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指导

时间:2022-02-03 12:26:2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指导

一、从朗读开始,培养语感

在训练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朗读。教师应该适时适量地给学生布置朗读任务,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充分地培养自己的语感,并且受到文字和情感的熏陶。

1?郾童话和寓言。童话和寓言故事最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最容易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当教师讲授这类型课文的时候,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深入理解该童话或者寓言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学习《纪昌学射》的时候,教师除了需要向学生讲解作品创作的时间、背景和出处之外,更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来反省自身,学习课文主人公纪昌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在学习上要刻苦用心,还要有恒心和毅力,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2?郾写景类文章。语文课本里有很多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课文,比如,《趵突泉》《桂林山水》《拉萨古城》《索溪峪的“野”》等,都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秀美的“山水画”。这类文章总是用细致且生动的文字进行描写。在进行这类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应该结合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该景点的影像资料,同时,教师应该进行示范朗读,一定要读得生动并有感情。这样的教学前奏会给学生们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们不仅能在生动又富有感情的朗读中切实感受到该景点的美,同时也能培养阅读和朗读的好习惯。

3?郾诗歌。诗歌的一大特点就是韵律强,富有音乐的节奏感和美感,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诗歌是训练学生朗读技巧的最佳方式。教师不仅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理解诗歌的意思和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朗读一首诗,朗读时应该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比如,朗读时要注意重音、停顿和声调的抑扬顿挫。例如,在教学《春夜喜雨》《天净沙・秋思》时,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它们感情基调的不同,一首是欣喜之情,一首是愁苦之情,引导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区分这两种基调,读出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从细读深入,理解感悟

细读更能训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引导学生进行细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注意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和赏析。尤其是要教给他们在自己不懂或者是有独到见解的地方进行一定的批注,这是一种训练阅读思维和阅读习惯的好方式。

1?郾赏析句子。赏析句子不只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还应该对作者的用词用字、表达方式、思想感情进行一定的分析。例如,《索溪峪的“野”》这一课中有个句子:“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这句话描写的是具有野性美的索溪峪的山,尤其是“戏”和“弄”这两个字,用得相当之妙,作者把索溪峪的山拟人化了,描写就更见生动。同时“敢戏白云”也从侧面突出了山的高,“横拦绿水”也表现了山的大,且“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这一句给我们的感觉是对仗得很工整,读起来不仅朗朗上口也很有韵味。赏析不仅可以这样细细地推敲,也可以进行对比分析,即对比两个内容描写上比较相似的句子。在内容相同的情况下,哪个句子的描写更加生动传神?哪个句子的用词用字更加精准和考究?哪个句子的描写更加到位?哪个句子表达的感情又更浓厚?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比较,感受不同的文字描写带来的不同的情感体验。

2?郾分析关键词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文章的作者在一些语句中使用的词语非常有考究,大概是经过了很多次的反复推敲,所以才显得很精准。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细读训练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思考这些关键性的词语,仔细体味作者使用这些词语的用意。换句话说就是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究竟为何要使用这个词,好在哪里?如果用一个同义词替换它,可行吗?会影响表达吗?例如,在《月光曲》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在讲这个句子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用笔画出他们自己觉得关键和重要的词语,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批注,然后在小组里开展讨论。

3?郾品味修辞手法。在阅读时,品味修辞手法也是重要内容。作者的描写究竟是比喻还是拟人?是排比还是夸张?它们各自有什么表达作用?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是否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同时,在赏析的过程中还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领悟文章的主题和思想感情。

三、强化自主阅读,提升能力

兴趣,是一切学习行动的动力。所以,想要提升阅读能力,兴趣培养也是关键。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例如,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应该多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且适合学生年龄层次、知识水平的文章推荐给学生。同时利用周围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多开展一些读书活动,或者是适时开展一些奖励式的阅读问答。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引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达到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的目的。

另外,学生的阅读活动多带有应付性,因为是教师布置的任务,是课堂学习的要求,所以必须要进行阅读。尽管很多学生心里不喜欢甚至有抵触,但是为了完成任务,也不得不去完成。要彻底改变这个状况就得从根源问题抓起,实现学生阅读自主化。教师应该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情况,多给学生一些关注和关爱,多引导他们如何去学习。只有在这个方面多花心思,才有可能和学生有深层次的接触,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喜欢上阅读,真正实现阅读自主化。

总之,要想更好地优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就要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着重训练细读和精读,让学生学会赏析、借鉴、运用,从而达到阅读自主化和高效化的目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罗源县飞竹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上一篇:把握言语基点 夯实语言训练 下一篇:纠正错误也需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