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顿饭都有学问

时间:2022-08-20 02:03:43

两年多以前,我在华盛顿礼仪学院进修。讲到进餐规矩的那一天,老师居然让我们背一张图,上面有差不多200多种不同的餐具,刀、叉、盘、碗、瓶子、棍子,应有尽有——还都是用法文标注的!我虽然不可能全记住,但是因为态度好,所以被选为“课代表”,安排了结束时的一场盛宴。感谢上帝,我们才吃了两个小时。

社会发展到今天,进餐成了一门学问。一个人在餐桌上的举止,是他综合修养的一部分。

在企业做事的朋友,千万不要小看了进餐的规矩。很多大公司的CEO,面试高级管理人员的时候,根本不看简历,就请候选人去吃饭。革命就是请客吃饭!

吃饭分几种:早餐,午餐,晚餐。每顿饭都有学问。

CEO们除了观察候选人的餐桌举止,更多的是和他们聊天。这当中,能聊出很多人的层次和素养。没有一个“大人物”会拿着一份简历,在和候选人进餐的过程中,从自打出娘胎开始,问到现在的工作如何如何,那只能显示出他没有品位。

侥幸的候选人都以为,前面的时间很好打发,其实大错特错。虽然关于工作和业务的交流,是在最后吃甜点和喝咖啡的时候进行,但是,各位之前的餐桌举止和谈吐表现已经告诉了“大人物”你是谁,你的价值有多少。

有天,我和一位“老大”聊天,问他为什么没有聘请一位很有“学问”的人士就职他的公司。“老大”很不屑一顾地说:“He eats like a pig!”他说的不是三百多年前的路易十四啊!

一次,和另一位企业高管聊天,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雷老师,我的女儿已经大学毕业了,我一直跟她说,约会男朋友一定要观察他的餐桌举止和其他行为细节。闹不好,将来的老公会朝她脸上吐烟圈儿呢!”真精辟!

一个哥们儿Tom Oppenheim是美国的犹太人,现在达拉斯的一家投资银行工作。Tom有一天在当地的一个高朋满座的餐厅请我和儿子吃晚餐,告诉我当时他是怎么杀出血海的。

Tom的本科就读于达特茅斯,后来去MIT读了MBA。毕业的时候,华尔街的一家银行招了大约100名MT(管理培训生),幸运的Tom也被录取。第一个月,这100人白天在公司做各种不同类型的“打杂”工作,晚上就被老板带出去,在曼哈顿吃遍各类高档餐厅。高档餐厅的标准就是:服务生都是戴白手套的,餐桌上面都是铺了桌布的,餐具都是骨瓷的,酒杯都是水晶的,刀叉都是克里斯多夫的,小费都是不能低于100美元的,老板每次点的酒都是1000美元朝上的。道理很简单:“我们的客户都是到这种地方来消费的。以后你不要跟我说,我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

一个月以后,有一半人被清理出“阶级队伍”,因为这帮人实在没有抓住机会——他们在餐桌上的“不良”表现,显示出他们没有发展空间。走人吧!

另外留下来的一半人,还真幸运。老板发给他们每个人10000美元(读者请仔细数数这里的0,老板从腰包里掏出了多少银子),让他们到高级成衣店定制服装,准备行头。然后这50个人每人得到一张去不同城市的头等舱往返机票,他们要去不同的城市拜访客户或者是公司其他部门的人物。

几天以后,MT们“圆满”地完成任务回到纽约。老板又操起大刀,砍掉了其中一半的人,因为他们在行程中的举止不尽如人意。虽然吃饭过关了,但是很多举止行为还是没过关。

Tom留下来了,很幸运,因为他walk the talk:一言一行代表了他所做的工作。哈哈,Tom不留下来,谁请我吃米其林大餐啊?估计沈宏非都没我这么好的运气!

上一篇:借助情境图,提高有效性 下一篇:做自己内心的“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