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磨剑蓄势展翼跃锦江

时间:2022-08-20 06:42:10

2010年,经风历雨的贵州省联社铜仁办事处迎来6岁生日。这6年,是 “脱胎换骨”的6年。经过一次次科学的解构与聚合,铜仁地区各县(市、区)联社一次次积极寻找发展空间,科学明晰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发展道路,一跃而成为当地金融市场上最有个性、最有特色、最有活力的地方性金融机构。路无穷尽,唤起征人踏月行。如今,植根于地方经济发展沃土的省联社铜仁办事处,正在波澜壮阔的发展大潮中不断前行。

盛夏的锦江两岸,青山葱茏,河流奔腾。2004年6月,作为派出机构,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铜仁办事处(以下简称为省联社铜仁办事处)在这片富有勃勃生机的土地上挂牌成立,2005年全区10家联社统一法人体制改革成功,标志着铜仁地区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铜仁办事处的挂牌成立不是一个简单的挂牌仪式,它标志着与地方经济接轨的新体制、新机制已经形成,标志着地方金融企业二次创业的开始,标志着全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以崭新的姿态进入新纪元。

多年来,铜仁地区农村信用社凭借敢为人先的勇气,敏锐把握发展机遇,以不断创新为动力,历经艰辛努力,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截至2009年年底,全区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85.4亿元,比年初增加18.8亿元,是省联社下达计划的255.6%。累计发放各项贷款49.4亿元,累计收回27.8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57.8亿元。既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又履行了社会职责。

一系列可喜的数字告诉我们,省联社铜仁办事处6年磨剑中创造了令人叫好的惊人一跃。梳理其改革与发展脉络,我们在解密中找到了答案。

披荆斩棘低谷一跃

由于体制机制亟待理顺、基础薄弱、历史包袱沉重、整体风险较高,如何参与市场竞争,成为摆在省联社铜仁办事处领导班子面前的一块心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痛下决心,背水一战,就意味着丧失信心,主动放弃。

“多年来,我们一直秉承科学健行的发展原则,站在服务‘三农’经济金融发展全局的高度,紧紧围绕铜仁地委、行署提出的‘两带两圈’产业体系和‘六个新跨越’发展战略,突出支农重点,拓宽信贷领域,创新信贷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在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上尽责尽力。”省联社铜仁办事处主任龚清强告诉记者。

要求各县(市、区)农村信用社充分结合实际,找准差距,认真排序,优先、重点解决突出问题,确保组建工作方向明确、目标一致、重点突出、措施有力、梯次推进。对于好机构,要给政策、帮改制、促发展、出特色。经过努力,全区各县(市、区)信用社在体制、机制改革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现了从松散的作坊式管理逐步向规范化管理过渡,从单一经营向集约化全面经营转变,实现了经营业绩从低谷的成功一跃,业绩逐年攀升。

同时,不断加强银政合作,加大信贷投入力度。2009年3月5日 ,省联社与铜仁行署签订银政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农信社将于五年内在铜仁地区发放200亿元贷款,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特色产业、服务业、旅游业、非公有制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等。之后,各县(市、区)联社分别与当地政府签订银政合作协议。

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今年以来全区农信社明显加快放贷速度,到3月末,累计发放贷款17.4亿元,余额净增8.8亿元,较上年同期多放5.77亿元,发挥了地方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推进信用工程建设

破解农民贷款难题

历史的长河奔流向前。多年来,省联社铜仁办事处指导和督促各联社紧扣时代脉搏,顺势而为,进一步完善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凸显了鲜明的经营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成长轨迹,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奠定了向一流现代商业银行迈进的坚实基础。

近年来,省联社推行“信用工程”。按照“灵活、方便、快捷”的要求和“一次核定,余额控制,随用随贷,周转使用”的原则,对农户建立经济档案,并根据家庭经济状况、信用程度、经营能力,对其分为“优秀、较好、一般”三个等级,授予1万元至3万元不等的贷款额度,农户在授信范围内持证可随时到当地信用社柜台办理贷款,无需再经过申请、调查和审批环节,贷款就像取存款一样方便,真正破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目前,铜仁地区共建立农户经济档案81.8万户,建档面达99.6%,评定信用等级76.4万户,向评级农户发放贷款证56.97万本,持证农户贷款余额18.2亿元。在建档评级的基础上,各联社积极推进信用村组和信用乡镇建设,共创建信用组154个,信用村21个,并把铜仁市的云场坪镇、印江自治县的杨柳乡成功创建为信用乡(镇)。目前,各县(市、区)联社正在组织力量,驻村入户,加快推进信用村(组)、乡(镇)建设速度。

