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自学的高手

时间:2022-08-20 04:51:44

让学生成为自学的高手

摘要 新课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倡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学习方式。要实践新课程的要求,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自然成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化对导学案的基本认识,以实现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为基本出发点,熟练掌握导学案编写原则和编写方法,进而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和主体地位问题,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并逐步升华为一种学习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原则编写方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较好地诠释了陶行知先生的主张,明确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导学案是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因此,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环节。本文试从对导学案的基本认识出发,探究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的原则和方法。

一、对导学案的基本认识

“导学案”是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通过对教材、学情的深入研究,精心编制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其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精神,通过教师课前对知识框架的概括形成学生自我学习的提纲,让学生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克服过去学习时的被动与盲目,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有力依托。从环节上看,“导学案”主要包括每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疑难信息点引、学习探索过程的学法指导、学能尝试测试、自我矫正反馈等。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导学案”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尝试自学”, 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的原则

(一)课时性原则。一般情况下,当初中数学教材的一节内容不能在一课时内完成学习时,这就需要教师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二)主体性原则。新课程最突出的亮点就是强化了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理念。所以在编写过程中,教师要有换位意识,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搭建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

(三)问题性原则。导学案应该设法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探究点,通过一定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四)层次性原则。导学案编写中知识点的设计和分布要考虑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做不同层次的要求。如对于九年级数学(上册)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1)”的导学案设计就可以先从复习:①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它的一般表达式是什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何特征?②确定一个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一般需要几个条件?③反比例函数有何重要的性质?开始,然后是对后续内容的整体理解,引导学生对确立变量的反比例函数关系,进而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图像表示问题情景中反比例函数的量之间的关系。这样小台阶、低梯度,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五)预见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写应具有预见性,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能力层次。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哪些内容的学习是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哪些内容学生靠自己的努力完成起来依然有困难。小组研讨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出现哪些疑惑,教师应组织学生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组织架构突破难点,解开谜团。

三、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的方法

(一)吃透教材,明确目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在编制导学案前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找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把握重点、难点、关键,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确定本学案的意向目标。比如在编制七年级数学(上册)5.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的导学案时,明确本节的学习重点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不仅会列方程求出问题的解,还会进行推理判断。学习难点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而学习的基本目标是:①掌握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通过探索球赛积分表中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并且明确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仅要注意解方程的过程是否正确,还要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③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养成自觉反思的良好习惯。

(二)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与开发”。导学案的设计编写既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又不能拘泥教材。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注重对教材的“二度创作与开发”,使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通俗化,有效降低学习的梯度和难度,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三)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学习内容的设计安排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既包含知识性内容,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也包含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四)关注学学习方法的探索和指导。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发现总结恰当的学习方法,包括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并以此指导学生以导学案为导向的学习过程,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导促学,以诱达思。

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只有站在“新课改、新理念”的角度编写导学案,才能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根本性改变,为创设“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丽.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制与应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1,Z2.

[2]陈志军.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制与使用[J].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1,08.

[3]方华伟.高质量教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初中教学中导学案应用实践浅谈.考试周刊[J].2011,23. (编辑郑云东)

上一篇:“听话”评价标准影响分析 下一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