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的就是四台

时间:2022-08-20 11:39:35

团体赛有了新花样。经过一年多酝酿,中国棋协终于决定在今年江西宜春象棋团体赛上推行一种新的竞赛规则――在所有参赛队的四名主力中增加一位年龄在20岁以下的年轻棋手。

其实熟悉棋坛掌故的人都知道,这种所谓的新规则早在1976年就实行过,稍有区别的是,当时是三个成人带两个少年,那么这是否可以被简单地认为是当年的翻版呢?

这几日,翻阅全国少年赛秩序册时发现,参赛人数正在逐年上涨,从一百人到二百人,再到去年的310人,如果允许一些业余体校、少年宫的小棋手报名,恐怕数量还远不止这些。

可令人遗憾的是,除了每年一届的少年赛外,我们为这些小棋手提供历练的机会却少得可怜。当然他们与成年棋手相比,在经验和实力上还尚欠火候,但如果长此下去,任其自生自灭,我们的象棋后备人才迟早有一天要出现断档。这绝非危言耸听,像现今活跃在第一线的赵国荣、李来群、吕钦、于幼华、卜凤波等人无一不是沾了当年赛制的光。从这种意义上讲,二者却有异曲同工之处。

不过新的历史时期必然要赋予它一些新的诠释,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条金科玉律,这在棋赛中也同样实用。那些由于赛制原因被迫下岗的棋手,若要重领上岗证,非两个条件不可:首先你必须是一个人才,其次得寻个有钱的婆家做靠山,否则一切免谈。

改制后的团体赛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强弱队伍界限的模糊化。像河北等一些以往以实力均衡打天下的队伍,由于少了抢分能力极强的四台,整体实力便会大打折扣;相反原本不均衡的队,在一进一出间却增加了与强队抗争的砝码。加之随着棋赛的增多,大师与“特大”之间的差距已不再像从前那样明显,因而团体赛成绩的优劣主要取决于第四台实力的强弱。一句话,拼的就是四台。

现在问题已经很明显了,我们如何适应这种新赛制呢?像火车头体协等一些行业队,一直以来都没有专业队,不过他们却有着一个最大的优势,即可以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力量从其它专业队签约暂借棋手,为其效力。去年他们成功引进了于幼华、金波、杨德琪,想必今年也会如法炮制从全国少年赛中暂借一些好苗子。

相比之下,各专业队就远没有那么简单,只能公开选拔。令人颇感欣慰的是,一些远见卓识的棋院负责人以此为契机,开始分年龄段选拔。这样一来,无论中国棋协如何改变赛制,他们都可以坦然面对,而且对于中国象棋的普及和推广工作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从1960年到现在,团体赛已风风雨雨走过了四十个春秋,虽然期间对赛制也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但大多只是一些表象,还远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距离今年团体赛开战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让我们翘首以待它的登场亮相,希望它能给我们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棋艺》将做跟踪报道。

上一篇:二少年互斗中残 下一篇:心理战,还是盘外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