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怎可如此用

时间:2022-08-20 12:45:38

【摘 要】商务印书馆印发的2001年修订版《新华词典》406页中赫然印着:[忽然]副词。表示事件或动作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而“发明”呢?是指创造出从前没有的事物或方法。经过个人或团体的不断努力实验和总结创造出来的物质或非物质的成果的过程,才叫“发明”。可见,“发明”岂止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么,“忽然”和“发明”这两个隐含着时间观念“一短一长”的词语又怎可搭配在一起使用呢?无论是任何方式方法又怎么可能是“忽然”之间“发明”的呢?

【关键词】商务印书馆;忽然;发明;文学领域;驾鹤西去

商务印书馆印发的2001年修订版《新华词典》406页中赫然印着:[忽然]副词。表示事件或动作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例,小王走着走着,忽然不走了。此句中,小王“走”这个动作来得迅速,而且又出乎意料。所以句中承用“忽然”一词,当然无可厚非。

而“发明”呢?是指创造出从前没有的事物或方法。经过个人或团体的不断努力实验和总结创造出来的物质或非物质的成果的过程,才叫“发明”。可见,“发明”岂止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那么,“忽然”和“发明”这两个隐含着时间观念“一短一长”的词语又怎可搭配在一起使用呢?无论是任何方式方法又怎么可能是“忽然”之间“发明”的呢?可是,我在本学期的执教过程中,却发现了些许这样的蛛丝马迹。

《野草》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十单元“奥妙世界”板块中的第一篇课文,它是我国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夏衍老先生的名作。

我们似乎都曾有过这样的感触:即使是同一篇文章可能每次品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不同的感受。再次拜读夏老先生的《野草》,我的感受也颇深。同时,我又不能不为夏老先生犀利的文笔所折服。但是,《野草》一文中所出现的“忽然”一词,无论我怎么读怎么都觉着有些别扭。究竟是夏老先生的文字时代造成的,还是选入教材时的改动所致,亦或是印刷错误还是我的感觉出现了问题呢?“忽然”怎可如此用?

《野草》原文中是这样说的:“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与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者用尽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开来,都没有这种力气。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它以温度与湿度,使它发芽。”前面已经提到:“忽然”是副词。表示事件或动作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而我们都知道:“发明”是需要不断的试验,是需要一个比较长期的复杂的过程的。另外,这“发明”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是成败参半的,而不是出乎意料的。那么,此文中又怎么可以说成是“忽然”“发明”的呢?

备课的时候,我将这段话反反复复读了好多遍,可是无论怎样读都觉着读不通。后来,我又尝试着将这段话进行了一下简单的修改。修改后是这样的:后来,竟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它以温度与湿度,使它发芽。在这里,我在“后来”的后面加了一个逗号,把“忽然”一词改成了“竟然”。我觉得用了“逗号”之后,似乎就能表明彼方法与此方法之间是有一段时间间隔的,而用了“竟然”就更能表明事件的突发性、偶然性、不可预见性和事件结果的喜人性。

几经思虑之后,我还尝试着总结出了另外一种修改方法,是这样的:后来有人忽然想到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它以温度与湿度,使它发芽。在这里,我把“忽然”和“有人”的顺序调换了一下,并且把“发明”改成了“想到”。我觉得人想到了什么,是可以“忽然”想到的。但是应该是“有人忽然想到”,而不是“忽然有人想到”!“忽然”是用来修饰“想到”的才对!

夏老先生在文学领域和电影艺术上的成就是极大的,也是我们后辈有目共睹的,更是望尘莫及的。《林家铺子》、《赛金花》、《包身工》等都是他老人家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本人更是对他崇敬至深!但是本文中的“忽然”一词怎可如此用?我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倘若夏老先生还健在,我多想当面向他老人家讨教一二,并且与他谈谈我的看法?可现如今,故者早已驾鹤西去。本人拙笔,略谈心中拙见,愿与广大文学爱好者以及从教的语文教师们共勉!

参考文献:

[1]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修订版).

[2]小学教材.长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

上一篇: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价值研究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中的话语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