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从期刊研究的角度深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研究

时间:2022-08-21 01:46:23

浅论从期刊研究的角度深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研究

摘要:新世纪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当年全国人民同看几部书,同读几部戏的时代已成了昔日辉煌,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深刻地意识到文学正在被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进步所冷落,“文学正在死亡”、甚至“文学已经死亡”的疑问或者可以说是定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出。为此,本文仅想为重振文学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期刊;《古今》;学科研究

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250-01

文学地位的日渐衰弱,必然造成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研究的难以轰动哪怕是一时的勃兴。对此,我们研究者们应该作何努力来深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研究,以达到扩大自己的学科研究成果的受众的目的。我想结合沦陷区的《古今》刊物的研究状况略谈以下一些粗浅的思考:

目前,学术界对《古今》刊物的研究文章可以说屈指可数,据期刊网的不完全统计,仅有三篇关于《古今》研究的论文,分别是2005年太原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王巧凤发表在《山西师大学报》第32卷第5期的《、与张爱玲的性别意识》,该作品获得山西省教育厅科技开发项目基金;2007年发表在《山头大学学报》第23卷第1期的《抗战期间沦陷区小品文杂志及其写作――以为个案》, 作者是四川外语学院中文系讲师李雅娟;以及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肖进发表在2007年第4期的《中文自学指导》上的《沦陷文学视野中的“散文怀旧风”――以半月刊为中心》。王教授的文章主要是从性别意识的角度谈及张爱玲在《古今》、《天地》、《大家》这三份刊物上发表创作,在肯定张爱玲才华的前提下,得出张爱玲适逢其时,被众刊推举为红得发紫的作家的结论。李雅娟的文章则是从《古今》刊物的创始、发展延续、刊物特色、主要涉及的小品文题材内容以及影响等方面,对《古今》的大致风貌做了个叙述,从中探寻沦陷区文人的亡国奴身份所带来的委屈、妥协、苦涩的复杂心灵史。而肖进的这篇论文,应该说是三篇当中质量最好的一篇,文中展现了《古今》在特殊环境下以历史、怀旧、掌故、考证、风土人情的叙写为主要风格的传统性质,揭示出沦陷文学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另外,肖进还对《古今》做了一些细节上的考证(如前三期的经营许可、刊物作者群等),分析了他们是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依然保持着散文的高雅品格。

综观《古今》刊物的研究状况,我们很容易看出对《古今》研究不足的种种:如研究作品并未构架具体的理论指导,缺乏方法论层面的研究视角等。之所以《古今》刊物研究一直被学术界冷落大致是因为它的汪伪背景,被误认为是汉奸杂志。

其实不仅《古今》如此,抗战沦陷区的其他在当时引起较大反响而今却少人问津的刊物也是如此,乃至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期刊史上也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金子”等待挖掘。为此,我不禁有两个大胆的想法:1、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否可以设置一门《期刊研究》课程以便研究生们对整个中国现当代的期刊史和期刊研究方法有个系统的认识和把握?2、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如此众多且宏伟的文学期刊,这些期刊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了中国近百年来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文学的发展历程,而它本身的流变也应和着文学的兴衰,那么,文学史的书写是否也可以从期刊研究角度入手,以期刊的兴衰流变为线索?

在今天看来,期刊杂志已经是文化传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载体了,如果学术研究在众声喧哗的网络中还无能为力的话,我们是否可以把期刊研究作为一个深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研究的一个突破口?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课题,但也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那如何从深化期刊研究角度深化学科研究呢?

当务之急,要对早期破旧期刊进行重新影印,降低阅读期刊的门槛,建构起期刊研究的新方法、新视野。在当今全球化的影响下,科技的迅猛发展,经济文化、环境保护的全球化等使得全世界成为一个难以分割的统一体。由于西方经济的强势存在,使得所有非西方国家都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这同时也体现在文化领域。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在全球化的冲击面前,亟待面对的是:不属于强势文化范畴的中国,在西方文化通行全球时,要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手段保留中华文化的深度?要采取怎样的方式让中国在多极化格局中不失自我的情况下突破西方的思维框架?要采取怎样的方式继续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发展?

而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该作何努力?第一,要以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判断文学,以宽大的胸怀包容当今雅俗共赏的潮流文学,同时加以仔细的甄别。每年成千上万的各类文学作品在传播发行,使得消费者难以一一阅读,无形中也造成了文学边缘化的假象。换句话说,今天的文学不是被边缘化,而是过分繁荣造成的物极必反的结果,但也不能回避当今文坛鱼龙混杂的事实。鉴此,对每年产生的作品进行有效的鉴别、筛选的任务必然落到现当代文学研究者身上了。第二,突破学科界限。就当下的影视作品来看,好莱坞大片的票房远超过本土制作,我们完全可以更进一步加强与比较文学、文艺学、大众文化等专业共建学科,共谋发展。

上一篇:浅谈诺门罕战役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下一篇:浅谈中国网络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