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问题处理及检测方法

时间:2022-08-20 09:02:36

冲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问题处理及检测方法

摘要:冲孔灌注桩属湿作业成孔灌注桩中的一种,因选用冲孔桩机可适应多种地质,它穿越复杂岩层能力强,因此被广泛采用。本文主要论述冲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施工中常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处理;办法以及质量检测方法。

关键词:冲孔灌注桩;质量控制;问题处理;检测方法

0 前言

近些年,在一些地区的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基础施工中广泛采用冲孔灌注桩。在地下水丰富、淤泥层较厚、持力层较深(大于30m),无法采用人工挖孔桩,或是遇表面孤石、持力层必须嵌入中、微风化层而无法采用沉管灌注桩的情况时,特别是在处理软土地基时,可考虑采用冲孔灌注桩。选用冲孔桩机可适应多种地质,它穿越复杂岩层能力强。冲孔灌注桩属湿作业成孔灌注桩中的一种,系采 用泥浆护壁成孔,水下灌注砼的办法。这种桩多是以摩擦力为主的摩擦端承桩,也有以端阻力为主的端承摩擦桩。

多年来,本人对冲孔灌注桩有较深的研究和探讨,掌握或解决了冲孔灌注桩质量控制、出现问题如何处理以及一套检测的方法。本文就着重上述几方面进行论述

1 质量控制

对成孔工艺中的原材料、锤落距等质量控制这里不作论述,就本人认为施工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1.1泥浆比重控制

冲孔灌注桩是靠泥浆护壁,泥浆比重太小,难以护壁,容易塌孔。泥浆比重太大,又不利施工,且壁膜太厚。正确控制泥浆比重是顺利成孔及保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泥浆比重可用泥浆比重计检测,根据土层地质不同,宜控制在以下范围内:

(1)人工填土层1.4~1.8

(2)淤泥层、粘土层、中砂层、残积土等1.3~1.4。

(3)强、中、微风化层1.3左右

(4)清孔 1.15~1.25

1.2 桩垂直度控制

在成孔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桩锤钢丝绳位置,观察其是否与护筒外桩中心线的引桩在同一直线上。若发现钢丝绳偏移,应慎重分析原因,是否遇孤石桩机移位,或桩基底座不平等问题,发现问题及时修正,确保桩身垂直度控制在1%以内。

1.3终孔深度的控制

在成孔过程中应及时测量进尺,若进尺缓慢时,根据地质资料估计已达基岩面时要随时从锤上漏槽中取样,判断其是否已接近或进入岩面,经判定岩性后应正确测量孔深,然后继续冲孔直至达到设计要求嵌岩尺寸为止,再次取样鉴定,若岩样无变化方能终止,岩样变化应重新确定岩画。若持力层无需入岩,则不必取样,只需保证桩长符合设计要求。

1.4水下砼浇注的控制

(1)下导管时,导管下端应先放到孔底,再提起40cm 左右,然后用枕木固定。使隔水球冲出导管后砼能顺利下灌。

(2)水下砼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宜为180~ 220mm,含砂率为40~45%,为改善水下混凝土和易性和 缓凝性宜掺外加剂。砼初灌量要保证导管底端埋入砼中不少于80cm。

(3)在砼浇灌中,导管应不断上、下移动,使砼密实。导管壁厚不宜小于3mm,直径宜为200~250mm,直径制作偏差不立超过2mm,接头宜用法兰或方螺纹方扣快速接头。砼导管不可埋置太深,一般情况下埋入深度超过6m时,就应及时提升、拆卸导管。提升导管时,要避免碰到钢筋笼,若发现钢筋上浮,要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4)准确测定成桩的顶面标高,防止桩长不足。在浇灌砼时,应及时用测锤测量砼表面标高,测量时必须考虑桩顶浮浆500mm.

2 冲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2.1堵管或断桩

2.1.1常见原因分析

(1)砼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长,灌注砼时,因供料系统故障,砼不能连续补给,导致不能及时提升导管而造成堵管停浇。

(2)导管埋入砼太深。成桩过程中,导管埋深及管内外砼高差控制不严,造成未能及时提升导管。还有少数施工操作人员怕提升导管后,拆卸工作麻烦,而减少提升拆卸次数,造成导管埋没过深而堵塞.

(3) 砼性能不良:a.坍落度太小。常见原因有:配合比不当,配料控制不严,以及砼运输方法不当,或停放时间过长造成坍落度损失过大等,致使砼下料不畅堵塞导管。b.初凝时间太短。按国家标准规定水泥初凝时间不应 小子45mm。如使用初凝时间短(但是合格)的水泥配制砼,很可能造成堵管。c.砂率大低。砂率低造成砼流动性差,不适宜用来浇 注水下砼。

2.1.2处理方法。

(1)当导管堵塞而砼尚未初凝时,可采用下列两种方法: a.用桩机起吊设备吊起一节钢轨或其它重物在导管内冲击,把堵塞的混凝土冲开。b.迅速提出导管,用高压水冲通导管,重新下隔水球灌注砼。灌注时,当隔水球冲出导管后,应将导管继续下降,直到导管不能再插入时,然后再少许提升导管,继续灌注砼,这样新灌注的混凝土能与原灌注的砼结合良好。

