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各钢琴演奏家对《爱之梦》(第三首)的不同演绎分析

时间:2022-08-20 08:29:54

关于各钢琴演奏家对《爱之梦》(第三首)的不同演绎分析

【内容摘要】浪漫主义大师李斯特的钢琴曲《爱之梦》,是一首婉转优美,充满了爱恋、期盼、回忆的曲子。文章以李斯特的《爱之梦》(第三首)为研究对象,从李斯特钢琴作品创作、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进行深入分析,并围绕各钢琴演奏家对《爱之梦》(第三首)的不同演绎进行分析论证。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掌握好《爱之梦》精湛的演奏技巧,更好了解乐曲深刻的音乐内涵。同时,也为更好掌握李斯特的音乐风格和内涵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爱之梦》 李斯特 曲式 演奏技巧

李斯特表现内心世界的作品很多,只有对他的音乐深入挖掘,通过自己内心细细去理解和感受,并对每个音符所包含的意义透彻感悟,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其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意境。

一、 《爱之梦》(第三首)的背景展现

(一)李斯特生平简介

弗朗兹・李斯特出生于1811年,出生的时候正好是奥国哈布斯堡王朝占领匈牙利统治西部厄登堡区雷丁的时期。他的母亲是一个天主教徒,他的父亲在庄园里做管家以及理财等事情,曾经在埃斯特哈齐亲王等庄园做工。他一生创作无数,其中有700多首钢琴曲,还曾经写过书籍,出版了很多部自己的论文等。

李斯特曾经写过一篇论文《论艺术家的处境》,对当时音乐家的地位起到了很大的提升作用。他曾经在魏玛为很多的音乐年轻新秀提供过帮助,而且经常为他们担任音乐指挥家,帮助他们完成了属于自己的音乐演出。李斯特一生中作品无数,最有名的是《死神之舞》《前奏曲》《马捷帕》《匈牙利狂想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A 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等,他的作品将他的人生演绎得栩栩如生,他是音乐史上的重要角色,也是音乐界最为出色的人物,他让音乐家的地位从此有了新的定位。他一生创作了10部交响诗,并以卓越的钢琴技艺完成了19世纪音乐技术的创新,他是一个奇迹,并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音乐辉煌。

(二)《爱之梦》(第三首)作品简要介绍

李斯特的作品无数,每一首作品都别具一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原创,二是改编曲,三是幻想曲。在这些钢琴曲中最多的就是改编曲,原创曲不是太多,也有很多改编曲甚至超越了原创曲,在改编曲《爱之梦》中能充分体会出来。这首曲子李斯特改编于1850年,原歌曲创作于1845年,在音乐史的地位超越了原创,这也是李斯特根据自己的三首歌曲改编创作的三首钢琴独奏曲。第一首《崇高的爱情》,第二首《幸福的死》,第三首《爱吧》。这三首都是夜曲体裁,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三首《爱吧》。第三首歌曲的歌词选自德国浪漫派革命诗人佛拉里格拉特的诗集《一瞬间》中的著名抒情诗“爱吧!你可以爱的这样久”。后来每当人们提起《爱之梦》一般就是指第三首作品。

二、《爱之梦》(第三首)的分析

李斯特的作品《爱吧》是根据《爱吧》这首诗创作而成的,且没有受到原来诗词的影响。原来的诗词具有消极的意味,有生离死别的感彩,但是这首改编曲却焕发着很强的热情。本首曲调有着优雅的节奏和和旋的曲调。这首曲调的技术要求非常之高,思想内涵也非常丰富,对于音乐的旋律只能用一个“美”字来形容。

(一)《爱之梦》(第三首)的结构分析

此曲为复三部曲式,结构如下:

(二)《爱之梦》(第三首)的音乐分析

1.A(1-25节)

乐曲由中音区出现的,好似一个低音传送、连绵不断的旋律开始,在浑浊的音色和朴素的音调之下,在色彩斑斓的竖琴音响背景之下有着十分厚重的音乐底蕴,这像是一种表白,一种围绕爱的表白,从此展开了一系列的猛烈进攻,对整个曲调有很大的影响。

