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新思考

时间:2022-08-20 06:09:43

“美”的新思考

摘 要:美的世界纷繁复杂,形态多样,对美的理解探讨很多,但大多美学家、艺术家、哲学家还是把美分为艺术美、社会美和自然美三类,自然美是自然界中非人工创造的现象、形象、景物美的综合,社会美是人类创造的事物的美以及人内在美和外在美,艺术美主要指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的美。

关键词: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046-01

美是什么?这是来自柏拉图的发问,它作为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激励着历代美学家、哲学家们进行不懈的努力。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美的理解,有的人会说美就是美丽,人的脸蛋美,人格美、形体美、音乐美、舞蹈美、风景美等,这些的确都是美,但美不仅仅指这些,美有多神秘,范畴是什么、本质是什么、特征是什么?虽然美的世界纷繁复杂,形态多样,我们可以把美分为艺术美、社会美和自然美三类。

一、自然美

自然美是自然界中非人工创造的现象、形象、景物美的综合。自然美一般分为二类,即原始状态的自然美和人工自然美,其中人工自然美又包括人类艺术劳动加工和人类无意识劳动加工。蓝天、大海、白云、雪山等都是原始状态的自然美;景观园林作品、城市景观、建筑景观等都是人类艺术劳动加工的自然美;麦田里种的麦子、油菜地的油菜仔、果园里的果实等,农民百姓种植目的本是拿来实用吃,但这些果实在艺术家、美学家眼里通过一定的表现手法就会制作成美丽的艺术作品,这种就是人类无意识劳动加工的美。

自然美一般具有全人类性:自然美以自然属性为其物质基础,虽然和人类生活相联系,但从根本上说,它同人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自然关系,因此自然美是人类共同的美,不受时代、民族、阶级的制约。比如庐山之美,、岳飞、苏轼、白居易、李白等文人墨客都为其放歌赋词,不同时代、民族、阶级的人都为庐山美景迷恋,庐山之类就属于全人类。但如今这些本应属于全人类的自然美,部分人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被严重商业化,还原这些景观的自然状态美,让大家都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是我们共同目标,而门票只是相应的管理费维护费等,不应一涨再涨。

二、社会美

社会美主要包括:1、生产劳动的美:劳动过程中渗入的美的要素和劳动产品赋予的形式。(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组织过程、劳动环境等的美);2、社会变革美,宗教改革、人民战争、各国的革命与改革;3、人的美,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的美在社会美中占有核心地位。人的美包括外在美和内在美,人的外在美主要包括人体美、姿态美、服饰美、语言美、风度美等,人的内在美是人的精神、心灵方面的美,是人的美的灵魂。它主要包括人生观和人生理想、品德和情操、学识和修养等方面。

内在美是人的美主要决定因素,当然不等于说,外在美是微不足道的,可以不予重视。如前所述,心灵美必定影响外在美;人的外在美是人的内在精神的外化,是它的感性形式。既具有美的内在精神,又重视美的外在表现,努力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高度统一,这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人的美。这种人的美,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统一的最高表现形态,是现实美的最高表现形态。

三、艺术美

艺术美与自然美、社会美的形态有所不同,艺术美主要指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的美,艺术家根据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审美认识和审美理想,利用在社会生活中所体验到的丰富素材,听过想象、创造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意蕴丰富形象生动艺术作品,如音乐、舞蹈、美术、影视、园林、建筑、诗歌、小说等,欣赏者在审美过程中思想得到共鸣、情感升华、精神陶冶和审美再创造,从而再次领悟生命真谛,更好前行。

艺术美一般有五个特性:1、独创性,这是艺术美的首要特征,艺术需要百花齐放,独特新颖、不可重复,这样才有艺术作品存在的价值,艺术中只要不违背道德、触犯法律、有价值可寻,就不存在对于错。2、形象性,艺术作品以具体、形象的感性形式展现其内涵,如音乐以旋律、节奏等手段形式塑造听觉形象;影视以镜头组接构造直观视听形象等等。3、情感性,艺术美是艺术家投之以生命所创造的美,洋溢着创作者强烈而真挚的情感体验,情感是任何艺术的源泉精髓,没有情感的艺术作品就好比服装店的人体模型,无法打动人。4、典型性,是指艺术家把实际生活中本来比较普遍的东西,按照艺术的特殊规律和艺术家审美理想通过想想和虚构进行加工改造使之成为个性鲜明突出、意蕴丰富深刻的典型形象。例如各种形式的“精神胜利法”,尽管在生活中很多,却很少有让我们感受强烈的,而经过鲁迅先生的”典型化”,就把阿Q的精神胜利发变得鲜明、醒目、强烈。5、理想性,任何艺术作品都会体现创作主体的目的、要求、理想与愿望,这也是艺术区别与现实美的一方面。艺术美的理想性能弥补现实美的缺陷,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情节反映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敢于向权贵挑战,追求自由生活的精神。

美,一方面是主观观念决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美的作品不同的欣赏着获得的审美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一方面美的事物、美的作品必须是符合美的规律组合而成,离开这些美学法则不视为美,所以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是唯物与唯心的结合,我们创造和欣赏“美”时,必须主观客观相结合,唯物唯心相结合,辩证的看待“美”,才能真正了解它。

参考文献:

[1]仇春霖.大学美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08(2).

[2]张馨予.神州艺术论丛.2011.09(4).

上一篇: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平台设计 下一篇:试论“风骨”语义的倾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