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时间:2022-08-20 04:57:09

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学知识的传播,美育愈来愈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语文教学还能进行美育教育,其中有很丰富的美育元素。若你分析初中语文教材里面的课文,你会发现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是那样的美,能给人以美的陶冶、美的享受、美的启迪。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语文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应从三方面着手: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思维能力及审美鉴赏能力。

一、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重要任务

审美感受能力就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一种直观把握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事物美的外在形式,如对形态、色彩、声音、线条、动作、语言的感受;第二是对审美对象所蕴含的情感表现的感受。前者是具体直观的,容易理解;后者则比较抽象许多,难以把握。通过语文教学实践,学生是作为审美主体进行审美活动的,首要的是必须接触到教材,特别要发现课文中美的元素。我们把这种对课文中美的因素的直接领悟的能力,叫做审美感受力。如果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发须首先要通过组织教学引起学生的审美注意。要知道审美注意是审美活动的起点。在各种审美活动中,要利用突出注意指向并集中于审美对象,这样就能使感知变得更清晰、更精确、更全面。发现所学课文的审美中心是语文审美注意的最大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文的阅读是学生最基本学习活动之一。审美注意力的培养有赖于这种对课文的把握。比如:朱自清写的《背影》这篇课文中通过对父亲背影的具体细致的描述,把浓浓的爱子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字里行间表露出的薄薄忧愁,真挚而感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父亲的背影在教学中要做为一个审美任务,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赏析。再就是要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的审美趣味。要激发学生审美兴趣,必须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主要有设置悬念、摆出疑点、揭示矛盾、语言点拨、启发思索、讲术语课文相关的故事、朗诵相关的诗歌、展示相关的图画等。最后教师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敏感力。对课文中美的艺术表现的敏感是审美的关键。因为培养和锻炼审美的敏感,是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前奏,尤其是对形式美的敏感性。那么敏感是什么呢?是指欣赏者一看到艺术作品,一接触到形式就能有一个整体把握,这是一种穿透力。初中语文教材中文体多种多样,风格也迥异不同,本身就充满美的感染力。所以说,学生审美敏感的培养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审美的敏感性,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剖析,发现课文中的美的开象。锻炼语言的审美敏感性,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把握形象,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去感受美。

二、 审美思维能力的培养

美的欣赏过程和美的创造过程全都离不开思维。若学生的思维越活跃,思路越开阔,学生对美的欣赏力就越强,美的创造力就越高。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多种思维训练以开拓思路,这是美的欣赏和创造的必要前提准备。思维能力可分为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

(一)在语文语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

对美的认识过程主要是通过形象思维来完成的。用形象来思考,高尔基对形象思维的论述中说,思维过程离不开个别的、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如果离开了具体的形象,形象思维就无法正常进行。教学过程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可分三个步骤来完成。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揭示语言文字的内涵,让学生感受到具体的形象,直觉把握和使用了形象思维。

在学春花图这篇文章时,教师只要抓住“赶趟”“红”等这些文字的形象,学生的眼前就会呈现出一幅立体的春花图,学生便能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产生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二:在教学中要多采用譬喻、类比、形象描述等方法,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传授知识,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来揭示抽象化的道理,最好利用教材里的插图和相关的教学图片。三:在读写活动中,启发学生充分调动感觉器官,发挥视觉、听觉等感官的作用,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形象思维的习惯。

(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教育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将发挥主要作用,要求他们必须具有创造性精神。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有益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潜在的因素,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语文教学在创新中才能发展进步,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要陪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敢于质疑,在质疑中创新。我国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曾经说过: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因此在教学里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有独到见解的,老师给以肯定,并因势利导,开展讨论,老师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又允许学生自己保留看法,不强求一致,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的极积性,又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贵有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目地是学生敏捷地.灵活地.主动地,创造性的去思维,陪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展开想象,在想象中创新.想象力是创造力中最保贵的品质。

三、 在语文教学中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美学中对这个概念是这样定义的,审美鉴赏能力包含审美鉴别能力和审美欣赏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审美鉴别能力既是对美和丑的分辨能力,也包括对美的性质、特点、类型和程度的识别能力。审美欣赏力包含对美的事物的领悟能力和评判能力两方面的内容,也就是对美的事物的形式、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和审美评价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一要学会分析比较二要注重情感体验。

(一)教师要注重分析和归纳

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不是一学就懂的,需要前后综合分析才能理解。对待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短篇的记叙文、散文、小说,要注重它们结构形式多样,表现手法的丰富,发展求异思维,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推敲文字,领略文章的高妙之外,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二)使用比较法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有比较才能够有鉴别的。教学中通过比较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地活跃起来,因此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

(三)情感体验

审美欣赏是从审美直观开始,但是,要真正领会美的实质所在,获得最大的精神享受,还必须调动审美心理的多种功能,对美做综合体验,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美。因为体验是欣赏者在艺术形象的刺激和影响下调动起与形象反映的类似的生活体验,或从过去的生活经验中吸取的一定的因素加以改造,设身处地去体会作品中的生活。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在审美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可以用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引起学生的体验,或者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各种情境和感情。

综上所述,只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头脑中有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意识,就能从语文教材中挖掘出美的因素,充分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上一篇:浅谈《出纳实务》课程改革 下一篇:关于语文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