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梦想的羽翼飞得更高

时间:2022-08-20 02:33:10

让梦想的羽翼飞得更高

安徽桐城,文风昌盛,英才辈出。著名的桐城派引领清朝学界三百余年。改革开放之后,素有安徽“小温州”之称的桐城也随着发展的大潮,风起云涌,波澜壮阔,造就了一批时代的弄潮儿,而胡习刚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创业:善建者不拔

1984年胡习刚高中毕业后,就象普通的农家子弟一样外出打工了。下广州,闯江浙,所获甚微。但他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更坚定了一个信念,只有创业,才能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只有创业,才能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只有创业,才能缩短落后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差距。

当时,乡里的羽毛收购站由于年年亏损,濒临倒闭。而沿海等大城市羽绒制品非常畅销。为了抓住这一机遇,他劝说父亲放弃家庭养蜂业,东拼西凑8万元,收购了这家奄奄一息的羽毛收购站。创办了当时全县第一家羽绒加工制品厂――桐城羽绒一厂,并带动了周边地区,涌现出十余家羽绒加工制品企业,形成了“羽绒之乡”。

随着企业一天天地壮大,胡习刚也由业务员到供销科长,经营厂长。而在这期间,他付出了全部的青春年华和精力心智。新婚燕尔之际,为了引进先进生产设备,离别娇妻到江浙考察;孩子出生时,也因为开拓市场在东北不能回家。他就是凭着这股跑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的精神,不断地拓展国内市场。1993年开始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一举成为“安徽出口羽绒制品定点生产厂家”,接着又获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成为“自营进出口企业”, 产品也连续三年获国家级金奖。

经过几年努力,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1994年筹集200多万元,成立安庆市高分绒研究所,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检测深加工设备,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计划,超前准备迎接WTO的挑战,使开发出的“霞珍”牌系列羽绒及裘皮制品发展到30多个品种,60余个规格,年设计生产能力上升到150万件(套)以上。

初战告捷后,胡习刚就和父亲胡训发一起,紧锣密鼓地组建了以核心企业――桐城市羽绒一厂为龙头的霞珍集团,创办一批如水禽养殖场和孵化场、饲料加工厂、皮蛋加工厂、冷库等系列配套企业。其中投入180万元,在占地1200多亩的石南水库旁建起的安徽霞珍集团水禽养殖场和孵化场,可年养8200只父母代种鸭,年产60多万只高附加值皖西大白鹅和日本樱桃谷鸭的孵化苗,供应本地及附近的养殖市场。投资30多万元兴建的冷库,也基本解决了养殖农户肉制品冷藏、再加工及销售中遇到的难题,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社会责任感:现代企业家的新境界

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为企业和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如一只4公斤的白鹅,只值24元,而出售羽绒,加工羽绒制品,加工肉食销往市场可增值16元,增值率为64%,因而,企业重点支持105个养殖大户,发展大棚鸭,与本镇5000多农户签约结成“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推行“公司+农户+服务体系”的发展模式,以提高农业养殖业的综合效益,使广大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带动乡亲们共同富裕。

