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20 02:06:44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地位也日益提升。随着我国大型基建的实施,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就十分紧张,高层、超高层建筑也成为了现代城市的主题建筑。随着高度的提升,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建筑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对建筑施工管理的对策研究,指出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对策;重要性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工作组织管理水平来支撑和实施。其次,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加强管理,进而保证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第三,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不断出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技术主装备越先进,技术管理要求越高,这也使得施工管理更显重要。

二、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现场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基本问题。一般来说,对于现场施工管理,需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从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

工程项目往往施工工艺复杂,各施工工种班组多,在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首先,应熟悉施工图纸,甚至每一道工序进行优化,同时考虑资源、气候等自然条件,认真、合理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技术储备包括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施工规范,技术交底等。确保施工过程的每一工序步骤尽在掌握之中,各种情况的处理准备方案。

(二)做好材料管理工作

不合格的建筑产品充斥建筑材料市场。材料的管理工作,应从材料供应、材料采购、材料进场、材料发放等几方面进行。材料购销中,运到现场的材料、配件与订货前的样品不符是常遇到的事。在材料质量控制方面要掌握材料的质量标准、材料性能、材料抽样、试验方式和施工要求。主要装修和建设配件到货后应及时开箱检验、不合要求,应及时更换或退货。主要材料,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料化验单,各种构件必须具有厂家批号和出厂合格证。总之,严格把好材料关,绝不能让不合格材料用在工程中。

(三)做好人员管理工作

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起着关键作用。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的技术素质。要有强制性的管理措施,健全岗位责任制,对引起工程质量事故,破坏产品保护的人要实施处罚,要本着适才知用,扬长避短的原则,控制人的使用,不能安排操作快速运行、动作复杂的机械设备。同时又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

(四)做好施工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的重点要放在预防阶段,从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安全保护设施的设计与设置,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和安全监督,安全事故的处理和分析,建立安全值班制度等多方面对安全工作进行管理。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一)重视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的大事,施工技术员是工人的直接领导,必须十分重视安全。在施工中做到一事一交底,事事派专人负责,随时随地纠正和处理违章作业,消除不安全因素,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防止事故发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本地建筑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增强本地建筑业安全生产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施工企业和项目施工现场要制定本企业及施工现场有关食物中毒,传染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设置应急救援人员、配备、设备、器材,确保防止事故发生以及事故发生后,能做到及时,科学有效,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政府职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不能因工程监理制的推行而削弱,特别是其中的政府职能还必须加强。一是加大对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表现的监督力度;二是加大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力度;三是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

施工企业必须改变其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首先,从企业实际出发构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企业的发展靠一定的结构支撑,只有在结构合理、功能优化、职责分明的前提下,才可能形成企业的鲜明特色,形成领先竞争对手的优势。其次,重视内部秩序的重组。工作秩序是一种责任要求和纪律要求,更是企业效率的保障。因此,要按照企业组织结构和分工协作的体系建立相应的工程秩序。

(三)加强施工环节的管理体系

施工单位应当根据项目施工生产组织的特点和管理需要,按可控性原则合理划分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以此作为成本费用归集考核的对象。必须对项目目标责任成本预算按可控性原则二次分解到各成本中心、费用中心,作为对各成本中心、费用中心考核和奖惩的标准。必须定期对各成本中心、费用中心执行责任成本的情况进行分析、考核与奖惩,通过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必须完善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建立员工岗位责任制、各项支出的授权审批制度、资产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作业绩考核与奖惩制度等,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为项目规范、有序、高效地施工和完成项目评估指标做好制度上的保证。必须加强上级业务部门对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监督,重点包括目标责任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以及项目各项管理活动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的程度。发现成本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及时提出纠正措施和改进意见,避免业遭受更大的损失。

四、结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项复杂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建筑施工企业认真分析自身特点,充分利用自己长处,采取科学方法提高施工管理素质。在实际工程项目中,需结合各项目特点,进一步细化管理中各项工作,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孙玉华.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价值工程,2010.16.

上一篇:高校校区建设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突破新型贸易壁垒,提高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