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方东美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探索

时间:2022-08-20 12:17:07

试析方东美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探索

方东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是建立中西融合的生命哲学基础之上的。他认为中国的艺术精神也是彰显着这种生命的力和盎然的生命之机。生命是万物之源,亦是艺术之源,中国宇宙观、中国的传统哲学都洋溢着生命的精神,在此基础上的中国艺术也是充满不尽的生意。方东美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探讨是根植于其强调中西融合以“生生之德”为中心的文化哲学之上的,作为20世纪最早关注中国艺术精神的一代学人,他对中国艺术精神中生命意识的挖掘触及到了艺术中生命的原质,很值得现代的艺术工作者反思和借鉴。

他认为生命的精神贯穿到宇宙万物之中,也包括着一切文化精神领域,他对艺术的研究也是以此为起点并且贯穿其中的。他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探讨以生命哲学为根基,从艺术之源、中国艺术精神的哲学基础、中国艺术的精神表现三方面展开。

一、艺术之源

方东美认为生命实为“不断的、创进的欲望与冲动”,弥漫于自然,内在于万物,展现为整个宇宙的大化流行,具有“元体”的意义,生命是万物之源,亦是艺术之源。

他进一步从生命的特性上阐释这个问题。他认为,生命在空间上是一与多、体与用的统一。说生命为一,即生命是宇宙的本源,包容万类。生命之多,即生命分殊于各个具体事物之中,通过具体事物得以体现。在此,他的“生命”恰如孔儒的“仁”、老子的“道”,内在于万物之中,又依托于万物来表现。万事万物都彰显着生命之理,不论是天、地、人还是政治、宗教、科学、文化艺术都蕴藉着勃勃的生意,所以说生命是万物的本质,万物皆是生命的流行。

生命还是体与用的统一,即体即用。就体来说,生命是伟大的、无形的,可以涵容一切万有。就用而言,则指生命力之创生活动。方东美把生命之用所表现的普通生命之理,总结为五种要义即:育种成性、开物成务、创进不息、变化通几、绵延不朽,这五种要义正是从不同的方面谈了生命为创造万物的力。这五个方面也就是作为本体的生命向现实的落实,使人们感到生命之力的实实在在。方东美把生命作为宇宙文化人生的核心,并没有把它高高在上的供奉起来,而是通过五义使生命在现实中的作用生发出来,从而使他的生命哲学没有流于空洞的说教,这也是其高明之处。

从方东美的哲学思路来看,他认为生命是创造万物的生生不息的力,宇宙万物都处于这一永不停息的创造和变化运行之中。艺术也具有了生命的特性,于是“天地之美寄于生命,在于盎然生意与灿然活力,”美就是生命的创造。他把艺术之源归于生命无疑是触及到了艺术中本原的东西,从艺术的起源来说,无论是情感论、模仿说还是巫术说,内在于其中的都有人类生命的需求,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从生命的意义上来说的。方东美把艺术和生命紧密连接,不但和同时代的宗白华相呼应,而且对后学有着无尽的启迪。

二、中国艺术精神的哲学基础

他在谈中国艺术精神时着重考察了中国人的宇宙观和传统哲学的精神,认为二者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哲学基础。他说:“准宇宙之形象以测生命之内蕴,更依生命之表现,以括艺术之理法。”哲学“思想体系的成立同时又是艺术精神的结晶”。可见,方东美认为通过梳理中国人的宇宙观、哲学精神就可得艺术精神之内涵。

1.生生不息的宇宙时空

方东美以生命哲学统领一切学术,他认为中国人的宇宙时空也是一普遍生命流行的境界。中国历代思想者对宇宙也多持这种看法,他们不常用“宇宙”这词,而以天、地、乾、坤言说宇宙,以道、气、自然形容造化,他们眼中之宇宙是生生不已之大化流行。如“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论语》)“天地含情,万物含生”。(《易经》)他们认为有一种普遍流行的盎然生意贯彻于宇宙全境,宇宙无一刻不在发育创造,无一处不在流动贯通。而且中国人的时间观念集中体现于《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正是在这通变之中,生命行健不息,生生不己,所以宇宙处于不断变化、不断创新的运行之中。

