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体验幸福

时间:2022-08-20 08:53:41

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体验幸福

内容摘要:为了提高初中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什么是阅读的幸福,从而激发起他们阅读的渴望。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导入情境,如何层层解疑,如何品味语言,如何涵咏积累,如何享受成果。

关键词:语文 阅读体验 幸福

“幸福”即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让孩子如何去体味阅读的幸福,如何去找到阅读的幸福,如何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的阅读呢?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昙花一现式的炫惑

阅读兴趣好比一部发动机,要想驱驰阅读这辆车,先要启动阅读兴趣这部发动机。在阅读过程中,阅读兴趣都在发挥作用,渗透到阅读的每个环节中,相对地说,每个环节的完成又反过来强化阅读兴趣。从而构成一个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在阅读之前要激起学生真正的阅读兴趣。让他主动去阅读,没有等老师下达命令,他已经在自主阅读。看到他们手中运笔的速度和认真的态度。不时还会流露出浅浅的笑容,这说明幸福已经离他们不远了。

二.曲径通幽式的释疑

我把五条题目给学生指定为五盏明灯,五个灯笼高高挂,既然光明在前方,我们为什么不向梦想出发呢?在释疑中,要求学生使用工具去疏通词句,读懂文章,要进入氛围中认真阅读词句和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回答问题或完成练习题,在自信中质疑问题,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在缓慢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圈点关键词句,并写出简要的评语,在此过程中,尽可能地腾出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再相互切磋,通过学生自己积极思考,互相研讨解决问题,重视将学生的思路向问题的深处导引,以期不断提高他们的分析理解能力,让他们在不断地纠错过程中找到成功的,从而产生信心,因而感受到“灯笼”效应,体味到唾手可得的幸福。

三.沧海桑田式的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的求学欲望能由教师激发起来,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情操与语言吸引他们。诵读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语感。好的关键词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反复咀嚼,从而把握作者的感情,读出作品的内涵,轻松的解决了题目,又给自己的记忆增添了色彩,真可谓“一箭双雕”并且做好摘抄集锦,为今后的写作提供了素材,这样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双赢。

四.苦尽甘来式的品味

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吃一堑,才能长一智。对读不懂的字词句段,我更欣赏王国维大师的那句“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只有在阅读中不断地提出疑问,不断的解决疑问。才能对文章的主旨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切忌浅尝辄止式的品味。要让学生自己设疑,老师不要急于解疑,而是让学生自己一层层地抽茧剥丝,让他们自己滚雪球,然后抛绣球,让他们在抛来抛去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老师只能扮演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在技巧的深度上稍加提醒,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上稍加点拨。再在这个基础上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切实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善于营造欢快的气氛激励他们,让他们在味苦的过程中体验到攻关的,刹那间那“会当凌绝顶”的英雄不一定是杜甫,而是自己,这样就竖立了他,特别是后进生的无比的成就感和久违的自信心,让他们主动接过设疑的重担,也勇于挑起释疑的重担,就这样群策群力,幸福的解决了阅读这一难题。

五.蓦然回首式的幸福

著名电视主持人白岩松说过“痛并快乐着”,我们的语文阅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要让学生在阅读后去悄然回味自己刚才这一番阅读的心情,揣摩自己刚才写下的这一连串的字,在不知不觉中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辛勤的采花蜂,为谁辛苦为谁甜呢?这里面凝聚着自己的投入、同学的互助、老师的慧心慧语,而这一切又是自己主动参与的结果。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处,那些犯的小错误给自己整理到错题集上,给它们加上不同的色彩,或者向别的同学出自己的错题,做一回小老师,看别人是怎样逃避自己身上的这种错误的,淡然的看一切问题的发生与解决。这一连串的活动就是一种幸福的阅读体味。

“成功之门永远对那些为它准备的人而开着”,在语文阅读这块肥沃的土壤中,我们只有在不断地摸索、反思、感悟中,才能让学生解脱出来,体味到阅读的幸福。

吴小琼,教师,现居江苏海安。

上一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易经思维 下一篇:教育目标分类学面临的挑战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