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设计》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

时间:2022-08-20 12:04:10

《VB程序设计》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

【摘 要】以《VB程序设计》课程考试改革为主题,对现存考试弊端进行剖析,提出了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考试改革思路,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特点,设计课程考试改革实施方案。通过考试观念、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改革,充分发挥考试功能,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关键词】高职教育 考试改革 考试方式 考试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1-0051-02

在充分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在高校,尤其是高职院中仍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的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这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要求不相适应,同时也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这些考试方式及内容亟待改革。

一、应充分重视课程考试改革

在国家日益强盛的今天,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人才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应该树立新的人才质量观,建立将素质教育观内化于考试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能力及心理素质、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

评价人才培养的质量有了新的标准,作为评价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的考试,不可能再沿用传统的模式,而应进行改革。应改变过去那些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通过改革使考试适应新的人才评价标准。高等职业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考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也是学习的指挥棒,这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识。通过考试改革,使学生在重视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

二、《VB程序设计》课程考试改革迫在眉睫

《VB程序设计》课程的内容可分为三大块:①VB程序设计的语法等基础理论知识。这部分主要是了解VB程序设计的各种语句如何使用;事件、方法的使用场合;数组、过程的使用等。②窗体中各种对象的使用方法。包括文本框、命令按钮、标签等常用控件的使用技巧;窗体对象的基本操作;菜单的设计与制作等。③简单软件的开发。主要是综合应用已学到的各种控制结构和各种对象,来设计小型的实用软件。其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根据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组织教学和实验;二是突出实践环节的教学,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实用型人才。但目前的考试形式尚存在诸多问题:

1.考试重知识轻能力

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加上划范围、定重点等,这样助长了一部分学生的惰性,造成了学生成绩优劣混淆,实际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卷面成绩不相一致,从而引起一些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这严重伤害了认真学习学生的积极性,破坏了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建设。

2.考试方式单一

现行的考试方法多以闭卷笔试为主,不能充分体现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真实情况,存在重理论、轻技能操作的倾向。在这种考试中,记忆力的考核处于主要地位,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处于边缘角色,考试无法测出学生真实素质的发展状况、且与高职教育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相吻合。再次,闭卷考试一般客观题较多,标准性答案使得课程教学走向趋同,限制了学生创造性、个性的成长,不利于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3.考试重结果轻过程

现行考试以期末考试为主,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其他过程性考试。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平时学习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目前高职学生几乎没有升学压力,分数成了评价学生优劣的最重要手段,很多学生都抱着“60分万岁”态度学习,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偏离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

4.考试功能错位

考试应具有评定、诊断和反馈、预测、激励和选拔的功能,考试的目的、方法、内容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很强的指挥棒作用。但在现实教学中过分强调分数的价值功能,将分数同奖学金挂钩,与评优评先紧密结合。只重视分数的多少必然会导致课程教学结果的丧失,使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形成学生平时睡懒觉、逃课、上网,临到考试就忙于作弊的不良学习现象。

三、《VB程序设计》考试改革的策略和方法

1.树立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考试理念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仅表现为实践经验不足、专业技能水平不强,更源自于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普遍较低。高等职业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将学生素质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将素质教育观念内化于考试评价体系中,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加强素质教育过程评价,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2.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

本课程应采用多元教学评价机制,将平时表现成绩与终结考试评定相结合,避免期末考试决定教学全局的情况发生。要逐步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教师应进行考试结果分析,发现和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制定科学、规范的课程考试实施方案

本课程的考试成绩可以由多种考试形式的成绩按比例构成,它可以包括笔试、实际操作、作业、测验、小制作、课程设计、答辩、平时操守等形式中的几项,使考试方式丰富化、多元化,较全面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考评。加大平时考核成绩的比例,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与评价,使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紧张性,使老师更加及时准确的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期末考试成绩以总结性、综合性考核内容为主,引导学生系统的掌握课程教学内容,做到融会贯通。

