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新世纪版《艺术》教材

时间:2022-08-20 07:33:34

解析新世纪版《艺术》教材

综合艺术课程作为相对独立的教育课程形态,超越了传统分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学校与家庭、社会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统一发展。新世纪版《艺术》教材在贯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编写原则、教材体系,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一、《艺术》教材按单元结构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 单元主题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兴趣,并考虑各册之间的衔接与拓展。例如小学第一册的单元主题是:“我上学了”、“好玩的泥土”、“我们的动物朋友”、“红绿灯”、“过生日”等。中学第一册的单元主题是:“艺术大世界”、“秋天的节日”、“艺术与数”等。在单元内容中体现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关联。 二、教材的内容和课程设计中,注重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突出艺术学习的人文价值。 例如在小学第2册的“小伙伴好同学”单元中,让孩子们通过艺术形式学习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妈妈的爱”单元在“艺术档案夹”里安排了学生“写给妈妈的心里话”和“妈妈想对孩子说的话”;在“能干的双手”单元安排了学习哑语“我们都是好朋友”的内容,培养学生对残障儿童的关爱等。 三、教材的各单元和课程设计中都有艺术能力的目标要求。 学科知识技能与人文主题的关系是以人文主题为显线,知识技能为隐线。特别是小学低年级阶段知识技能的学习,主要采用随机的、跳跃的、点式的、积累的方式进行。一些必须坚持不断体验、感受和积累才能形成的艺术能力(如音乐、舞蹈中的节奏感、美术中的色彩、线条、基本型的认识与运用等)则采用游戏的形式贯穿在教学活动中。随着学生年级和能力的增长,将逐渐增加技能训练和对知识的梳理,但都注重在体验中、游戏性活动中进行。教材对学生必不可少的知识技能有清晰明确的要求和科学合理的安排,并使它们在艺术与生活,在与情感、文化、科学的关联中进行学习。 艺术课程注重的是学生艺术能力的整体形成和不断增强,知识技能仍然是艺术能力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但艺术能力还包括也许更为重要的感知、表现、欣赏、评价、创造、反思、交流、合作等,它们共同构成艺术能力更为本质性的内容和体现。 四、《艺术》教材注重培养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优秀艺术文化。 我国文化传统中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举不胜举,并形成了我国人民特有的审美心理特征。学校艺术教育应该以自己的民族艺术文化作为基石,培养学生继承、发展我国艺术文化特有的品格。该版《艺术》教材就有计划地增加了民族艺术文化的学习,例如小学教材有古诗词、民族打击乐、传统器乐曲、秧歌和各民族舞蹈的学习,以及农民画、国画的欣赏等。中学教材有风筝、剪纸、国画、青铜艺术、陶艺、安塞腰鼓、戏曲、说唱等学习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情感。此外,教材还逐渐安排了对世界其他民族艺术、创作、表演艺术和当代艺术的学习内容,以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意识。 五、《艺术》教材无论小学或中学,都有学习制作、运用“艺术档案夹”的教学内容。 作为教材的一个有机部分,“艺术档案夹”记录学生的艺术成长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能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帮助学生成为对自己的艺术学习有思考和评价能力的人;还对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质量效果,进行合理的反馈和评价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六、教师用书与学生用书同时编写。 艺术课程的教师用书首先深入发掘教材中所设各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启发教师理解为什么要设置这个单元主题的教学,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通过哪些方法达到教学目标,并提供总体课程设计的要点和思路等。

上一篇:分析世界历史视线下孙中山民生主义 下一篇:电脑动漫艺术专业应届生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