延续着“扎根农村”的服务理念,各县(市、区)联社全力打造品牌形象。目前,全区信用联社拥有营业网点上千个,服务对象涵盖城市、农村,将现代化的金融服务融入基层百姓生活,推动了和谐铜仁的构建,被誉为“老百姓心中自己的银行”。

6年来,全区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一年一个台阶,支农力度一年比一年加大,支农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贡献度逐步提升,为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突出支农重点

力促科学发展

今年以来,全区农信社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村镇设施改造。到3月末,全区农信社投放支持新农村建设贷款余额69亿元,贷款农户51.2万户,涉农贷款余额占全区七家金融机构农贷余额的98.5%,有效支持了农户种植、养殖、农业经营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

农户建房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亮化工程,也是农信社支持的重点,今年累计发放这两类贷款达1.55亿元。通过这些资金的投入,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了村容村貌。

同时,全区农信社全面开展以“保增长、强服务、控风险、促发展”为主题的百日业务竞赛活动。各县(市、区)联社采取多种措施,力促各项业务快速、协调、科学发展。

万山特区联社积极与农民工建立联系机制,并通过有效措施对创业返乡农民工提供信贷支持,重点扶持特区内建立的29个“返乡民工帮扶站”。截止3月末,共计发放返乡民工创业贷款256笔,金额860万元,有力推动了返乡民工创业的进程。

印江自治县联社把服务“三农”作为农信社优先支持的重点,采取上门放贷、现场办公、快审快批,让农户尽快拿到现金,不误耕种时机。今年以来,该县联社共计发放农户春耕生产贷款8736万元,播下了一场“及时雨”。

省联社铜仁办事处通过召开“携手合作、共话发展”银企座谈会,提出破解企业融资“六项机制”, 通过采取灵活的利率定价机制和还款方式、创新业务品种、创造宽泛的担保抵押方式,为各类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结算、财务顾问、政策咨询、市场信息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激情跨越新时期

蓄势待发跃锦江

“多年来,我们紧紧抓好外部和内部管理服务环境,敏锐把握现代金融发展趋势,扎实推进战略规划、科学决策,抓住了金融业全面开放、资本市场飞速发展等历史机遇,实现了走出区域、拓展发展新空间等一系列战略突破,推动了内在管理素质和外在品牌形象的大幅提升,迎来了激情跨越的新时期。”省联社铜仁办事处副主任田建超告诉记者。

面对国家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地方经济发展提速的发展机遇,省联社铜仁办事处一班人认为,要坚持“三个原则”、推进“三个加快”。“三个原则”即: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原则,继续加大资金组织力度,做大做强规模;坚持以农村和个人业务为主体的原则,量力支持优质项目和企业,继续推进信用工程建设;坚持适度规模扩张的原则,注重资产质量,控制信贷规模。“三个加快”即:加快提高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推进规范化管理进程;加快业务和管理创新力度,适应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加快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技术含量和工作效率。走出区域,开创发展崭新局面。

今年以来,省联社铜仁办事处紧紧围绕地方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方向,做好信贷支持工作。一是围绕铜仁地委、行署制定的“两带两圈”产业发展规划,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扶持;二是围绕旅游开发规划和第五届旅发大会在铜仁召开之机,支持一批乡村旅游、旅游产品生产、销售、服务的农户及企业;三是各县(市、区)联社根据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制订阶段性信贷发放计划,如沿河、思南联社针对水电移民建房、创业加大信贷投放规模,使业务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成为新时期做大、做强、做优的重要战略突破。

6年不算长,但却是一个重要的“段落”。数不清的一个个不眠之夜,数不清的一次次剖析总结,铜仁办事处正坚定地引导着全区农信社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实现新的科学跨越。

上一篇: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透视 下一篇:找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