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发自内心爱上习作

时间:2022-08-20 07:46:05

让学生发自内心爱上习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也在不断更新着教学思路与教学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和感受,注重表现新奇有趣和印象深刻的内容。学生的习作,是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因而学生要想丰富自己的习作内容一定要注重平时的素材积累,并且要善于观察,激发自身的想象力,而教师在这方面的指导也至关重要。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窗户,是接触社会的途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学生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源泉。”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于形形的观察事物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进行写作打下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平时注重观察周围的同学或者邻居等,对于具有鲜明特点与个性的人,教师可以让学生动笔将他们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或者对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出来,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记随笔、日记等方式来积累习作素材。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作文练习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笔写,写完之后再与同桌之间互相批改,指出亮点与不足,最后定稿。例如,让学生写“橘子”,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准备好橘子,先引导学生观察它的外表,即颜色、大小;再让学生用手去摸是什么感觉,从触觉对橘子进行感知;把皮剥掉,再观察橘子的样子;掰开尝一口,咀嚼橘子的甜涩程度。通过这一系列观察与体味,增强学生感官感受,有助于学生一气呵成,完成习作练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习作的源头活水,生活处处有作文,生活继续,习作也在继续。学生要在体验生活中获取习作的感受,因为只有经历过、体验过,才会有所思有所感,产生表达的欲望。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经典名著或听一些经典歌曲,来熏陶自身的艺术情操。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多的名著,体味作者的写作手法与感情,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和提升感悟生活的能力。

方明生教授曾指出:“作文是一种生活活动,是同日常生活相连的活动,也是同人的成长相连的活动。”在小学语文课堂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冲破课堂的传统禁锢,将习作内容沟通现实生活,让学生自由叙写,收获成功的惊喜,迸发创新的火花,让学生能够真真正正、实实在在地爱上习作。

上一篇:小学数学绘本中数学信息的间接呈现方式 下一篇: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让学生彰显自己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