(1-6节)整个乐曲的中音部分出现了一个很轻很轻的吟诵,这是一个柔美的旋律的开始,不但宽广而且很平稳,就像从心底涌出的爱浪一样,李斯特在这个部分的情感表现十分透彻,而且更加衬托出了音乐的深沉和委婉,具有流动的美。

(7-12节)为主题的变化重复,变化在于:(3-4节)旋律为“1 2 C 1 | 1 - -4 0 4 |”,而(9-10节)旋律是“1 2 C 1 |4 - - 0 0 4 |”,整个线条呈现出向上的趋势,在“4”的位置有了重音,李斯特意在用尽单指的力量,从而在音乐和声音上都出现饱满的趋势,是一种至深的情感体现。

(13-24节)这是一段具有激情的曲段,在节奏上出现了八分音符,在旋律方面出现了紧凑的旋律,一环扣一环,在低音后出现了很强的高潮,这就为后面的曲调做足了铺垫。

(25节)为较长的双音华彩乐段。

2.B(26-58节)

在中间段落,我们听到一段具有高潮的曲段,在B/C/D大调上出现了难以言语的情感,也有了一段含情脉脉的内在的独白,再次发展出了大胆而炽烈的告白,这是一种独具内心的告白,这也为他们的情思奠定了基础。

(26-36节)这段曲的调性大转,从C直降到B大调,主题出现了很大的转变,但是转调的手法出现了较多的色彩,有明亮的、清晰的、爽朗的,且在结束部分十分的干净利落。

(37-49节)重复A中b段旋律,在原基础上丰满了和声,乍一听感觉精神振奋,起伏不断而且具有热烈的饱满的音程在跳上跳下,连续不断的,在一次一次的感受中,令人思绪万千。

(50-58节)在高涨的情绪下,和声也有了转变,出现了一种热烈的情绪,对于那些真挚的爱情有着属于自己的追求,其旋律的发展引发听众也会产生异曲同工之妙。

(59-60节)在乐曲的第二次出现是具有更高的缠绵悱恻,该语段的华彩段落音节出现了三度下滑,音节有了不同的结束,如同夜莺的低音高歌。转调过程中,在高音区两次出现了华彩段落。李斯特通常喜欢在钢琴独奏曲中引进原来属于协奏曲有的“华彩乐段”的写法。他在整段的曲调升华中有着非常丰富且辉煌的技艺,在传达诗意的柔美的时候,采用了一连串起伏不断的音符,整个音型具有简单而平静的平凡。

3.A’(61-85节)

在进入本段时出现了旋律的提高,并在提高的部分有了明显的和旋和伴奏,这是一个十分柔情的主题,更为突出的表现出爱的主题,似乎散发出一片洁白而宁馨的光辉,从而更加动人心弦。

(61-76节)主题旋律再次出现,像沉睡的梦、像一首优美的诗、像一首动听的曲、像一幅完美的画,平淡而且纯净。

(77-85节)在整曲的结束部分,李斯特用了9个小节将本曲充分地扩展开来,最后难分难舍地结束了本曲。

三、各钢琴演奏家对《爱之梦》(第三首)的不同演绎

在李斯特的音乐作品中,钢琴改编曲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乐曲既保留、吸收了原作品的精髓,又融入了李斯特独具个性化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这些钢琴改编曲经过李斯特之手,不但没有破坏其原作的艺术价值,而且更加剧了对原作艺术深度的再创作,因此被人们称之为“真正的钢琴音乐”。在《爱之梦》(第三首)中,李斯特将诗词与音乐这两个艺术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声乐作品器乐化,让音乐结合诗词自由的朗诵式节奏,将诗词内涵用音乐予以更为深刻的表达。

一个人必定有其存在的意义,一首作品的诞生也必然有其存在的历史意义和背景,而不同背景下的作者创作出的作品必然有不同的效果,这既有个人演奏技巧的不同,也有其技术内涵的不同。每个人的阅历不同,其个性也会有所差异,众所周知,“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对于李斯特的钢琴曲《爱之梦》(第三首)来说,各钢琴家必然有其不同的演绎。下面笔者具体分析。