当接受西方生命哲学的方东美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之时,他迅速地悟到了中国人宇宙观中的生命精神。他明确指出了中国生生不息的宇宙时空观对艺术精神的直接作用。这种变易观念无形中正符合了艺术不断创新的本性。所以说:“这是一种最适宜艺术家式生活的理论。”这种生生不息的宇宙观内在于艺术家的心性之中,蕴含于艺术品之中,由此生发出来的必然是一种充满盎然生机的艺术精神。

2.中国的哲学精神

方东美认为真正代表中国传统哲学精神的是原始儒家道家,他发掘了儒家和道家的生命精神。他认为儒家哲学的巅峰成就为《易》,它完成了一套价值中心的本体论,指出了宇宙生命的四大原理即:性之理、旁通之理、化育之理、创造生命之理。在这里,方东美无疑是把《易》的思想系统化了。而这个本体论的核心就是万有含生论,视自然、宇宙为生命洪流的弥漫贯注,天地万物、社会组织结构、哲学文化等一切本源于此。而儒家精神所宣扬的正是这种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

如果说方东美对于儒家宣扬的是其创造生命之精神,归本于大易的生生之德,那么对于道家则是宣扬高瞻远瞩之生命气魄。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方东美据此分析老子之“道”是蕴含生之理,他以生命哲学的思想来对比“道”,看到了“道”中蕴含着生之理,其实老庄的“道”的内涵是远远广于生命意义之上的,既有我们可以思议可以言说者,又有可以思议不可言说者,还有不可思议不可言说者,这一点我们必须明白。

由此可见,无论对于儒家、道家,方东美所把握到的是充斥其间的生命智慧、生生不息的精神,他说“中国哲学的中心集中在生命,任何思想的体系是生命精神的发。”与儒、道哲学思想同步,整个中国艺术所表现的创造精神正是这两家在哲学上所表现的精神。所以中国艺术精神必与生命的普遍流行浩然同流,充分表现这种盎然生意。

三、中国艺术――生香活意的生命传达

方东美谈中国艺术精神并不是仅仅从哲学角度进行,他也把目光于艺术领域之中。他认为这种生香活意的生命精神存在于艺术品之中,不论哪一种艺术、哪一个时代的艺术都有一种盎然的活力,跳跃其中,颂扬宇宙永恒的生命精神。如汉代的浮雕雄浑厚重,有着博大生命之象,北魏的壁画飞舞腾跃,在和乐静穆中表达一种“动”,涌现无限生机。又如中国的建筑,飞檐回廊,生气往来,中国的绘画,笔墨纵横,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生动灵秀。在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中,方东美倾心于其中的生命的力,这并不是偶然,因为中国艺术中确实蕴含着生命的精神,这一见解无疑是指出了中国艺术的文化特性。

同时,他又指出中国艺术具有玄学性、象征性、表现性、妙契人文主义精神等特性。我们说方东美对中国艺术特征的把握是比较准确的。这些特征说明了中国艺术不拘泥于形色,重意态、讲意境,更注重阐发艺术蕴含的精神意味,注重色相背后的宇宙共理,这个共理就是流贯于宇宙中的生命精神。在此,艺术成为人与人、人与宇宙间对话的媒介,生命意识也正是中国艺术家借艺术手段向世人传递出的终极信息。从这个角度说,中国艺术精神的生香活意的生命传达成为了一种必然。

综上所述,方东美认为中国艺术精神就是生生不息的盎然生机。关于中国艺术精神近些年在学界是热谈的问题,人们对此问题的思考都不同程度上指向了文化哲学,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或是皈依为儒家,或是道家,或是禅宗,或是儒释道三教圆融,各执一辞。然而,方东美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经关注了这一问题,正是此领域的先行者。当然他对此问题的探讨更多的是源于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的基础之上,通过反思来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在这一过程中他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的力量,这种刚健、向上的生命之力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原因。方东美强调艺术精神的生命意识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通过对生命精神的抒发来唤醒民族的生命的力量。无庸置疑,对中国艺术精神中的生命意味的强调确实也触及了中国艺术精神的根本之处,不失为真知灼见,成为一家之言,这对于现代艺术工作者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的文化是多样的,在此基础上的艺术精神也应是多维的,除生命精神之外,中国艺术中还彰显着刚健、中和、天人合一、空灵淡泊等诸多精神,把艺术精神仅仅归于生命难免有失偏颇。

(史爱兵,河北大学讲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上一篇:工程监理专业将成为高职院校新增专业的新宠 下一篇:高等医学院校论文写作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