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三农”大局 发展兵团经济

时间:2022-08-20 08:38:42

服务“三农”大局 发展兵团经济

新疆兵团供销社以兵团党委提出的“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为工作目标,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深化供销社改革,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就。至2005年,兵团供销社系统经营规模164亿元,资产总额达83.48亿元,全系统实现利润近2亿元,盈利水平一直位居全国供销社系统前列,连续四年荣获“全国供销社系统经济效益优胜单位”,为兵团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供销社的性质、地位、职能、作用和任务,确定了它是为“三农”服务的特殊合作经济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中,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村流通,供销社正是施其所长、尽其所能,急党政之所急、农民之所需的有效载体。在以农业为基础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支持“三农”、服务“三农”的主渠道,供销社的作用尤为突出。

打造现代流通经营网络 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经营网络建设是供销社发展的基础、服务的载体、联合的手段、企业的形象和竞争的资本。围绕新疆兵团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要求和全国供销总社确定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打造农村现代流通经营网络的目标,兵团供销社始终把工作致力于为农服务之中,想农之所想,急农之所急,解农之所难,供农之所需,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打造现代流通经营网络。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是商务部为农服务的具体措施,自实施以来,兵团已有7家单位被纳入工程试点,有500余个农资连锁店入围。兵团供销社着力拓展为“三农”服务的领域,充分利用现有的农资经营网络,使“万村千乡”惠民工程在供销社系统得以全面贯彻落实,真正起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工得益的作用。结合“万村千乡”工程,兵团供销社积极发展兵地融合经济,使经营触角伸向全疆各地,实施了以“上联厂家保货源,中联系统建网络,下联农户稳市场”和“创品牌,树形象,服务三农”为指导思想的“创新工程”,已在全疆建成9个统一标识、统一形象、统一配送、统一服务的农资配销中心和500多个农资直销店及连锁加盟店,占领了全疆近30%的市场份额,实现了集团化作业、网络化经营、系统化服务的运行模式。为农业增效、团场增盈、农工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针对兵团的特点和团场的实际,认真学习、借鉴、推广“苏果超市”经验,大力发展直营连锁、加盟连锁等经营方式,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高流通效率,逐步探索团场现行的流通方式与现代物流业态相结合,充分发挥了供销社服务“三农”的主渠道作用。

团场和农工买难卖难问题,尤其是农资供应和棉花等大宗农副产品购销,农牧团场抗灾救灾、农业生产配套服务、大马力拖拉机和采棉机供应等一直是困扰团场发展的瓶颈。供销社从与兵团农业生产关联程度极高的农资网络入手,积极引入现代物流方式,实施传统经营网络的改造。大部分师农资公司立足于本师市场,实行统购分销,连锁配送,一票到户的运作方式,减少了环节,降低了价格,占领了市场,方便了农户。初步形成以兵、师两级为“三农”服务的营销网络体系,为团场和农工解决了部分买难卖难问题,杜绝了假冒农资,加快了棉花等农产品销售,减轻了农工负担,方便了团场农工。

拓展新型发展业态 与其他合作经济组织共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供销社发展新型业态,拓宽经营领域,积极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大势所趋。兵团供销社党委书记徐瀛洲说,供销社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努力改变供销社购进来,卖出去的传统经营方式,抢抓历史机遇,立足当地资源,瞄准市场需求,根据兵团党委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与兵团农业生产紧密相连的复合肥加工和棉花加工等产业。

依托复合肥加工和棉花加工,走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道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立足主业、发展关联产业、拓展新型产业和延伸产业链。通过形成的供销系统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提高龙头企业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带动力。目前,一师、七师供销社自建的复合肥厂,兵团农资集团收购控股的塑料薄膜厂、复合肥厂,兵团棉花集团新建、收购、控股的11个棉花加工厂和1个棉花打包丝厂,都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些企业的发展,不仅发挥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也壮大了兵、师供销社的综合实力,为兵、师供销社今后更好地服务“三农”提供了物质基础。经过近一段时间的发展,改变了供销社传统的经营模式和单一的经营结构,显示出了供销社潜在的发展优势。

为农服务是一个大课题,供销社除发挥主渠道作用之外,还需要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徐瀛洲书记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依托团场和农户,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优势、利益为纽带,兵团供销社积极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与合作经济组织互动共赢,共同实现为农服务的目标。

一是发展行业协会。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团场和农户,努力提高农工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团场和农户进入市场。农二师24团、30团农工的养猪协会和种养协会,农五师的红提葡萄产业联社、棉花产业联社和肉牛产业联社等,体现出专业产品突出,内部分工合理,经济利益明确和质量标准统一,加工包装统一,销售产品统一的特点。既壮大了供销社的经济,又符合全球经济发展细化分工的规律;既提高了协会、联社的社会声誉和市场竞争力,也有效地发挥了产品的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使协会、联社与团场、农户实现了多赢。

二是发展专业合作社。实行合资入股、民主管理、利益共享,联合起来抵御市场风险,走专业化合作路子。

三是利用全国供销总社新合作组织,发展团场加盟店、连锁店、小超市、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四是创造条件培育农副产品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兵、师供销社带领农工进市场奔小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市场运作、农工需求和经济手段实现双赢。

描绘美好发展前景 更好地服务“三农”

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是兵团的一项长期任务,发挥主渠道作用服务“三农”是兵团供销社的永久课题,如何更好地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是徐瀛洲书记思考最多的问题。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反复论证,供销社党组确定了“十一五”的发展方向及目标:

以联合与重组为突破口,重点加大兵、师棉花和农资经营企业整合重组的力度。通过以资本为纽带,双赢为目的,优势互补,强力推出“兵团棉花”和“兵团农资”两大品牌。形成强强联合、资产重组和统一对外的品牌优势,提升“兵团棉花”和“兵团农资”的经营水平、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兵团利益最大化。

以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努力打造为“三农”服务的新平台。通过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行业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把生产、加工、销售有机地联接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和联系“三农”的桥梁和纽带。

以社属企业改革为动力,不断增强为“三农”服务的综合实力。通过对社属企业的深化改革,创新企业的管理体制、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激发企业的经营活力和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成为服务“三农”的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骨干力量。

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兵团实施“6221”工程为契机,使兵、师供销社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成为促进农业增产、农工增收、团场发展的重要骨干力量。重点培育和发展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并与农业产业化关联度高的龙头企业,使其真正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链中的重要一环。

以发展日用消费品为切入点,积极占领团场连队居民消费品市场。结合石河子、五家渠、阿拉尔、图木舒克、北屯和38个中心团场的建设规划,引进日用消费品直接进入团场连队,发展连锁超市、配送经营,电子商务、经销,构建全新的日用消费品物流体系,使供销社真正起到组织农副产品进城市,引导日用消费品下团(连)的双向流通的桥梁纽带作用。

“十一五”期间,兵团供销社系统的预期发展目标为,到2010年,社有企业改制面力争达到100%;全系统的商品购销总额、GDP、和汇总盈利年均增长12%以上;皮棉收购量达到90%以上;化肥市场占有率保持在80%以上;发展国家级、兵团级和系统级不同层次的龙头企业20个,发展专业合作社50个、综合服务社100个、行业协会5个;培养农产品经纪人600人;建设各类农资连锁网点1000个;加入全国供销总社所属的新合作商贸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加盟店20个;社办工业增加值达到5000万元以上。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新疆兵团供销社将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为构建和谐兵团、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创新服务方式 构建和谐电力 下一篇:监管服务创新 激活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