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V RNA与抗―HCV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时间:2022-08-20 01:39:52

HCV RNA与抗―HCV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HCV rna定量检测结果对丙型肝炎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荧光定量PCR分别对122例标本作抗-hcv和HCV RNA检测。结果: 122例样本抗-HCV总阳性率为94.3%(115/122),抗-HCV、HCV RNA同时阳性率为65.2%(75/115),抗-HCV阳性,HCV RNA阴性为37.8%(40/115),抗-HCV阴性而HCV RNA阳性率为5.7%(7/122)。结论:在丙肝诊断治疗中同步检测抗-HCV和HCV RNA可更好地了解丙肝病患HCV感染的情况,对临床的诊断和疗效的观察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丙型肝炎;抗-HCV;HCV RNA;PCR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rm anti-HCV and HCV RNA in the diagnosis of Hepatitis C patient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rm anti-HCV and HCV RNA in the diagnosis of Hepatitis C patient. Methods: ELISA and

Flurescent Quantity PCR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ct 122 cases of anti-HCV positive or HCV RNA positive samples. Results: Anti-HCV(+) total positive rate is 94.3%. Anti-HCV(+)/HCV RNA(+) both positive rare is 65.2%.only Anti-HCV(+) positive rate is 37.8%. Anti-HCV(-)/HCV RNA(+) rate is 5.7%. Conclusion: combing the measure of Anti-HCV and HCV RNA can increase the rate of positive in patient C.leads to for its diagnosis treat ment offering.

【Ket words】 Hepatitis C ; anti-HCV ; HCV RNA ; PCR

【中图分类号】R51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241-02

丙型肝炎是一种非肠道性感染的传染病,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以往医疗过程中曾引起不少的医疗纠纷,所以应对其作出及早的准确诊断及治疗。抗-HCV和HCV RNA是诊断丙型肝炎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我院122例HCV患者进行抗-HCV和HCV RNA的测定,并对其加以研究及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2006年9月―2008年9月门诊和住院的疑似丙肝患者122例,其中男76例,年龄为3-85岁,平均年龄为44岁;女48例, 年龄为6-79岁,平均年龄为42岁。

1.2 试剂:抗-HCV试剂购于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HCV RNA试剂购于深圳匹基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3 仪器:Lightcyler480全自动荧光定量PCR分析仪,来自罗氏诊断公司;Pastuer酶标分析仪。

1.4 检验方法

1.4.1 抗-HCV的检测方法:ELISA法测定抗-HCV,严格按照试剂操作说明书进行,带有室内质控物。

1.4.2 HCV RNA的检测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过程如下:①标本处理:取样本血浆50ul加入150ul裂解液,混匀再加入50ul氯仿,混匀器上振荡5秒;4℃1300rpm离心15min;吸取上层液相移入相应管中加入100ul异丙醇,颠倒混匀;4℃1300rpm离心15min,轻轻倒去上清,倒置于吸水纸上沾干余液,加入300ml 75%乙醇,颠倒混匀;4℃1300rpm离心15min,轻轻倒去上清,倒置于吸水纸上沾干余液,400rpm离心10秒种,用微量加样器吸干残余液体,室温干燥1―5 min;分别加入15ulDEPC水,充分溶解离心管内RNA,2000rpm离心5秒,冰上备用。②试剂准备和加样:在试剂准备区按每管RT-PCR反应液9.55ul、RT-PCR酶0.25ul和PCR-Enhancer0.2ul配好试剂,分别加入N个Roche毛细管中(每管10ul);把上述试剂移至样本处理区,每管分别加入15ul制备好的RNA溶液,盖紧管盖离心200rpm离心10秒,把Roche毛细管依次放入Roche荧光PCR仪中。③RT-PCR反应:逆转录条件为42℃30 min,PCR扩增条件为92℃3 min,92℃10sec,52℃20sec,72℃30sec,5个循环;92℃5 sec,60℃30sec,40个循环;退至40℃,扩增完毕。④结果分析:利用阳性标准品的Ct值所制成的标准曲线,在根据各待测样品的Ct值确定HCV核酸的拷贝数。灵敏度为5.0×102copies/ml,阳性取≥1×103 copies/ml为阳性。