当时企业与农户签订供销合同,明文规定:企业无偿提供饲养技术和防疫服务,统一上门供给饲料,提供技术咨询;负责成品鸭以每市斤3.5元的保底价回收,如市场价高于保底价时,农民则可自行出售。仅1997年秋季,养殖场一次性赊给农民鸭苗鹅苗就达12万只。1998年,胡习刚又提出“不成活,鹅、鸭苗免费”的承诺,免除了一些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和可靠的风险保障,让农民吃了定心丸,而实实在在的收益,则唤起了广大农户的养殖热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时间,与霞珍集团签约的农户络绎不绝,2007年,仅养殖规模在1000只以上签约农户就达6000多家。广大乡民已不再停留和满足干庭院养殖。开始走向田间,池塘,水库,搭起大棚,建起养殖基地。由于规模化养殖,农户们用鹅、鸭的粪肥种植农作物,减少肥料投入,降低了种植业的生产成本;或利用粪肥养鱼,集约经营效益显著。同时蓬勃兴起的养殖业还就地转化了粮食作物,如米糠,麦皮,秸秆和青饲料等,从而呈现出立体高效农业的好势头。横店村农户黄启龙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范例,他1997年和1998年共养鸭6茬20000多只,获纯利7万多元,建起了楼房,配齐了高档家用电器,逢人便说:“多亏了霞珍集团胡习刚总经理的扶持,让我这个穷得叮铛响的农户过上了富裕的好日子”。农庄村王从年夫妇1994年开始养鸭,头两年由于品种不对路,加上技术不过关,收益很低,只剩下一间油毡毛竹棚。胡习刚得知这一情况后,急忙跑了十多里路到他家,分析出失败的原因在于品种老化,成活率低,生长周期长。于是他带领王从年夫妇来到集团养殖示范基地,现场指出养殖优良品种的好处,并以赊帐供苗的方法帮助他们重新搞起养殖。在胡习刚的帮助下,王从年夫妇引进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品种,当年扭亏为盈,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从1998年至今,胡习刚就一直把扶持养殖大户的重点放在贫困户上,分别启动了三期、四期富民工程,或赊技术,或免费防疫,或统一供应饲料,或帮助筹集资金,或直接上门技术指导。十年来共结对帮扶1158家,其中贫困户882家。这些通过养殖而先富起来的农户又成为一个个辐射点,带动了千家万户。现在兴店镇养殖规模迅速发展到180万只,养殖业正成为农民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延伸:整合出一条产业链

经历20年艰苦创业路,桐城市羽绒一厂发展成为今天的安徽霞珍集团。胡习刚非常清楚,企业要做大做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道路,必须按照产品价值不断延伸和横向拓展的思路,构筑以羽绒制品为核心的产业链。正是沿着这个方向,集团目前拥有羽毛绒加工厂、羽绒制品厂、种禽养殖场、苗禽孵化厂、饲料厂、养殖基地、塑胶包装厂、禽肉加工制品厂等8家企业,其中紧密层企业3家,半紧密层企业5家,另有松散养殖大户210家(分布于周边8个乡镇)。产品有:羽绒、羽绒制品、塑胶包装袋、禽肉制品四大类200多个系列品种,集团拥有总资产6000多万元,员工1100余名(含养殖大户)。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2.2亿元,创综合效益2.28亿。成为以羽毛绒深加工及其制品出口的外向型企业,带动水禽养殖和胴体加工共同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省“861行动计划重点实施单位”、省“民营企业出口创汇十强企业”。其中拥有国家专利产品3个,主导产品“霞珍”牌羽绒服被获“国家免检产品” 、省“名牌产品” 、省“名牌农产品”称号,“霞珍”商标为省“著名商标”,羽绒制品90%以上出口至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香港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加拿大、香港等1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商标注册,羽绒制品在国内获准佩挂“中国羽绒制品信誉保证标志”,出品产品获国际纺织品环保Qeko--100认证,美国的法律生产消毒认证,在同行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和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

已具规模的安徽霞珍集团发展势头正旺,胡习刚也春华秋实,取得了诸如“全国青年乡镇企业家” 、“安徽省青年星火带头人”和“安徽省科技兴农创业之星”等一系列光荣称号。

梦想:让丑小鸭变成飞向世界的天鹅

今天的胡习刚,事业有成,企业的发展在同行中也名列前茅,国内外颇具影响。回顾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他的体会是以“创新追求卓越,用科技服务大众”作为企业经营理念,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宗旨,将集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转化为一流的产品、一流的设计、一流的服务。依靠企业精神的凝聚和这种精神派生出的智慧、毅力和胆魄,成就了今天的霞珍集团。

谈到今后的发展,胡总充满信心,胸有成竹地说:“以建厂二十周年为新的起点,以中国全面融入全球化经济为契机,合理规避贸易风险,凭借其主导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高端定位、精品战略、国际水平为准则,坚持科技领先、品质优先为最高要求,打造创新和跳跃式发展的新霞珍”。

上一篇:股神巴菲特:2008名言语录集 下一篇:职场失意的检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