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化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

时间:2022-08-20 08:26:38

试论化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式学习,需要充分开发教材资源,而教材资源往往是学生最熟悉最恰当的学习内容。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选学内容等作为载体,让学生充分展开自学,挥发自己的想象空间,从而最大限度地进行自我探究式学习。而且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自己的学习作出切实的评价。

关键词:化学;教学;探究式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202-01

探究式学习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我对化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有以下观点。

一 和谐氛围是实施探究式学习的基础

探究式学习的开展首要的是要营造一种氛围——一种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文化氛围。作为一名教师要营造这种氛围,首先要具有教学的民主意识,并且把这种民主意识传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在教学过程中要坦然面对学生的质疑,愉快地听取学生的意见,认真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与不足,踏实地接受学生的批评改正自己的过错。其次要培养和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当教师能够理性地看待问题,坚持以事实说话,那么学生就会受这种人格的正面影响。此时,教师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挑战权威,那么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就会充分发挥,此时就非常自然地可以开展探究式学习。

二 抓住课堂教学是实施探究式学习主要手段

课堂教学是开展化学教学的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不仅要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化学专业问题,研究基本的化学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化学情感和态度,而且要把化学学习作为一种现实、有效的载体,学会去发现问题,探索未知世界;提出问题,思考事物的本质与根源;解决问题,形成问题解决的基本方式与方法。

1.选择合适的内容实施探究式学习

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而掌握不同的学习内容有其特殊的方法,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比如某些概念性、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用分析说理的学习方式更合适些。因为对于这些内容,学生没有基本的知识铺垫,在没有理解之前,学生一般很难独立展开深入、广泛的思考和讨论,即使这么做了,也很难学得深、学得透,所以就不适合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进行授课和学习。而对于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这一类物质学习的方法的探索,在已有的概念和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恰当地引导,学生就有可能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我认为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要选择恰当的内容和课型。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式学习,需要充分开发教材资源,而教材资源往往是学生最熟悉最恰当的学习内容。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选学内容等作为载体,让学生充分展开自学,挥发自己的想象空间,从而最大限度地进行自我探究式学习。而且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自己的学习作出切实的评价。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演示实验,让学生去思考这些演示实验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然后对于学生所发现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提出有个性的修改方案,评价自身方案的优点所在,然后让学生在实验室中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并检验自身方法的可行性等。这样许多学生能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体验全新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

2.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探究式学习

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并不一定在整节课都用,这种方法本身就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灵活运用。比如可以在某一个片段的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运用这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大脑思维,培养学生的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在硫酸 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环境保护的学习中,设置情景——让学生成为硫酸厂的厂长,综合考虑如何使硫酸厂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生就会充分发挥想象,提出厂址的选择、原料的来源、设备条件的限制、能源的损耗、产品的质量、销售与运输、内部企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通过这一片段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不但可以掌握相关化学知识,而且能够更加全面地思考问题,这就达到了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完成了该节内容的教学任务。

3.选择合适的方法培养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运用,还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一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最怕学生“启而不发”或“启发而思路凌乱”。这些负作用的产生在于教师的主导功能没有发挥好。因此笔者认为,在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是解决好学生的思维控制问题——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也必须适时地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等手段,培养学生的收敛性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目标性,更加有效。

掌握了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后,即让学生了解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探究式学习的能力,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

上一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培养初中生逆向思维能力 下一篇:对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