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见情趣

时间:2022-08-20 07:58:24

习作教学见情趣

习作,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心有余怵。学生不是构思没有新意,就是语言枯燥,内容空洞,甚至于不知所云。究其原因,其一是学生对作文的表现形式认识浅薄,不知其为何物,心存茫然,兴趣索然;另一方面是言为心声,学生缺乏从身边生活中提炼素材的能力,不能尽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心生烦恼以至于痛苦。记得有一个诗人说过:“诗歌是诗人心境的产物。”虽然学生的习作与诗人的创作不能同日而语,但在本质上却是相通的。我认为善于激感、拨动心弦、富有趣味的教学,让作文生活化、情境化才是作文教学能渐入佳境的重要方法,也是作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奥秘所在。

一、生活知趣,拨动学生作文兴趣的“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教育家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凡教学高手,大概都能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密切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直观形象物件或声情并茂的图像,极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氛围,以此引起学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而,引导学生能从生活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从习作中体验到生活的情趣,这是习作扬航第一步。

1.集趣实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中感悟生活和人生,焕发敬畏生命、关怀宇宙的人文情怀。比如,雕牌肥皂广告中,有一小女孩为下岗的妈妈洗衣服减轻妈妈的负担的情景,学生都看过这个广告,我仿照这则广告开展一次“让爸爸妈妈感动一次”的生活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回家做一件孝敬爸妈的事,并把过程及当时的心理感受描绘出来,作为下一次主题班会“我感恩我快乐”的演讲材料。这样,让学生把习作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既动手又动脑,既动心又动情,培养了学生的思想情操,也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活趣课堂。作文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其教学也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在课堂上,我尽力地整合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分散习作的难点,开放习作的视野,经常捕捉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题目,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如:我在第九册习作三教学中,因地制宜,结合口语交际“小小推销员”选取学生十分熟悉的家乡特产“西瓜”为题,让学生介绍它。课前通过让学生资料查阅、实物观察,尽可能通过多个角度去了解西瓜。指导课中,我以猜西瓜揭题,直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本节课教学定下良好的情感基调。而后通过摸西瓜、想象尝西瓜、夸西瓜、爱西瓜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味觉、想象和联想,结合说和写的训练,深入引导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议论,学生竞先发言,把西瓜的种类叙述得很全面,把西瓜的形、香、色描摹得很生动,把西瓜的好处描绘得很让人喜爱,更可贵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夸西瓜、爱西瓜的同时也迸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其间,教师不时利用小贴士,不断丰富学生对西瓜的认识,为学生下笔介绍西瓜做了必要的铺垫。习作中,再也见不到学生下笔忘言的痛苦感觉,全班学生文思涌动,笔尖灵捷,不时,一篇篇介绍西瓜的习作展现在眼前。这样开放的、多层次的训练,努力做到生活作文化,作文生活化,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美,描绘生活展示美,创新生活创造美。让学生快乐地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描绘生活,发展学生习作兴趣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情境激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催化剂”

有趣的情境是习作的催化剂,教师要经常根据题意有意地设计并组织一些小游戏、小表演、讲故事等活动,相机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并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样,就容易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可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乐说。

1.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造趣

习作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我常常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让学生始终保持愉悦、兴奋、渴求的心理状态,以求妙趣横生之效。如:在指导《春天的景色》习作时,我运用投影图像将春天的景色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春天,阳光明媚,大地复苏,蓝蓝的天,悠悠的云,绿油油的草,红艳艳的花,清澈见底的溪流,翠色雨滴的山林,欢快的鸟儿在空中自由地飞翔、高唱……”还配上优美动听的旋律。通过画面展示,音乐烘托展现了一幅春意盎然、百花盛开、百鸟争鸣的春景图。观看时,学生仿佛置身其中,不时传来了学生情不自禁地赞叹声:“哇,真美啊!”“那花真艳啊!”“这么美的景色我要把它写下来!”……我顺势点拨:同学们,春天美丽吗?你们喜欢春天吗?学生热情洋溢,争先恐后,各抒己见,畅谈春天的多姿多彩,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最后,我让学生将自己所看的、所谈的、所感的写出来。学生信心十足,兴致勃勃地执笔习作,于是,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从他们的字里行间中展现出来。如此,情景交融,让学生在习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长久保持对作文的热情和兴趣。

2.开展活动,丰富素材,蓄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而现在的孩子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较少,他们活动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所以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是学生写作的一大难题。只有让学生深入大自然,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学生习作才有广阔的天地。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还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认真积累素材。如:在指导《拔河比赛》习作时,我先将学生分成四队,每两队进行拔河,最后赛出优胜队。同时提出习作要求:(1)要选取好观察对象(运动员、观众、裁判),观察他们的动作、神态的变化。(2)观察过程中,只需用心摄取一两个精彩的镜头。我还启发学生在决胜局两队相持的阶段要特别留心观察运动员的脸色、神情、手脚的动作,全力以赴的情景等;当裁判宣布比赛结果的瞬间,双方队员又是怎样的表情,语言、姿势、场上的景象又如何,都要谙熟于心。活动结束后,学生便迫不及待地提笔写作,一场场激烈精彩、引人入胜的比赛场景自然流泻于笔下。此外,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我抓住“玩游戏是孩子最大的乐趣”的心理特点,经常利用课间、课外时间组织孩子们玩“老鹰抓小鸡”“警察抓小偷”“丢手绢”“踩气球”“开火车”等有趣的游戏,游戏中的孩子精神特别振奋,思维特别敏捷,笔底自然活泼生动,言而不尽,哪再有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困窘。

上一篇: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策略 下一篇:“三变”为前提“七步”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