2 结果

在122例被检者中抗-HCV总阳性率为94.3%(115/122),HCV RNA阳性率67.2%(82/122),抗-HCV、HCV RNA同时阳性率为65.2%(75/115),抗-HCV阳性,HCV RNA阴性为37.8%(40/115),抗-HCV阴性而HCV RNA阳性率为5.7%(7/122)。结果见表1显示

3 讨论

ELISA法检测抗-HCV是我国目前临床上判断HCV的常规方法。抗-HCV是机体感染HCV后产生的抗体,抗-HCV一旦出现后,则在血液中持续存在校长时间。感染HCV后血清抗-HCV出现阳性时间为4―32周,平均15周[1]。本组122例患者中,抗-HCV阳性率为94.3%,所以,通过对抗-HCV的检测可诊断大部分HCV感染者,但此方法同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ELISA法主要检测感染者血清中的抗体,在感染的早期,抗体未出现或滴度极低的时候,ELISA法易漏检。故一次阴性不能排除丙肝,且也不能很好地反映感染者机体经治疗等处理后的状况如何。所以现在临床上普遍认为对丙肝病毒的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RNA较其它方法更有特异性,更为敏感,并在临床治疗中可动态监测丙肝病毒的核酸的含量从而起到指导用药的监测疗效的作用。

本组资料显示,在122例受检者中抗-HCV与HCV RNA的表达并不一致,抗-HCV阴性而HCV RNA阳性患者7例占5.7%,此类患者虽然未能检测抗-HCV,但其HCV RNA已经存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除机体感染丙肝后抗-HCV出现较晚,存在一定时间的窗口期以外[5],抗-HCV阳性及持续时间还与感染剂量、检测方法以及个体间的生物学差异有关,有约10%―20%慢性HCV感染中无抗-HCV产生[2],可能由于产生的抗-HCV在可检出水平以下,或抗-HCV存在的时间很短,或疾病是由变异的HCV感染所致。因此,单纯检测抗-HCV会漏诊相当一部分HCV感染者。

另外, 在122例受检者中抗-HCV阳性,HCV RNA阴性患者40例占37.8%,此类患者抗-HCV为阳性,但HCV RNA却为阴性,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PCR法操作复杂,影响因素多,特别RNA易被自然界大量存在的RNA酶降解,造成RNA的丢失,易出现假阴性;②机体内HCV病毒已被清除,病情处于恢复期,HCV RNA为阴性,而抗体却会持续存在较长时间;③HCV处于非复制期,潜藏于肝细胞内,血中无HCV,而机体抵抗力降低时,HCV进入复制期,从肝细胞释放到血液中,这时HCV RNA可能转为阳性,临床发现部分患者HCV RNA呈间断性阳性,可能属于这种情况[3],刘拉羊[4]认为HCV RNA在血液中有阶段性,对检测阴性而怀疑丙肝感染的病例隔一段时间重复检查,可以得到阳性结果;④PCR灵敏度虽然高,但有一定的阈值,部分患者血清中HCV量极少,虽处于HCV复制期,但低于PCR检出阈值。

由本文资料可见,鉴于ELISA法检测的阳性率高,操作简单,检测成本低等优点,应作为HCV感染的初筛的首选指标;PCR检测的是HCV基因组,比ELISA等血清学方法检测抗-HCV更直接、更早期,同时易于定量,可作为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这些特点是ELISA等其他检测HCV抗体的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对HCV感染的诊断,抗-HCV和HCV RNA的检测不能相互代替,ELISA法和PCR法各有优势,各有不足,临床上应联合应用。同步检测抗-HCV和HCV RNA可更好地了解丙肝病患HCV感染的情况,对临床的诊断和疗效的观察有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建春,郗德圣,林洪武等.输血感染丙型肝炎40例临床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7,7:28-29.

[2] 雷秉钧.输血后丙型肝炎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421-422.

[3] 王丽红. 丙型肝炎自然史的确定为何如此难.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2,25:278-279.

[4] 刘拉羊.抗HCV及HCV-RNA在丙型肝炎中的变化对丙型肝炎特异性诊断的影响.临床肝胆疾病杂志,1997,13:41.

[5] 金生.丙型肝炎的联合抗病毒治疗进展.临床肝胆病杂志,2004,20:313-314.

上一篇:如何活泼生动地教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 下一篇:《化工工艺学》课程研讨式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