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四物汤化裁治疗眼科疾病举隅

时间:2022-08-19 08:12:55

桃红四物汤化裁治疗眼科疾病举隅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眼外肌麻痹症 视神经萎缩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桃红四物汤,方出于《医宗金鉴》,由桃仁、红花、熟地、川芎、白芍、当归组成,具有养血活血逐瘀功效。笔者将其加减化裁,治疗多种眼科疾患,获效满意,兹选介如下。

1 眼外肌麻痹症(风牵偏斜)

王某某,男,48岁。主症:头部外伤后头痛,右眼眼球不能转动,口角明显向左侧口呙斜。于1个月前因酒后骑自行车不慎撞及电线杆而到地。当时,鼻出血,呕吐,头面部肿胀青紫。经治疗后,头面部肿消退后发现上述情况。曾经西医治疗1个月,效果不明显,转求中医治疗。检查:右眼上睑下垂,睑裂宽度5.2mm,眼球向各方向转动均受限,屈光间质清晰,眼底正常。右侧面部知觉减退,口角明显歪向左侧,对答缓慢,头晕头痛,舌质淡、舌边瘀斑、苔白,脉细。诊为风牵偏斜(眼外肌麻痹症)。治则:活血祛瘀行气通络。处方:桃仁12g,红花、当归、川芎、没药、枳壳、地龙各10g,生地、赤芍各15g,乳香、甘草各5g。服上药20剂后,头痛明显减退。去乳香、没药,加入祛风通窍之品。25剂后诸症明显好转,再加入升麻3g,前后服药100余剂,基本恢复正常。

按:本例患者由于有外伤史,因伤致瘀,脉络不通,故而眼球转动受限口口呙;又因病久气虚不能运血,致面色萎黄、舌淡、脉细,乃为气虚兼气滞血瘀之象。诚如王清任《医林改错》所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故治当不拘泥于阴虚阳亢动风,而使用养血活血祛瘀之桃红四物汤,佐以理气通络之品,使气血流通,瘀消痛止。

2 视神经萎缩(青盲)

王某某,男,41岁。主诉:双眼视力逐渐下降约半年。半年前,曾有头部外伤(脑震荡)史。此后视力进行性下降,经某医院检查,视力:右眼4.4,左眼4.0。诊断为视神经炎合视神经萎缩。经用西药治疗,视力恢复到右眼4.6,左眼4.4,而后无效果,要求中药治疗。诉:现感头晕头痛,眼前似有雾状物遮住。检查:视力右眼4.6,左眼4.4,外眼正常。眼底检查:双眼视神经色白,边界清楚,黄斑部中心凹光反射消失;双眼周遍视野基本正常,有比较中心暗点,颅骨CT摄片正常。诊为视神经萎缩。患者胃纳尚可,大便润,小便清,舌质瘀暗,脉涩。治宜活血祛瘀益气开窍。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各10g,党参、白术各15g,黄芪20g,生地12g,陈皮、甘草各5g。服药14剂后,检查视力右眼4.7,左眼4.6。再以桃红四物汤为主,随症加减经过1年治疗,恢复了正常视力(右眼5.1,左眼5.0)。愈后随访3年,视力正常。

按:本例患者因外伤致气滞血瘀,脉道阻塞,目失所养而神光泯灭;病久血瘀,瘀久必虚,不胜攻逐。《血证论・吐血》曰:“旧血不去,则新血断然不生。”拟以桃红四物汤为主方,配以黄芪、党参、白术、陈皮益气扶正,取其攻补兼施,收效甚好。

3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暴盲)

姜某某,男,65岁。主症:14天前,右眼突见红影,视力很快减退,视物似有幕状般遮住,视力为眼前手动。患高血压病十余年,病前曾因家庭琐事与人有过争吵。发病后,经某医院诊治,诊断为右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要求中药治疗,来本院后停服西药。检查:视力右眼4.0,左眼5.1。右眼前节正常,眼底所见:视边界模糊,静脉明显扩张、迂曲,动脉变细,A∶V=1∶3,视网膜水肿,以为中心广泛放射状、火焰状出血波及黄斑部,黄斑部结构不清,有白色渗出;左眼动脉呈二期动脉硬化性改变,未见出血和渗出。其他检查:血压180/110mmHg,胆固醇7.77mmol/L。脉弦而有力,舌尖微红、苔黄稍腻,微感头昏,睡眠、饮食、二便尚正常。诊为暴盲证。治则:通窍活血化瘀止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2g,生地、荆芥炭、白芍各15g,川芎、柴胡、红花、当归、桔梗、枳壳、牛膝各10g,旱莲草30g,甘草5g。服14剂后,

视力好转,出血有所好转,连续服药2个月,视力恢复致4.8。查眼底:边界清,静脉迂曲明显改善,视网膜出血基本吸收,但沿静脉分枝处网膜有椒盐状改变,黄斑中心凹光反射仍不见,且有黄色星芒状硬性渗出,色素增生紊乱,间有灰白色条纹。随访两年情况良好。

按:本例患者素体阳亢,暴怒伤肝则气血逆乱,致眼内气血回流受阻,瘀阻眼底,见静脉扩张迂曲、视网膜水肿;气滞血瘀,血流不畅,则头昏;脉弦为肝郁气滞血瘀之象。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行气活血祛瘀;生地、旱莲草、荆芥炭清热凉血止血;柴胡、桔梗、枳壳疏肝理气;白芍养血柔肝;牛膝导瘀血下行;甘草缓中。诸药合用,收效明显。

4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暴盲)

李某,女,48岁。主诉:糖尿病史6年,近1年来视力下降。检查:视力双眼4.9,眼前节正常,-1D窥见双眼底,视边界清楚,颞侧色稍淡,A∶V=2∶3,左眼黄斑部周围的小血管弯曲度增高,末梢有针尖大小边界明显的血管瘤,颞上枝静脉旁有一片状出血斑;右眼黄斑部中心凹光反射幽暗,视网膜周边部有多个圆点状出血灶散在。诊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形体消瘦,口干舌燥易饥,舌红苔薄黄,脉数。诊为胃热炽盛型。治宜活血祛瘀养阴清热。以桃红四物汤为主,佐以石膏、知母、天花粉、栀子、牛膝各10g,黄连3g。服药10剂后复诊,诉“感觉好转”。检查:视力双眼5.0,眼底情况比前改善,出血斑晕减小,色变淡。原方减桃仁、红花,加入养阴类药物。继服14剂后,诸症进一步好转,嘱继续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以巩固疗效。

按:糖尿病中医属“消渴”范畴,发病的主要原因,多责之于阴虚、燥热、血瘀。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易发生血脉瘀滞,阴损及阳等病变。故用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佐以石膏、知母、天花粉清肺胃之热,黄连、栀子清热泻火,牛膝引血下行以降火。标本兼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达到良好效果。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药物性皮炎验案 下一篇:齐刺法加推拿治疗梨状肌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