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培养思政教育亲和力进程中教育载体的有效运用

时间:2022-08-20 04:08:16

试析培养思政教育亲和力进程中教育载体的有效运用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沟通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一个桥梁和媒介。通过思想教育载体的有效运用来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者亲和力的提升,可以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养,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学观念,尊重受教育者(包括其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者 亲和力 载体 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Educational Carrier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ffinity

REN Fei

(Huangsh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uangshi, Hubei 435000)

Abstract The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education of a bridge and medium. Through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carrier effectively to develop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affin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affinity of the promotion, can be from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chang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dea, respect educatees ( including i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eds )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ffinity; carrier; use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沟通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一个桥梁和媒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水平直接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成效。

1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亲和力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成效的关键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亲和力”是指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相互作用的力。这一词语最早出现于化学领域,特指一种原子与另一原子之间的关联性,后来被引入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亲”与“和”,可以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民主、平等的教育教学风格所营造出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信赖、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亲和力实际上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让受教育者感受到的亲切感和信赖感。换句话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亲和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以自己特有的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产生的一种亲近、和谐的力量,一种感染、凝聚的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亲和力可以提高受教育者对载体(包括其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的接受性。思想政治教育者亲和力的这种提升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载体运用过程中表现突出。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运用较多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亲和力的塑造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全面提升,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培养合格的主体。

2 思想政治教育者亲和力缺失的主要表现

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易于以管理者自居,缺乏亲和力,这就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成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者亲和力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严格恪守师道尊严缺乏人格魅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实践中,部分教育者以管理者自居,过分强调师道尊严,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面对受教育者,而缺乏应有的亲和力,这样就极易造成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所用教育载体及其承载内容的反感,从而不敢也不乐于对教育者说真话。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再新颖,承载的内容再先进,效果往往也是大打折扣的。

2.2 思想观念与教育观念滞后较难融入受教育者群体

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实践中,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想当然地认为:我也是从学生时代一步步走过来的,什么事情都了解。当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面对的对象主要是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这一代人的发展与经历与我们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我们应该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教育观念,提高自身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融入他们的生活圈子,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之间的距离,才能实现载体的有效运用。譬如,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创办了个人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博客及思想政治教育QQ群,以期运用这种新颖的信息传播媒介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效果可能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不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新颖,而在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思想观念和教育观念比较滞后,缺乏亲和力,必然无法形成受教育者对其的亲近感和信赖感,其育人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了。

2.3 拟定、采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老化较难吸引受教育者的关注

思想政治教育者亲和力的缺失不仅体现在最为直观的所谓师道尊严上,更重要的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观念落后、拟定采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老化,缺乏吸引力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及教材一般都是由国家审定的。但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则主要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者基于自身的素养,根据国家的要求及受教育者的需要拟定的。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观念和教学观念落后,往往仅以自己的知识储备作为教育内容的基础,以自己现有的教育经验而采取自认为合适的教育形式和方法,认为教育者只要把教育的内容灌输到受教育者的思想中就算完成了任务,其结果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受教育的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者及其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没有真正进入受教育者的世界。

3 思想政治教育者亲和力的提升路径

3.1 积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养是亲和力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要不断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坚韧的意志品格和稳重的性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对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高度的热情和主动负责精神,保持对思想政治教育坚定的信念和自信心。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有开放稳重的性格特征,在教育实践中一丝不苟,踏实认真,在对待教育对象时要开朗热情,诚恳友善,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塑造高尚人格形象,提高人格魅力。

3.2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受教育者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有效运用,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借助于载体这一媒介实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互动。在这一互动的实现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受教育者为本,及时地通过载体掌握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状况。要学会换位思考,可以通过与受教育者面对面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与受教育者产生感情共鸣,从而拉近彼此问的距离。

3.3 尊重受教育者及其需要,力争达到情感共鸣

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过去,我们一般认为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这种认识显然是不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皆是具有独立性和个性的个体,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支配与被支配,而是和谐与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的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地位是一样的,他们利用载体实现彼此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的传递。

参考文献

[1] 范丽娟.浅谈新时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5).

[2] 陈桂蓉,陈庆伟.反思与重构: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价值和定位[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

[3] 李云玲,李永兴.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初探[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4] 梁文英.共情:在教师与学生之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2).

上一篇: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下一篇:关于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