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伤害代代相传

时间:2022-08-21 05:01:15

在对孩子管教之前,试着先检视自己的童年。不要移植你母亲的严厉,不要复制父亲和你的距离。

“你希望给儿女们留下什么样的记忆?”

在学校担任辅导工作的林老师,某次聚会时突然将这个问题抛给我们。

几乎每个父母的回答都是“爱与喜乐”,然而问到自己孩提时对于父母的记忆,每个人的答案却都不相同。

“3岁时,我坚持要穿自己喜欢的衣服才肯出门,妈妈生气地说:不听话就留你一个人在家好了!说完就把我锁在屋子里。虽然只过一会儿,妈妈就打开了门,然而担心妈妈把我扔掉的恐怖记忆,却留下极大的阴影。”

“不记得几岁,妈妈喂饭,但我不想吃,妈妈就用筷子打我的脸。”

“有一次我考了第3名,本以为会得到表扬,父亲却说: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不会是靠作弊得来的吧?”

……

这些爸妈不爱他们的孩子吗?不,他们只是在爱的过程中,不小心将心中的“天平”失衡了,倾斜到自己的期待上。当孩子没有按他们的预期走时,他们便会在情绪失控下做出伤害孩子的行为,用“管教”的方式来逼迫孩子就范。孩子因为怕失去父母的爱而选择顺服,却很可能在记忆中留下伤害的阴影。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伤害多半不是故意为之,而是因为有太多的在意、自以为意,以及无意中复制了自己父母所给予的爱的方式。

从事孩童心理辅导的朋友汪先生说,他在辅导过程中看到家庭里最大的悲剧就是:把伤害代代相传。许多被自己父母以不当管教方式伤害的孩子,在为人父母后,往往不自觉地“复制”父母对自己的伤害,加诸到孩子身上。

建勋成长于一个单亲家庭,因为父亲外遇,好强的母亲用严厉的管教来培养他,希望大家知道,孩子“没有爸也能成才”。建勋成家后,虽然一心想要给孩子最深的父爱,却也落入了教养的轮回中。

因为他看到了用责骂、处罚的方式来管束孩子的效果—只要他大声呵斥,孩子一定会乖乖听话。有一次,儿子在他的怒骂声中吓得尿湿了裤子。看到儿子紧紧抓着裤子,啜泣惊恐地望着他时,建勋吓了一大跳,脑中浮起自己年幼时被母亲用竹枝痛打的情形。

这件事让建勋了解到,很多问题并非出在孩子身上,而是上帝要透过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些问题,让做父母的人检视与处理自己的生命“盲点”。

所以,别把父母伤害性的管教遗传到孩子身上。在一次演讲中,我建议父母必须学会:

1.跟自己“和好”

不要跟自己过不去,接纳自己的情绪与压力,并且设法调适,不要将那些过去加诸到与孩子的相处中。

2. 跟孩子“和好”

试着捡回童年的自己,以同理心去想象孩子说这话、做这事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自己是否也曾因类似的言行被父母喝骂而伤心退缩呢?

3. 将“坏话”转为“好说”

将命令、斥责句型改为建议与鼓励句型。

数月后,我收到一位妈妈在博客上传给我的纸条。她说自己幼时经常被母亲暴打,回忆中充满了母亲在公众场合大声咆哮、动手责打的场景,她还凶狠地说:“只有让你在大家面前丢脸,下次才不敢再犯!”

后来她也当了母亲,教育孩子的时候,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竟不知不觉地在模仿母亲当年责打教育她的方式。直到听了我的演讲后,她才总算明白:管教孩子之前,提醒自己先回头看看自己的童年。通过不停地回顾检视,她总算学习到不再“复制”母亲的教养方式。

人的心理其实很微妙,越被人夸赞欣赏,自我价值感就会越强、越会有向上的动机;反之,若是连生命中最重要的亲生父母,都认为他是笨蛋、是无可救药的,那么,孩子的希望又能放在哪儿呢?

父母可以是祝福儿女的天使,也可以是诅咒儿女的魔鬼。要想拥有美好的亲子互动回忆,就让我们在管孩子前先管好自己的口舌。

上一篇:易思传媒引进美国ASI节目测评体系 下一篇:电视的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