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音乐会快乐吗

时间:2022-08-20 04:57:47

学音乐会快乐吗

心流(flow)指一个人在某项活动中完全沉浸、充分享受的心理状态。人们在创造性活动(如体育、音乐、舞蹈、绘画、写作)和被动娱乐(如看电视、玩电子游戏)当中都能体验到它。一般而言,经常得到心流会让人更加积极自信,但沉迷某些种类的心流也会有不良后果。

日常语言的描述

下列语言都可能是对心流体验的真实或文学化的描述:进入角色、乐在其中、得心应手、信手拈来、行云流水、探囊取物、举重若轻、无为而为、人剑合一、思如泉涌、废寝忘食、忘我、周围的世界不复存在、飞入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英语里还有个有趣的表达:in the groove(在槽子里),意译是“处于最佳状态”或“酣畅淋漓”。

概念的提出

作为心理学概念,“心流”由匈牙利裔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于1975年提出,引起多个领域的广泛研究。最早引起他研究兴趣的是废寝忘食的画家,他提出:心流是全部投入活动本身。自我消失了,时间转瞬即逝。每个行动、动作、思考都自然而然地从先前的行动、动作、思考当中流出,就像演奏爵士乐,你全身心地参与,尽情使用你的技能。

心流虽然是每个人内在的体验,但还是可以测量、比较、统计的。常用的两类测量方法是问卷和量表,经过几十年已经得到完善。

弦乐和钢琴有更多心流?

有研究发现,职业钢琴演奏者体验到心流的时候,心跳和血压下降,面部肌肉放松,音乐表现得到改进。2014年7月,罗马尼亚乔治・埃奈斯库艺术大学的Dorina Iuscaa在美国召开的教育学国际会议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为了研究表演水平和心流状态水平之间的关联,她主持调查了130位本科生的年度考试,其中声乐49人,弦乐35人,管乐36人,钢琴10人,使用了《心流状态量表FSS-2》,方差分析显示:弦乐和钢琴两类学生的心流和表演水平的相关度最高(即弦乐和钢琴演奏者水平越高,心流越多越密),声乐学生身上,两者的相关度中等,管乐最低。对此如何解释?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概读者也会有各自的解读,也许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总之,多项研究表明,提高心流有助提高表演水平,这一点应该是共识。

六要素

心流能提高水平,那怎样能得到更多的心流?很遗憾,得到心流没有捷径或小伎俩,因为它只出现在若干条件满足的时候,可谓“可遇不可求”。2001年,Jeanne Nakamura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心流由6个要素组成:(1)高度专注于当下;(2)行动和意识合一;(3)失去反思性的自我意识;(4)对局势或活动有个人控制感或自我行动意识;(5)对时间的体验扭曲,对时间的主观感受改变;(6)体验到活动有内在的回报,也称“自成目标体验”。这么多专业语言,不要紧,下面有相对通俗的解释。

关键是“跳一跳,摘个桃”

心流的关键是技能和挑战的动态平衡。为了给心流的出现制造条件,指导者和学习者要在目标设定、任务分解、即时反馈等环节做很多事情。用形象化的语言说,就是学习者在“跳一跳,摘个桃”。

理想状况下,学习者感到任务超出自己的能力一点,稍微费点力气就能完成,于是他去做,并且从外界或自己得到即时反馈。然后重新设定任务,仍然比能力高出一点,于是他继续尝试,乐此不疲,心流就得到保持。如果学习者感到任务要求太高,自己的技能发展跟不上挑战增加的速度,就可能产生焦虑,或放弃任务;反之,如果感到挑战过小,就会觉得无聊、分心,可能中断或低效执行任务。

工作时有心流,心流的前后有快乐

契克森米哈赖拿攀岩做例子指出,如果攀岩者停下来感受一下快乐,就会发生危险。我们可以类推:心流中的演奏者和练习者也类似,假使他们去感受自己的情绪,注意力就会分散,演奏或练习就容易出错或中断。

简单地说,心流就是忘我,就是一种特殊的“快乐”。但是,严格说来,正在工作中体验到心流的人,是无所谓“快乐”或“不快乐”的。他们在任务的前后(期待和回顾的时候,无论时间长短)仍会感到快乐,那些快乐体验正是他们进行更多相关活动的动机的来源。

心流理论的提示

使用一些学习策略提高心流的出现几率,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包括演奏水平),已经引起了音乐教育研究者的注意。希望下面的个人总结对家长有帮助:

1.尊重循序渐进的教育金律,让学习任务和孩子的能力大体上匹配,并保持动态平衡,为心流的出现创造条件。为此,不应让孩子过多过早去攻“大曲子”,避免孩子在巨大的任务面前焦虑或退缩、疲于应付、放弃。为了对抗焦虑,孩子借助本能会发展出“我很强大”――过分脱离现实的自我意象,或 “我是笨蛋”的过低的自我评价,甚至在“心理巨人”和“心理婴儿”两个极端之间游走,这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利。

2.每日练习的目标和分解任务越明确越好。

3.对练习任务进行艺术化、灵活的微调,让孩子始终处于发展区之内。当孩子感到任务过于简单时,提示他任务中那些具有挑战性的方面。如果任务确实过于简单,为了避免无聊和分心,就要适当增加挑战。

4.和上面各个要点相关,扩展性质的学习中,仍要控制难度,以利心流的出现。一些家长把目标设定为考级,只求少数曲目的进度和难度,孩子练习的曲目的“广度”不够。而广度和深度并进,有时可以“用广度去挖深度”,是更利于长期学习的策略。这也是一般所说的“培养兴趣”“夯实自信”的办法之一。

5.为了增加心流出现的几率,良好的家庭氛围必不可少。例如家长应向孩子提供长期稳定的安全感,给孩子一个不受干扰的私人空间;成年人不无故批评指责孩子,批评时对事不对人,以利孩子把注意力资源放在手头的任务上;陪练中尊重孩子的自主愿望,逐渐培养孩子独立练习,包括自我回馈的能力,直到反思变成其下意识的习惯。值得重复指出的是,这种反思是围绕如何改进正在进行中的练习,而非围绕“自我”。

6.家长和孩子都关注学习本身而不是学习带来的个人获利,让少儿逐渐摆脱外部奖励,回避可能是肤浅、短暂、利己的“快乐”的体验。

结语

随着契克森米哈赖的书籍被翻译成中文,他这句话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幸福来源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而心流的各种情境使这种个人发展的体验成为可能。” 如果心流能带来成长和长期的快乐,就让学音乐的孩子在音乐中获得心流吧!还是那句话――乐在其中。

上一篇:4G时代下3G网络应急补充覆盖策略的研究 下一篇:高校反腐倡廉制度:价值、困境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