四、《VB程序设计》考试改革的设计方案

1.平时成绩

学生平时出勤情况、完成作业情况、平时表现等列入平时成绩考核范畴。通过上课前点名、下课前查点学生人数,随时掌握学生出勤情况,让学生养成按时上下课的习惯,作业完成情况也可以得到一定的保证。

2.上机考试成绩

将部分内容的理论考试方式改为操作考试方式,如:《VB程序设计》。课程考试过去一般都采用笔试,现在可以改为笔试和上机成绩相结合的办法,加大上机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过程及结果给予评分。这种考试方式既考察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3.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以设计作品+报告+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中查资料、找素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自己的多媒体作品。使学生加深和巩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熟练了基本技能、基本技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吸取他人的经验、探讨技术的习惯,提高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另外,要求学生按照给定的标准格式撰写课程设计报告,使学生在完成报告的过程中掌握了技术文档的撰写方法。提高了文字表达能力。最后,参加课程设计的学生要全部参加答辩,有效地锻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教学中引入独立于百分制之外的加减分考察机制

对于上课讲话、睡觉、打游戏的学生进行扣分,对于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带头完成实验或作业,第一个提出正确答案的学生给予加分。尤其对后进的学生既要严格扣分也要多提供加分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该课程考试方式改革,达到如下预期效果:

(1)在考试改革中加入学生的平时成绩和一些阶段性考核,引导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减轻了学生期末集中考试的心理压力,调动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整体教学效果,从而转变了部分学生厌学的不良学风。

(2)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通过大作业和课程设计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技能水平。

(3)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可操作性强的考试,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明显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4)课程考核评价方案较为合理,使考核过程规范化、科学化,形成考核与能力评测相结合,充分发挥了考试的作用。

(5)通过考试改革,使学生成绩评定方法更加合理,充分发挥了考试的反馈功能。教师可以实施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学生也比以前更加重视学习和考试。

五、对《VB程序设计》考试改革问题的思考

1.明确考试目的是成功进行考试改革的前提

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而非目的,考试的基本任务是测验学生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督促学生学习。其目的在于检查教学效果、检验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教师应善于使用考试手段来监测和监控教学质量、规范和引导教学行为、鞭策学生积极努力地学习。要通过考试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积累、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塑造。

2.丰富考试方法

根据《VB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考试可以采用笔试、做设计、写设计报告、进行实际操作以及开卷、闭卷等多种方式。每一种考试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强调考试改革,而决不能否定闭卷考试的作用,但闭卷考试应特别强调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出试卷时要增加题型设计的灵活性,少出一些只用一种方法,只有一个答案的题目,多出一些综合思考题、分析题。题目的设计应能使每一位学生在解每道题时都有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分析、比较、融会贯通的过程,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和可能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强调智力开发、避免考试中的偶然性。如果考试侧重能力考查,则必然会引导教学走上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正确轨道。

3.要建立健全考试结果评价和反馈机制

淡化考试分数之间的微小差异,增大平时考试成绩的比例,逐步完善“形成性考核”,实行百分制、等级制及与评语相结合的综合评分方法,对有独立见解或创新的学生加鼓励分。应奖励有个性者,奖励有主见、有独立思维能力的学生。反之,如果奖励服从者、适应者,只会使学生变得谨小慎微。同时,建立考试结果分析制度,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拓宽、疏通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渠道,建立健全沟通机制。

我们的考试方式改革今后的路程还很长,任务仍很艰巨。这不仅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思考和身体力行,更需要教学管理工作者在制度创新方面的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有利于实现人才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付小晶、张国印、武俊鹏.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8)

2 杨日、赵丕锡.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模式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8(4)

3 王志超、王宜怀.从嵌入式系统教学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0(3)

4 谢文静.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3

5 孙锦茹.考试改革与学习方式转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

上一篇:美国有效教学原则及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 下一篇:高职高专院校建立以朋辈辅导理念的班主任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