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训练的异同

时间:2022-08-20 02:35:45

浅论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训练的异同

摘 要: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起源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都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完善,具有悠久的历史,并确定了各自的训练体系,从而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训练充分体现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基训中的训练方法,基本特点、审美原则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但二者也在传播媒介,训练目的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共同点。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芭蕾舞;基训训练;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一、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不同

(一)历史起源及发展过程不同

1、中国古典舞的历史起源。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的文化特征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这个衍变的舞种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象征。2、芭蕾舞的历史起源。芭蕾艺术孕育在十五、十六世纪的意大利,诞生在十七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的法国宫廷。芭蕾在近四百年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舞蹈和戏剧,意大利和法国的宫廷舞蹈,以及欧洲的民间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特点,至今已成为世界各国都努力发展的一种典雅的艺术形式。

(二)基本特征不同

1、中国古典舞的基本特征。中国古典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它也是一种技法,人体的“拧、倾、圆、曲”是整体的形象。从局部来看“头、颈、胸、腰、胯”,“肩、肘、腕、臂、掌”,“膝、踝、脚、步”都有其特定的要求。2、芭蕾舞的基本特征。芭蕾舞具有特定的审美标准与技术规范,它在七个手位和五个脚位的基础上,体现了“开、绷、直”的基本特征。而在人体形态上强调“开、绷、直、立、弧、长”的基本特征。

(三)训练的目的与意义不同

1、中国古典舞训练的目的与意义。中国古典舞拥有自身特殊的审美要求及动志特点,其训练体系的建构正是围绕这一特殊核心进行延展的。中国古典舞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身体各部位的素质能力、系统地掌握各种舞种的技术技巧,同时,启发并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与民族气质相应的神、韵,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2、芭蕾舞训练的目的与意义。(1)学习与运用的一体性。芭蕾舞的基本训练体系判蚪ソ,纵横交叉,其所学与所用具备很高的一体性。是高度的科学性、严密的逻辑性、完善的艺术性三方面允分结合的卓越范本。(2)气质与功能的一元性。可以培养出一位各种能力都比较强的舞台寿命长的演员,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职业病的出现。

(四)脚位、手位、舞姿、韵律及节奏特点的比较

1、芭蕾舞的所有脚位和手位都以“开”为根基。通过人体解剖来分析,它具有上、下肢外旋的。中国古典舞的脚位和手位则是以“开”和“关”为基础的。通过人体解剖来分析,它不仅具有上、下肢外旋的特点,而且具有内旋的特点。因此,脚与手位是变化的时开时关的,并且是开关结合、开关交替的。2、芭蕾舞的舞姿、旋转、弹跳大都在额状面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象。中国古典舞的舞姿、旋转、特技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象的。3、芭蕾舞的韵律线条清晰、单纯。中国古典舞韵律的线条复杂、曲折,其表现力主要在上身以及上、下身的配合上。4、芭蕾舞的节奏平稳,强弱相间,是有规律的匀速、脉动式的节奏。

这说明中国古典舞的脚位、手位、舞姿、韵律及节奏特点和芭蕾舞虽然有相同的地方,但是更多的是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二、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基训的共同点

(一)舞蹈媒介相同

尽管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在历史起源、基本物征、审美特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二者有着一个共同的媒介,那就是人体。

思想情感的流露是由人的人的每一表情、姿势、动作都是一种符号,都代表着一身体符号外泄而出的,定的意义。当这一无声的符号世界被艺术夸张或变形的以后,舞蹈的符号世界便五彩斑斓地跳动起来,所以福金说:“舞蹈是手势的发展,是它的理想化”。

舞者的身体还要经过长期的技巧和表演练习,由初期本能地表现紊乱无章的经验而变为有艺术性选择的身体动作形式,继而再使舞蹈者获得有意识的创造力量,使人体功能和动作内涵结晶化。

(二)解决舞者身体的协调性

无论是中国古典舞基训还是芭蕾舞基训,都是通过人体的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的。为了使自已的身体能够运用自如地传情达意,首先要解决舞者身体的灵活与协调。通过长期严格的专业化训练可以使舞者掌握舞蹈动作姿态,身体各部分运动幅度、灵活性,身体控制的稳定性、协调性,肌肉的力量以及由上诸因素构成的转换连接所产生的动律、节奏、用力方法与动作之间的配合,体现训练的风格特点,使舞蹈艺术更加优美自然,并成为“艺术之母”。

(三)培养专业化的舞蹈演员

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和专业学习,使舞者在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技术技巧以及专业素养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同时掌握这一舞种的历史起源,基本特征、审美特点。从而培养出专业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化舞蹈人才。

中国古典舞,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孕育铸就的。舞者的举手投足之间,你都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动作讲究个“圆”字,其中也不无太极八卦的道理,阴与阳,柔与刚,相互对立,又生生不息,所以说中国舞更讲究一个“韵味”在里头。

芭蕾舞是从西方传入的,它起源于宫廷,因此带有皇家的贵族气质。在舞蹈中,舞者的头总是高高扬起,动作讲究开绷直,舞姿简洁而优美,欣赏过芭蕾舞之后,总让人觉有一种优雅在心头萦绕。

因此,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他们的审美原则、训练方法以及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原因所决定的。也正是这种差异才铸就了两大舞种在当代世界舞坛上的地位。

参考文献:

[1]作者:袁禾《中国舞蹈》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年8月第一版

[2]作者:沈无敏《中古典基本功功训练教学法》(中专女班)上海音乐家出版社 2004年9月第一版

[3]作者:李炜、任芳 《中国古典基本功教材教学法》 四川大出版社 2006年9月第一版

[4]作者: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纲》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年5月第

[5]作者:李春华《古典芭蕾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9月第一版

[6]作者:孟广城《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训练教程》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年9月第一版

[7]作者:吕艺生《舞蹈学导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年9月第一版

[8]作者: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第一版

上一篇:学习共同体――合作学习新风景 下一篇:让思维不断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