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纪律·他律·自律

时间:2022-08-20 03:29:48

(一)

新闻传播有规律,宣传工作有纪律,两者互为联系,彼此不可偏废。“横看成岭侧成峰”,在认知上可以见仁见智;“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践中却是不可回避。

纪律是强制性的行为规范,“必须如此”。纪律姓“铁”,不能遇坚即摧、遇热即化,而是要硬起铁腕以行之,谁违反了纪律,谁就应该受到相应的惩处。

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内部联系,“理应如此”。规律姓“天”,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天意君须会,天道不可违,谁违背了规律,谁就会“天厌之”,碰得头破血流。

纪律和规律有矛盾的一面。纪律是由人来制定的,必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功利目的。而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带有鲜明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主观要符合客观,适应客观,受制约于客观。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律要符合规律,规律是“老大”。

规律和纪律更有一致的一面。规律是无形的,无形的东西需要有形的标志,必然的东西需要必要的规定。正确的纪律源于客观实际的需要,是规律性的反映和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遵守纪律就是尊重规律,纪律更“优显”。

所以,离开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抽象化地比较规律和纪律谁最大、谁管谁,就陷入了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很难扯得清楚。

制定纪律必须尊重规律。违背了客观规律的纪律,“非徒无益,实又害之”。或者成为捆绑事物发展的绳索,或者成为“作壁上观”的教条。一般说来,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社会公正和自然规律,是纪律的基础。所谓纪律要“严明”,“明”字是第一位的,明于事理,明于规律,“严”字才有效。倘若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群众,脱离了生活,只凭感官意志,个人好恶,“纪律”就只有“压服”的功用了。

尊重规律离不开严格纪律。尊重规律不是空洞的口号、抽象的议论,而是要付诸实践,见于行动的。这时候,制定出若干规定,对人们进行必要的约束,又成为尊重规律的前提和保证。一个不遵守任何纪律的人,又怎么能说他是尊重规律的呢?

规律和纪律,概念各异,千丝万缕。

(二)

凡新闻都是一种宣传,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纯新闻是没有的。“事实”是客观的,但一同“报道”联系起来,就成为主客观的结合了。正如一百个人心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一百个人也就会有一百种对事实的理解和看法。新闻既然是一种“报道”,就是一种“选择性关注”。怎么“选择”?为何“关注”?都是一种宣传效应。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眼光不同,各有新闻。

不用“观点”,不用“评点”,目光所见,就是宣传。

“鲜花”、“彩旗”、“掌声”,三个情景一组合,凯旋者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

可见新闻纪录的是事实,但引发的却是思考。

“用事实说话”的提法很经典。这里,“事实”是手段,“说话”是目的。用什么样的事实,说什么样的话,新闻和宣传就合二为一了。

“内容为王,形式为臣”,但许多时候形式又反过来影响内容、决定内容。“功高震主”、以“臣”慑“王”的事情在新闻宣传中时有出现,甚至一个标点的运用,一个语气的变换,一个顺序的倒换,“形式”就会把“内容”弄得面目全非。

美国对新闻的要求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读者是上帝”,一个是“国家利益为上”。这说明,西方对新闻的宣传要求很清醒,也很自觉。

新闻既然是宣传,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承担起党和人民喉舌的功能,发挥宣传工具的效应,严格纪律约束和职业要求。

新闻宣传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坚持鲜明的党性原则和实事求是的原则,要遵守各种法律和相关法规,要坚守社会主导价值观和优良传统,要考虑民族、宗教、区域、行业、习俗等种种“控制手段”和“致效因素”。这些,从广义上讲,都是新闻纪律的内涵。

“一字之诛,严于斧钺。”“谬误出口,则乱及万里之外。”“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这些古今警言,都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已经和正在发生着的事实。

明乎此,强调宣传纪律,增强纪律观念,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对每个新闻工作者来说,绝不是什么苛求,而是一种职业必须。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抽象地把媒体说成是“社会公器”或“宣传工具”,都有失偏颇。从传播功能来说,它是“社会公器”,从价值取向来说,它是“宣传工具”。辩证地看,两者并不矛盾。如果非要把它们对立起来或者绝对起来,只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三)

新闻又不能等同于宣传,新闻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宣传更多地诉诸党派行为,而新闻更多地诉诸大众需求。

卢梭说得好:“舆论不是刻在大理石纪念碑上,而是刻在公民的心里。”

新闻制造舆论,新闻引导舆论,但新闻有许多不同于宣传的自身特点。

比如受众的模糊性。宣传的对象十分明确,边界清晰,什么层次、什么范围,一目了然。而新闻传播的对象就很难界定,少儿新闻,老人一样会看;异域信息,本土照样关注。宣传对象可以有规定性要求,而受众不接受媒体任何约束,一个人可以兼为多种媒体的受众。

比如传播的开放性。任何宣传都有一定的范围要求,都受一定的地域限制,或内外有制,或上下有别;或主观控制,或客观限制。但新闻传播却有无限的开放性,经天纬地,妇孺皆知,西方不亮东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自己护短,别人揭丑;此处有灾,彼地报祸;好事传千里,坏事闻天下。新闻封锁无异于掩耳盗铃;有闻不报,情同于鸵鸟藏首。明乎此,便知堵塞不如疏导,开放优于把关。

比如内容的客观性。宣传和新闻都是“内容产业”,都要求真实客观。但宣传主要是提供主观信息,即观点和意见,而新闻主要是提供客观信息,即事实和动态。新闻的生命是真实,新闻的效能是客观。所谓客观性,不但反映在内容上,也表现在形式上、手法上。客观报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平衡地、对等地报道事物的各个方面。即使是新闻评论,也不等于宣传口号,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体现于对事实的选择之中、体现于公正公开的评判和分析上。事实有时候是“例子”、有时候是“证据”,但“例子”并不一定是“证据”,同样是事实,新闻和宣传的处理方法是大有不同的。

