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两个爸爸

时间:2022-08-20 11:16:09

表扬是自己争来的

世上有两个爸爸,不是指穷爸爸和富爸爸,而是“圆爸爸”和“方爸爸”——外国的月亮不比中国的“圆”,可外国的爸爸比中国的“方”。

认识一个广西女子,她嫁了个德国人,生了个玉面小书生般的中德合璧混血儿。儿子正读小学。澳洲小学常有分组对抗竞赛,要求各小组人员群策群力、各尽所能,既分工又合作。别小瞧这团体赛,锻炼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不说,还能提前培养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这回,对抗赛的主题是利用废物造建筑物。混血儿出主意用废纸箱打造仿古德国城堡,他的想法获得了大家的支持。小家伙们打造这东西没费太多周折。仿古城堡一亮相,对手们立马甘拜下风,连老师都对这像模像样的庞然大物赞不绝口,随口问:“谁出的好主意?”混血儿还没张口,同组一个一贯好表现的孩子抢答:“我。”这不是抢夺胜利果实吗?但混血儿犹豫一下后放弃抗议。回家后提及此事,德国爸爸勃然大怒说儿子才是头号功臣,为啥白白把荣誉送人!在一旁的妈妈想,这不就小孩班上的一次活动而已,得饶人处且饶人。孩子他爹坚决不同意,说:“今天的你连自己应得的名誉都不敢据理力争,明天的你又如何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第二天,德国爸爸宁愿上班迟到也要亲自送儿子上学,要求他当面给老师澄清事实,结果是儿子赢得了老师的口头表扬。

又不是奥运赛场,再说到手的不过是口头表扬,用得着劳神费力抗争申冤?坦白地说,我也是为人父者,可我旗帜鲜明地站在混血儿他爹的对立面。区区一个游戏般的小孩分组比赛中谁出主意这点荣誉实在不足挂齿。当时我的脑子里飞快背出《菜根谭》里的教诲:“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至于“退一步海阔天空”“和气生财”“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等中国名言更是一窝蜂地挤进脑海。但这位德国爸爸的话同样反复回响在耳边,令我没法无动于衷:“你今天连自己应得的荣誉都不敢去据理力争,明天谈何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更别提为国为民为社会的公众权益呐喊了。”说白了,就是个人合法权益不容亵渎,该出手时就出手,扩展到民族、社会和国家利益,亦能做到寸土不让!

游泳先要不怕水

带女儿去游泳馆,初次去就大开眼界。教孩子游泳似乎可看成是技术活,不分中外娃娃,所见都是爸爸在客串教练。不同的是,不只华人,可以说来自东方的父亲们,如韩国,全是始终当孩子的贴身警卫(个别韩国爹娘简直比中国父母还谨慎,竟夫妻双双为学习游泳的孩子保驾护航),小心翼翼陪儿女玩水。把假设中的潜在危险当预防重点。那些鬼佬父亲则截然不同,纷纷举起孩子往水里扔。当真是扔,水花四溅,孩子入水马上连头顶都不见了,眨眼间再钻出水面。唯一的安全措施是要孩子捏住鼻子,以免水流进了气管。有小孩看样子才一岁,没扔,父亲双手托着胸部畅游,但时不时当爹的会松手,孩子马上没入水中。居然还会有当爹的直接动手将孩子的头往水下摁,看得我胆战心惊。看多了就手痒痒,问女儿愿不愿尝尝砸入水中的滋味。女儿吓得直摇头。其实我哪敢照搬那法西斯手段。虚心向邻居的鬼佬父亲请教能狠下心来的窍门,这位洋老爹倒坦诚,将宝贵经验倾囊相告。当然第一条是否认那是法西斯手段,然后称在澳洲都这么教游泳。事实的确如此,我去观摩幼儿游泳班教学,当真见到男女教练都这样来折腾小学徒。怪的是,娃娃们不哇哇大哭,倒笑嘻嘻蛮享受。鬼佬邻居又振振有词搬出教学理论:教孩子游泳,首先要让他们不惧水,至于说呛水,很必要。呛水当然难受,有时会咳嗽得眼泪汪汪,可三番五次后孩子觉得不过如此,呛水不足为惧,再动脚动手学拨清波就不难了。归纳起来就是学游泳先学潜水,学潜水就先吃苦头。相对于外国老爹的教学法,我觉得我这中国式阿爸的做法是在唱反调:要让女儿学会游泳,先让她熟悉水性;欲熟水性,先让她多玩水,也就是在浅水区戏耍。多开心,不会呛水,危险性近似于零。总结起来是先让她尝玩水的甜头,然后才考虑实质性的教学手段。