(2)用较小桩锤重新冲孔:当孔内只浇注少量的砼时,可以采用比钢筋笼内径小的桩锤,将砼冲透直至基岩。然后清孔、浇注砼。成桩后宜作动测检测。

(3)插入式接桩:当孔内浇注的砼量较大,而用较小桩锤冲至基岩有困难时,可以采用冲除部分砼,清孔后继续浇注砼,形成插入式接桩。接桩面标高应在该截面的水平应力较小处,且停歇时间不应过长。采用此法处理后,其成桩质量需作严格检验,应作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合格后方可验收。

(4)补桩:当孔内浇注的砼数量很大时,常采用将此桩报废,在临近位置补桩。但工程量较大造价较高。补桩后桩的最小中心距宜满足桩基技术规范的规定。

(5)开挖式接桩:当堵管停浇,桩顶标高离设计规定值不远时,可待基坑开挖后挖出桩顶、清除泥浆、水泥浮浆层及砼松动部分,整理好钢筋,用高一级标号砼将桩接至设计标高处。

2.2卡锤.

2.2.1常见原因分析

(1)桩锤在下放过程中,速度过快形成大落距自由落体,使锤斜卡在孔壁内。

(2)因锤径小于设计孔径,焊完锤牙后重新施工,上下反复扩孔时,造成桩锤卡在孤石或岩石处。

(3)石块落在孔内,夹在锤与孔壁之间。

(4)桩锤磨损过度,孔径呈梅花形,提锤时锤的大径被孔的小径卡住。

2.2.2处理方法

(1)若桩锤卡在孔中时,要注意保证泥浆比重,加强泥浆循环,然后用桩机起吊或吊机协助顶升起吊,若均无效再用空心锤或锤焊钢轨扩大孔桩,冲掉探头石部份,然后再提升。

(2)若采用上述方法仍不能吊起时,可采用水下爆破法,以爆松卡住锤部位,爆破同时应立即用桩机起吊桩锤,以使桩锤顺利脱升。

2.3 坍孔。

2.3.1常见原因分析。

(1)泥浆比重不够,起不到可靠的护壁作用。

(2)护筒埋置大浅,下端孔坍塌。

(3)孔内泥浆面低于孔外水位。

(4)遇流砂、软淤泥、松填土或松砂层,冲孔速度太快。

2.3.2处理办法。

(1)探明坍塌部位,将砂和粘土(或砂砾和黄土)混合回填到塌孔位置以上1~2m,待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重新冲孔。

(2)提高泥浆面,使之高于孔外水位。

(3)如塌孔严重,可将粘土、泥膏投入孔内,待孔壁稳定后,再低速重新冲孔。

2.4桩孔偏斜。

2.4.1常见原因分析

(1)冲孔中遇较大的孤石或探头石

(2)在有倾斜度的软硬地层交界处、基岩倾斜处,或在粒径大小悬殊的砂卵石层中冲孔,锤头所受的阻力不匀。

(3)桩机底座不平或产生不均匀沉陷。

2.4.2处理来法

(1)发现探头石后,随即回填碎石,或将桩机稍移向探头石一侧,用高冲程猛冲探头石,击碎探头石后再冲孔。

(2)遇基岩石,采用低冲程冲孔,加快冲击频率,进入基岩后,采用高冲程冲孔。如发现桩机倾斜,应回填碎石重冲。

(3)检查桩机底座,及时调整以保持桩机水平。

2.5钢筋笼变形、倾斜。

2.5.1常见原因分析

(1)钢筋笼制作、堆放、运输没有按规定进行、造成变形

(2)钢筋笼吊装下落速度太快,致使钢筋笼斜插入孔中。

2.5.2处理办法。

(1)钢筋笼制作场地应平整,并平放在砖砌的"马"上。每隔2米设一道加劲筋。

(2)钢筋笼安装,使用Ф16钢筋当吊筋,对称焊在钢筋笼沿轴线方向上,以此作为钢筋笼延伸线,并固定于钢护筒上。

(3)钢筋笼安装时应对准孔口徐徐下落。放入孔内后,要牢牢固定。

3冲孔灌注桩常用的检测方法

3.1小应交检测(动测)

主要是检测砼桩身完整性,检测是否缩颈、离析或断桩,检测桩数一般为桩总数的20%~30%。

3.2高应变检测

主要是用来检测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若在钢筋笼上埋放应变片还可测其摩和力)进而得出其端阻力,也可检测砼桩身完整性。采用该方法检测,锤的重量应大于预估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1%。检测桩数为桩总数的2%,且不少于5根。此检测方法费用较高。

3.3抽芯检测

主要是检测砼桩身质量,即砼强度。若桩基入岩时还可检测桩持力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沉渣厚度是否符合设计、施工规范要求。此方法检测桩数为桩总数的1%,且不少于3根。

3.4静载检测

主要是检测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多在试桩时采用。此检测方法需大量砼堆块,运输量大、时间长、费用高,但其检测数值较直观、准确。此检测桩数为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

在选用检测方法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若只需检测桩身完整性时,就不必采用高应变的方法,只需采用小应变方法即可。需检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而工期紧,希望检测时间短,只需采用高应变检测即可,而不考虑用静载检测方法。

上一篇: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策略 下一篇:智能化住宅小区设计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