比如价值的时新性。宣传的价值在于重要,而新闻贵在一个“新”字,再重要的东西一成“旧闻”,便无价值可言。旧的内容在“宣传”上可以多次强调、多次重复。但在“新闻”上,却是“一次性”使用。因为任何新闻资源都是“一次性资源”,是在短时间内依次使用的不可再生资源。新闻注重的是“首播”、“独家”、“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可谓“稍纵即逝”,“失之交臂,遗憾终身”。吃别人嚼过的馒头,倒人胃口;重复人所共知的东西,误人耳目。用新闻眼光来判断,没有“时新”,何来“价值”?

比如选择的自主性。宣传的对象往往是某一阶层的成员,不是独立的行为主体,除了接受,别无选择。有时候即使是“心中摇头”,也得“颈上点首”。但媒体对受众,不具备强制性,每一个受众都是相对独立的行为主体,看什么不看什么,听什么不听什么,什么时候看,什么地点听,都由受众自主选择。看报纸,可以一目十行;遥控器,可以调动八方。作为一家媒体,对受众来说,只是可选择的对象之一;但受众对媒体来说,却是不可或缺的唯一,失去受众就失去了一切,因为任何媒体也没有能力把“天下”变成它的“会议室”,把受众当成它的“下级”。

(四)

“舆论就是公益”(卢梭语)。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但新闻职业的精神和道德,更集中、更鲜明,也更显现出社会公益的特征。

媒体要自律,记者要自律。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都离不开自律。

自律是自觉性,也是责任感。

新闻报道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一部日记,新闻记者是一个时代的忠实的记录员。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是新闻记者最根本的职业道德;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是新闻报道最重要的职业追求。

新闻的客观真实并不是毫无感情的文字和图像的结合,而是要贯穿人的良心和体温;新闻的正面宣传并不是媚上骄下的廉价吹捧,而是要充满着实事求是、昂扬激越的时代音响。

辛弃疾词云:“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无论是正面宣传还是批评报道,既有一个着眼点和出发点的问题,还有一个分寸感和界限感的选择。“灵苗与毒草,疑似在毫发”(坡)。爱怨美丑,一念之间,能不惕然?能不慎哉?

虚假报道,有偿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斑斑劣迹,就个人来说,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道德失范,一是美丑不辨。

明乎此,媒体的自律、记者的自律,首先要洁身自好,清廉自守,不贪任何不义之财,非分之得;其次是学识丰厚,业务专擅,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记者要成为“有心人”。这个“心”,就是善恶之心、是非之心、羞耻之心、明察之心。“心明”然后而“眼亮”、“身正”然后而“手巧”。

东方诗人纪伯伦说得好:“工作是看得见的爱。”记者的工作更是看得见的公共的爱。时刻尊重人民的知情权,处处以人民满意为唯一标准,就是记者“博爱”之表现,也是自律之动因。

(五)

自律离不开他律。自律是道德层面,依赖于主观自觉性,而他律是管理层面,依赖于客观控制性。对媒体的职责要求和对宣传的效益控制,既是管理部门的职责,又是社会安全之必须。媒体不能以“社会公器”自谓,它必须时刻直面“为谁服务”、“被谁掌握”这两个命题;记者也不能以“无冕之王”自妄,他是有组织、有单位、有责任、有义务的社会一员。想当无拘无束的“社会公器”,想做自由自在的“无冕之王”,诚如鲁迅所说,像“成了人类想成仙,拔住头发想升天”那样荒唐和无知。

明乎此,媒体的严格管理和对媒体的严格管理,对记者的纪律约束和记者的他律环境,是党管媒体和媒体他律的题中应有之义。

对媒体和对记者的管理,是一门政治、一门科学、一门艺术。管,既要管得住,又要管得好。把好关,把好度,守规矩,听招呼,令行禁止,令出法随,这是管得住;有创新,有发展,有活力,有干劲,生动活泼,心情舒畅,这是管得好。管理,管理,要管得有“理”,管循其“理”。管得无理,不是,就是形式主义。在这里,管是体制要求,理是机制需求;管是行政行为,理是思想工作;管是形而下,理是形而上;管是硬约束,理是软调节。明白了管与理的辩证关系,才能把管理变成科学。

新闻他律的环境,与领导者的素质、理念、水平大有关系。既要坚守,又要繁荣;既要传承,又要创新;既当喉舌,又当耳目;既有主旋律,又有多样化。如此等等,咫尺间呈万里势,牵一发而动全身。了解新闻与宣传的关系,把握规律与纪律的联系,认识媒体的特质,熟悉传播的艺术,应该说是新闻管理者和媒体领导者的“应知应会”。从到邓小平,都强调过领导者要学会同新闻部门打交道,要了解新闻,运用新闻,甚至还要求一把手要亲自写社论。

他律是一种规定性和强制性。对新闻记者来说,他律的最佳境界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工作能量和创造热情,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从心所欲”;另一方面,又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时时处处“不逾矩”。四方拍浪,自己把舵;八面来风,目标不移;无刃则耀其精神,有锋能守其方圆。诚如是,新闻有作为,社会得和谐,自律与他律相辅相成,各臻其妙矣!

(作者为河南电视台副台长)

编校:施宇

上一篇:对新闻平民化理解的几个误区 下一篇:当代农村电视收视习惯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