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阅读中绽放个性之花

时间:2022-08-20 04:57:49

让学生在阅读中绽放个性之花

摘要:营造和谐气氛,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激发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愿望;让学生在阅读文本、走进文本的过程中体现个人特征,鼓励多元解读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丰实文本语言拓宽学生自主阅读的视野,展示自己的阅读感悟。

关键词:鼓励和引导;个性化多元解读;拓宽阅读视野

在当今追求个性化的二十一世纪,一切都变得有个性起来,阅读也在新课程改革中由原来的“模型式”到如今的“个性化”阅读,即以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为基础,鼓励学生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参与,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处处渗透“自我”,处处体现个性。但随之而来的弊端也显现出来:牵强附会的说法披上了真知灼见的外衣,脱离文本内涵的夸夸其谈成了丰富的想象力,没有基础的信口开河成了冠冕堂皇的答案的不确定性和创造力。其实这种观念上的偏颇实质是对个性化阅读的曲解。

怎样使个性化阅读走出误区,显现阅读活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愿望

想要实现阅读的异彩纷呈,创设个性化阅读的生长空间,就应该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该怎样创设这样的阅读环境呢?

第一、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集体阅读活动往往会导致有些学生的自我意识处于封闭状态,而个性化阅读就要调动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因此课堂上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读书的时间,给他们心理安全的良性暗示,让学生主动、专注、兴致勃勃地去读书,积极地去思考,推敲,赏析文章, 使集体阅读真正成为个体化的阅读行为。

第二、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教师要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有心与心的交流和契合。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才会是愉悦、自由的,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敢于向你展示内心的感悟,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

二、鼓励多元解读――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材来自生活,它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体悟角度、评判标准,有差别地解读文本,支持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阅读的再创造,而多元解读就是要确立个体的解读观点,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通过各种途径唤醒学生的阅读意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1、让学生在感悟中阅读

朱作仁先生曾对个体的阅读有段十分精彩的论述:“由于同一语言文字对每个人产生的内心视像不同,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激发起的情感倾向和想象形象也就随之而异。如‘树木’这个词,在阅读者的想象中不可能是同一棵树,它或是在月光下,树影婆娑,发出沙沙声响,或是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它可能是满天风雪傲然挺立的翠柏,它或许是枝叶干枯暮暮垂死的老松……”正是由于各人内心体验的不同,才使‘树木’这个简单的词语显示出迥异的姿态。在课堂中,我们也往往会有这样的发现:当学生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伤神。那是因为他们在阅读时带有强烈的个体感悟,融进了自己的情感、理解和体验,对文本重新进行了重构,而这种二度重建的基础,恰恰是每个人对文本的不同领悟。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引导学生带着“地球何以成为《时代周刊》年度人物”的疑问去自读课文。学生们在读完课文后,有的神情凝重,有的面露忧伤。王老师适时地提问:读完课文以后,你此时此刻的心情怎么样?学生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说:“我很惭愧,我为人们这样滥用资源而感到惭愧。因为他们非常贪婪。”有的学生说:“我感到吃惊。因为全世界这么多人,如果人人都像课文中描写的那些人一样随便破坏地球环境,我们的地球将无法生存。”也有学生说:“我憎恨那些愚蠢无知的人们的行为。”更有一个孩子这样说;“我感到很伤心,地球是人类的母亲,那样无私地为人类提供资源,人们为什么还这样残酷的对待她呢?”学生们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独特的感受,他们的情怀、品格、个性在对文本的感悟中,在真实情感的流露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体现。

2、让学生在想象中阅读

如何一篇都文章不是无情之物,作者在创作时,不管选取什么题材,也不管运用什么表现形式,他们都着力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内心的体验,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通过想象去感受作者这种对社会、对人生的“心理体验”,与课文的情感相碰撞产生火花,从而触摸到文本中的内涵。

3、让学生以不同的视角阅读

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而阅读的角度不同,所表现的意蕴也不同。因此,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有创意地去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把握阅读的真谛,展示阅读的魅力。

三、丰富文本语言――拓宽学生自主阅读的视野

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个性化阅读的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阅读主体是否有宽广的阅读视野。因此教师要拓宽阅读的领地,鼓励学生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和不同文体的文章,让学生获取精神的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提高语文的素养。

此外,在进行课堂的阅读教学时,教师也要增强教学的课程意识,摆脱课本和课堂的束缚,尤其要重视加大课堂内的阅读信息量,及时补充新信息,以大视野来把握课文,拓宽学生阅读的宽度,延展学生阅读的厚度,丰富充实文本的语言。

总之,实现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不能指望一蹴而就,短时间就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加强个性化阅读的理论学习,积极地耐心地俯下身来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用一双热情、冷静、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珍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思维。我坚信,只要我们精心培育和呵护这些幼稚的心灵,总有一天,他们定会绽放出迷人的花朵,散l出醉人的馨香来。

参考文献:

[1]《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 周一贯 上海教育出版社

[2]《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 朱作仁

[3]《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探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中职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