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底回升”自主品牌市场形势仍严峻

时间:2022-08-19 03:14:18

“触底回升”自主品牌市场形势仍严峻

金融危机令一季度全球汽车销量持续下降,某些国际汽车制造商度日如年。与此相对应,我国中低端汽车市场的境况似乎“触底回升”。面对全球汽车业重新洗牌的局面,本土汽车业可以乐观的春天来了吗?

不宜盲目乐观

据前不久公布的2009年全国一季度汽车销售统计显示,本土品牌销售节节攀升,前两个月牢牢占据市场第一的位置。数据显示,3月份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6.06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9%,市场占有率比上月略有回落,但仍保持第一,连续3个月超过日系车。

中汽协的统计进一步显示,一季度排名前10位乘用车企中,奇瑞、比亚迪和吉利三家本土车企上榜,分别排名第六位、第七位和第九位,如果算上广义乘用车的五菱和长安,则占半壁江山。

本土品牌能够一反去年疲态,原因何在?

“自主品牌企业这几年在新车型研发方面做了多年的积累储备,所以能够很好的应对一季度市场形势的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晓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我国7万元以下小排量车市场中,自主品牌产品占据分额最大。一季度受国家对小排量汽车鼓励政策影响,自主品牌市场分额提升。王晓明还表示,二三线城市汽车需求更多集中在5万~6万价位车型,正好与本土品牌汽车价位相对应,这也对促进一季度自主品牌销量产生重要影响。

但也有不少媒体分析,今年的“开门报喜”显然与2008年底的累积消费能力释放有关。

因此,有冷静的业内人士纷纷发出警告:这种现象或只是短期表现,切勿盲目以此来看待全年情况。不少资深行业分析师也表示,今年自主品牌的发展更多地取决于宏观政策和经济环境,对于今年自主品牌发展,不能盲目乐观。

面临多重挑战

合资品牌对自主品牌的打压是制约后者的发展因素之一。2008年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在较量中全面落于下风,中级车以上市场被合资品牌车吞食,传统小型车市场销量优势也不复存在。

2009年,中国成为跨国公司摆脱困境的“希望之城”,诸多市场策略也开始更加向中国倾斜。从表面上看,此次金融危机跨国公司受到的影响更大,自主品牌似乎有了更多机会。然而,自主品牌面临的压力其实更大。在某种程度上,金融危机对于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影响,实际上就是跨国公司进一步挤压中国市场所产生的影响。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表示,金融危机给我国自主品牌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是出口减速,另一方面是国内需求放缓。两者叠加,再加之自主品牌相对弱小,从而更加凸显影响巨大。

另外,对于制约自主品牌企业发展的产能过剩则是另一障碍。

“有关国内汽车产能过剩的情况,存在,但是并没有去年预计那么严重。”王晓明认为,去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本土汽车企业纷纷推迟或者延期自身产能计划,因而今年过剩现象远低于预期。随着国内汽车产业政策出台,国内一些厂家正在满负荷开工,实际上一度还出现库存量下降的现象。

种种迹象表明,2009年自主品牌企业仍要面临多种挑战。如果本年度经济增长仍无法增强消费信心,那么汽车产业的产销不调和矛盾必将激化,中国市场上汽车企业重新洗牌的局面也将来临。

发展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一直是本土汽车业标榜的一面旗帜,但真正付诸行动并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跨越的自主品牌企业可谓寥寥无几。模仿抄袭似乎已成为本土品牌汽车难以回避的“隐痛”。

分析人士指出,初创的自主品牌的成熟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模仿之路也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像日本的丰田、韩国的现代等今天的汽车巨头,当初在起步时都模仿了德国和美国等先进企业的成熟车型。但如果不能在模仿的基础上开发出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就无法真正做强做大。比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汽车产业,一批又一批的汽车品牌倒下或被收购,就是因为无法自主创新而导致的后果。

对于本土车企的未来,王晓明表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技术制造能力上都有了更多积累,已经形成低端车品质不低的现象,迎合了二三线市场爆发的需求。但总体来说,本土企业仍处于提高能力积累能量的过程,提升技术水平、提升品牌效应扩大市场份额乃是当务之急。

上一篇:新车助推一汽轿车业务逆势强劲增长 下一篇:危中求机 山西蒲县逆风也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