(一)基辛

基辛,一个年轻的新秀,其作曲风格也具有年轻活力的特色,是俄罗斯最为有名的钢琴家之一。他的技术水平十分的高,而且对作品的演绎很到位,能够体现出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技巧。基辛将本属自己的青春演绎的风格特色融入这首本就讲述青春爱情的乐曲中,更是锦上添花,将《爱之梦》的主题涵义在黑白键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基辛演奏的《爱之梦》对感情的拿捏是恰到好处,只是其中少了一些自我的创意性,但他的音乐以高超的技巧及微妙的情感变化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影响力不单单在同辈人中,甚至不在老一辈的音乐家之下。基辛将优秀的音乐传统保留了下来,他以自己的独特之处开创了新的演绎风格。

(二)郎朗

郎朗,一位年轻的中国钢琴家,曾经与世界上重量级的乐团一起合作过。郎朗的演奏往往从视觉和听觉上都令人激动不已。他是我国新生代钢琴家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音乐才华与其热情奔放的性情相得益彰。郎朗演奏的《爱之梦》偏重于对演奏技巧的展示,他将曲中的几处难度技巧弹奏得很到位,但相较于情感处理方面则稍弱一些。郎朗在《爱之梦》的演绎中,对于人格的诠释也有其独特的一面,他的才华也得到了充分地展现。郎朗对于任何表演都会有不拘一格的肢体语言,而且还会有十分丰富的表情和高超的演奏技巧。他是目前世界上年轻的钢琴大师之一,被《芝加哥论坛》誉为这个时代伟大的年轻音乐家之一。

(三)鲁宾斯坦

鲁宾斯坦,俄罗斯犹太裔音乐家,他以其精湛的技术、热情奔放的演奏跻身于19世纪伟大钢琴家之列。鲁宾斯坦的演技是十分典型的即兴表演,而且他的表演手法独具特色,他能够保持原有的创作构思,当演奏时这种思绪就会展现出来,给大家一个突然的袭击,而且他的表演都是极具热情的。他的钢琴技巧完全服从于自己的思想情感。鲁宾斯坦在演奏时最为突出的,是他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和音调的力量,并很好地协调其中的美妙。鲁宾斯坦的钢琴演奏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他演奏的《爱之梦》总是给人一种很精致的感觉。因此,笔者也最喜欢鲁宾斯坦演奏的《爱之梦》,其技巧和感情浑然天成,无可挑剔;从头至尾过渡自如,其寓情于曲的演奏,不能不让人喜欢,鲁宾斯坦不愧为钢琴演奏史上大师级的钢琴家。

结语

李斯特的这首钢琴曲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颗沉浸在爱情的幻梦之中的纯洁心灵。在他的心目中,以无限爱恋的情思,将爱的对象凝成一个理想中的圣洁而美好的形象,难以用语言充分表达的情感,化成了沁人心脾的音乐。总之,演奏时不仅要扎实掌握好《爱之梦》(第三首)高深精湛的演奏技巧,更要从内在开始了解并理解其深刻的音乐内涵,体会原诗的意境,用双手和心灵去完美描绘出音乐中的爱情诗画。同时,也为更好地掌握李斯特的音乐风格和内涵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与李斯特所处时代不同,但《爱之梦》所歌唱的纯真、高尚的爱情,仍将为今天的青年所珍视,并激起内心的共鸣。

参考文献:

[1]李元阁.哈默林《十二首小调练习曲》的音乐结构及演奏技法剖析[D].武汉音乐学院,2013.

[2]姚冰.舒伯特与沃尔夫同名声乐套曲《琴师之歌》之比较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3.

[3]胡珀.舒曼《C大调幻想曲》音乐结构与演奏特征[D].武汉音乐学院,2013.

[4]朱雅芬.浪漫主义和浪漫主义作曲家(上)[J].钢琴艺术,2003(02).

[5]唯民.钢琴宗师李斯特的人生轨迹与艺术成就――学习札记[J].钢琴艺术,2001(05).

[6]廖小雄.十九世纪炫技派大师──帕格尼尼和李斯特[J].音响技术,1996(02).

[7]王次.音乐创作的本质及其过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03).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上一篇:初探中国传统影视作品与对外汉语初级文化教学 下一篇:浅谈全球化语境下音乐剧在我国本土化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