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文教学的辨证思考

时间:2022-08-19 08:26:41

关于作文教学的辨证思考

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需要语文教师遵循,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

一.作文是写读结合的,而不是分离教学的

写作文就好比游泳,你即使把游泳常识和方法背得滚瓜烂熟,可下到水里还是要出洋相。学游泳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到水里训练,到了一定时候你自然就可以在水里纵横自如了。写作文仅靠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必须通过自己在写作实践中去认识和感悟写作原理。只有经过自己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把客观事物认识清楚了,才有可能联系实际加以运用,从而发展成为能力。

作文是写读结合的,而不是分离的。在教学中,要彻底打破单一的读写教学,将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以读促写的效果。坚持读为基础,从读通到读懂,由读懂到悟写,由悟写到运思,由运思到会写,即“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这样就有效打通了读和写的关节,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

二.作文是写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

教学中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说起来头头是道,写起作文来却干巴巴的。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作文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也就是不能将语言信号转化为文字信号。

想写好作文,非得打破语言信号转化为文字信号的障碍不可。打通这种障碍就得经常不断地练笔,让学生在不断练笔的同时,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

作文教学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写作兴趣,同时注重系统训练,让学生在写中学写、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当代著名作家莫怀戚说,天才只是一种状态。很多喜欢让人认为他天生一分才气,掩盖其所下的功夫,更不承认被严酷地训练过。写作才能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集学问之大成者,均离不开这种严酷的训练,但训练要有度,度即真理。其一,训练须是科学而生动的;其二,接受训练者甘于被训练。

笔者认为,在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时,一套科学的写作训练系统是必不可少的。第一要注重渐进性;第二要注重整体性;第三要注重个性。

三.作文是改出来的,而不是一次性写出来的

从古到今,凡在写作上有成就的,除在“写”上下功夫外,还特别注意在“改”上下功夫。鲁迅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说明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性。鲁迅曾给《北斗》杂志写过一封信,一再坚决主张作者对自己的文章必须反复看几遍,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几乎每一篇都数易其稿。托尔斯泰对自己的作品也是一次次的或精心修改或重来,一部《复活》就改了六次之多。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也改了六稿,最后病倒在修改书桌上,再也没有起来……

总之,无论是从主体、客体、受体、载体来说,修改文章是一个再认识、再提高、再创作的过程,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应该注重修改,加强修改的训练与指导。让学生在一次一次修改中提升作文质量,提高作文水平。

四.作文有可循的规律,没有可套的公式

作文有可循的规律,但没有可套的公式。

我们知道,一篇好文章都有其为表现主题服务的“方法”。笔者提倡“活法”反对“死法”,更希望创出“新”法。文有法而无定法。有“法”灵活运用,方能进入“无定法”的境界。好“法”常使人柳暗花明,豁然开朗。达尔文有这么一句至理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笔者认为作文的“法宝”就是得意之处就多写几笔,写不出来的地方就少写或暂时不写。

作文时应该“忘掉”所谓的作文理论,开动脑筋放开手脚自由驰骋,把文章写“开”,把笔头写“顺”,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五.作文只有优劣之分,没有对错之别

所谓对错,在一定的意义上它具有相对的绝对性,而优劣就不同,它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生活中往往用对错来判断一个人的行为等,用优劣来说某个产品等。那作文呢?笔者认为,没有不会写作文的学生。只要会说话,只要有情感,都会写作文。写作文就是瞄准一个方向,端起我们的情感之水一泼――一篇作文就成了。所以,写作文是一个视野、情商和思维的问题。

作文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优劣之别。把心中想说的话写出来,把要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这就是一篇好作文,而不在于这篇作文是不是十全十美,是不是传达了普世的价值。

涂晓玲,教师,现居湖北来凤。

上一篇:试论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伊贝诗:以品类思考推动终端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