究竟是先吃苦头再尝甜头好,还是先尝甜头再吃苦头妙?结论不好下,不过我们去海滩游玩看到那些一两岁大的澳洲小子赤手空拳搏击碧波,而我女儿快6岁了,还得借漂浮板或浮力棒之力在海水里沉浮。亏得发现太多和女儿同龄的华人子弟在异国他乡也属水里瞎折腾一族,心里才平衡——好歹咱闺女有不少同胞做伴。

幸灾乐祸的好爸爸

家门前的海边有条行人和自行车共用的休闲道,周末或吃完晚饭后我会领着女儿去骑车。路上有一段是直接伸向海中的足有五六百米长的公共码头,而码头旁有个小小的人工沙滩。路过小沙滩时,我总会告诫女儿要小心,一怕自行车冲到沙滩撞到玩沙的婴幼儿,二则沙滩是个斜坡,斜坡下就是浪打浪的大海,一旦车下了沙滩,接下来大概就是被迫当弄潮儿了。口头警告还不够,一靠近沙滩,我便挺身而出,拿身躯充当她和沙滩之间的安全屏障。外国爸爸就没我这么“伟大”了,上周三傍晚,我眼睁睁看到一个金发小帅哥,四五岁的样子,连车带人一头扎进沙滩。男孩哇哇大哭,好玩的是他爹好镇定,似乎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大声吆喝儿子吐出嘴里的沙后,居然笑嘻嘻问沙子好不好吃。见几个路人放慢脚步多瞧了几眼哇哇大哭的孩子,这位临危不乱的父亲皮笑肉不笑地解释先进的育儿理论:他自己摔了跟斗才会长记性,记住了痛才会把教训记得更牢。我得承认,如果女儿摔沙滩上,明知沙子温软,我照样会三步并作两步飞奔过去施以援手。

又和女儿并肩骑了几个来回,看那男孩早恢复神勇,把车踩得飞快,他爸骑车跟在后面悠游自在。我呢,靠近沙滩时照样啰唆开了:“慢点,小心啊……”忽想起自己也曾撰文声讨过“填鸭式”教育。我这岂不正是“填鸭”吗?动辄把“不要怎么怎么做,要怎么怎么做”挂在嘴边,还是西方父亲滑头啊,啥也懒得多说,让孩子骑驴看唱本,自己走着瞧去吧。

不是自夸,我当真是好学之人,所以几年来始终暗暗观摩学习异国男同胞如何做老爸。经过比较中外父亲的言行,我发现,这当爸的表现,居然也有东西方判若两个世界的面目。我亲眼目睹的澳洲身边故事当然远不止于此,然而以上三个故事似乎正可当成典型事例。扎扎实实把西方老爸们的最大特色表现出来,那就是“方”。这字眼,局部意思等同于咱国内流行的形容词——“二”。

澳洲爸爸们的育儿思维都是一根筋。我从未在澳洲书店撞见过一本“如何做好爹娘”的英文书。中国有太多的育儿图书传授高超技巧,澳洲父亲们不理那些招式,对他们而言,没技巧没招。没人能替你品尝出同一杯茶里既有清香也有苦涩的味道,成长中的一些跟头必须让孩子自己去摔。简单说,当中国爹娘热衷于四处收集先进技能技巧然后向孩子灌输如何扑向成功时,澳洲父母正在“告诉”孩子,怎样就会失败。

世界上有一种爱,爱你,就让你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成长岁月;爱你,就绝不包办你成年后的人生历程。还是那话,生儿育女,在澳洲爹娘眼里,也是个大是大非问题,不能含糊。

世上只有两个爸爸,我不会去区分高下,也没法区分,都说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该瞧得明白。

选自《读者·原创版》

上一篇:城市怎么建,答案在面试 下一篇:银座国际首开欧洲雕塑专场拍卖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