着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关心每一个学生。

真教育应该是生动活泼的教育。教无定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求真务实的教育工作者要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和活动,引导、激励、支持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建设有活力、有个性的班级,让校园成为百花齐放的成长乐园。

真教育必然是美好的教育。一所求真务实的学校,一定有优美、丰富的校园,有会说话的墙壁,有高效的课堂,有五彩缤纷的校园文化活动。唯其如此,才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发展机会,让学生展现成长中的美丽。在鲜花簇拥中,孩子们幸福快乐地成长,是真教育所追求的最佳图景。

对教师来说,真教育意味着什么?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家长做教育工作中的伙伴;向优秀教师看齐,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效能;坚持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

对学生来说,真教育意味着什么?一方面,学校真诚地关心学生,努力通过各方面工作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另一方面,学生也要成为真教育理念的积极实践者和形象代言人,注重品德修养,学做真人。

学校管理者要做真教育的扎实推动者。要进一步明确办学宗旨,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学校一切工作应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不应脱离学生发展来追求数量或者形象;学校要努力营造合乎真善美标准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成功、成人;鼓励教师大胆创新,采用古今中外各种有效方法来激发和引领学生的活力、创造性和进取精神,尤其注意尊重学生的天赋,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建立规则意识,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为健全人格奠基;鼓励教师在职发展,建立健全教师研修和培训制度,为教师研修提供书籍、经费、时间等方面的支持,体现和落实人文关怀,努力让学校成为其乐融融的幸福家园。

二、行动路向

真教育贵在行动,重在联合。陶行知先生主张“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育改革的适宜路径,必须在行动中探寻,各校创办真教育同样应该如此。真教育没有既成的规范,也没有统一的模板,需要研究者与实践者一道去摸索。在探索的道路上,研究者并非先知,而是与实践者并肩作战的伙伴,我们所遵循的是伙伴协作的工作路线。伙伴协作有三个突出特点:其一,在伙伴协作过程中,学者与教师有明确的研究主题和目标。双方围绕学校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实验,逐步提出解题思路,共同提升教学效能与办学质量。其二,在伙伴协作过程中,学者与教师有良好的情感认同。双方以平等姿态相遇,以对话方式实现相互了解,在心理上逐步走近,教师对学者的到来持欢迎态度,学者也对学校产生认同感。其三,在伙伴协作过程中,学者与教师结成发展共同体。双方平等交流,根据需要确定学校改进的具体思路。在研究过程中,双方相互启发,形成关于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教师在有困惑时能够得到学者的及时帮助,学者的新思路也能够得到教师的积极实验。

研究者与中小学校伙伴协作,是一种协作式的行动研究。以我们在武汉市积玉桥学校的工作为例。来自大学的研究人员基于常规听课、师生访谈,协助学校提炼了适合本校生源特点和发展期望的教学模式,通过开展教师培训、组建实验班等方式,督促教师依据新流程改进教学;针对该校学生纪律问题较多的现状,展开家长调查、学生调查,提出了“践行核心价值观学生守则”,强调从每天做家务、使用礼貌用语入手来践行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高频互动,共同应对学校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推动学校一步步走向“真教育”的理想状态。

真教育是研究者与中小学校基于自愿原则而发起的。2013年12月,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了成立大会暨首次学术研讨会,来自湖北、新疆、广东的十余名校长与会并踊跃发言,大家围绕“真教育”这个话题各抒己见。此后,研究者与多所学校开展了实质性的伙伴协作式培训与研究,如开展教学实验、实施校本培训、进行远程指导等。2014年12月,由广东省中山市水云轩小学承办的第二次年度学术研讨会,吸引了更多的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大家在研讨中交流进展,解决疑难,体会到了联合的乐趣。

在伙伴协作过程中,我们感觉到,伙伴协作式研究对于研究者与一线学校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甚至可以看作是中国教育理论创生的重要路径。我国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两张皮”情况突出,很多理论研究者“言必称希腊”,把主要精力用来整理思想家的言论,而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客观来说,由此产生的教育学知识必然是高度抽象的,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另一方面,一线工作者虽然有强烈的研究愿望,但不知道如何将书本上的深奥理论与自己的工作建立联系。可见,双方迫切需要协作,因为相互封闭会导致理论的僵化和实践的固化,而伙伴协作则可以达成和合共生的理想状态。伙伴协作的长期开展,要求学者的务实作风、学校的改革热忱。就学者而言,要减少呆在书斋里翻阅文献的时间,增加进入中小学校阅读校园生活的本本“活书”的时间;减少作为专家在学校会议室和报告厅高谈阔论的时间,增加蹲下身来体会师生疾苦和群众忧思的时间;减少思辨中国教育乃至人类教育走向的宏论,增加聚焦现实问题、逐步改良学校面貌的小微研究;少写少说一些理念绝对先进但无从落地生根的“正确的废话”,多提如何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民生的策略。就中小学校而言,校长、教师也应对教育有所反思,确立改革的内在动机,而不是将改革、科研看作可以敷衍的任务。学校如果缺少改革热忱,协作之根就没有适宜的土壤。

学者与学校的协作要常规化、制度化,要遵循规律。伙伴协作要求学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学校的具体状况,与教师建立理解、信任关系,以明确指标来诊断学校问题和评价学校发展。因而,伙伴协作过程应该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团队建设规律,逐步确立各种有效的合作机制,争取政府、舆论等方方面面的必要支持。

当前,教育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教育改革的硬骨头有待一点一点地攻克,各方面理念的落实要求研究者和学校切实践行求真务实的精神,携手前行。作为真教育联盟的发起者,我们诚挚地期待优质教育如百花绽放,帮助当代中国少儿展翼翱翔!

上一篇:理性追寻之路 下一篇:也谈学校德育的理论指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