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然后立克莱斯勒重生仍需借外力

时间:2022-07-19 08:37:40

克莱斯勒的一位高管曾这样描述克莱斯勒:从外面看仿佛一座恢宏的城堡,而一旦走进大门就会发现里面空空如也。

十年来,克莱斯勒每况愈下,先是被戴姆勒・奔驰所抛弃,然后这一次又被市场所抛弃。尽管美国政府极力挽救,但昔日风光无限的美国汽车“巨头”终于还是一步步走到了深渊。

年逾八旬 两次危局

克莱斯勒曾是美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旗舰品牌包括克莱斯勒、道奇和吉普。在北美地区拥有30处设施,其中12处为装配厂,另外18处负责发动机、传动装置和铸造等。截至2008年12月,克莱斯勒拥有5.4万名员工。

1925年,沃尔特・P・克莱斯勒创建了克莱斯勒。而同年出品的B70使克莱斯勒从简单的汽车生产,变成一个生产汽车的“工程公司”。随着经营的扩张,克莱斯勒开始在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巴西建厂和收购当地汽车公司股权,购买了意大利的马沙拉蒂公司和兰伯基尼公司。在上个世纪30年代黄金时期,克莱斯勒的规模和销量曾一度超过福特。

纵观克莱斯勒的84年发展历程可谓跌宕起伏。克莱斯勒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两度濒临破产,但是最后都通过外力介入而起死回生。前者是因管理不善濒于倒闭,被著名企业家李・雅柯卡接管,改善市场调研和加强产品开发,最终活了下来,继续排在世界前5名汽车大公司行列;后者则是因日系品牌的崛起,使克莱斯勒再次陷入困境。1998年5月克莱斯勒宣布与戴姆勒・奔驰的合并。这一合并使克莱斯勒再一次转危为安。

然而,这个让辉煌和奇迹占据了大半履历的汽车巨头,两次化解危机都最终奇迹般存活,但风光却再也与之无缘。

自2007年以来,克莱斯勒在美国的汽车销量排名从第三位滑落到了第五位。2008年,公司在美国的汽车销量为145万辆,同比下降30%,报亏80亿美元。

这样一个事实摆在克莱斯勒面前:轿车产品不受欢迎、质量差劲、技术含量低下、国际业务惨淡。而与此同时,连续数轮的裁员已经把公司掏空,使公司设计、生产和销售所需的基本资源捉襟见肘。

今年以来,克莱斯勒依靠美国政府提供的40亿美元紧急救援款艰难维持。然而,这个天价数目的救援款对于问题重重的克莱斯勒不但是杯水车薪,更如同泥牛入海一般没能阻止其滑向深渊。

十年前,克莱斯勒还是汽车界的领跑者之一。如今,克莱斯勒作为一家独立公司存在的历史已经告一段落。一个巨大的疑问浮出水面:克莱斯勒到底怎么了?

埋藏祸根 福祸相依

克莱斯勒在1998年与戴姆勒・奔驰合并时,克莱斯勒生产的微型厢式车、皮卡卡车和吉普车均利润丰厚,在一定程度上,克莱斯勒可以说是底特律最炙手可热的公司。可是由于二者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使得两强并没有实现优势互补。

当时,奔驰拥有德国汽车工业先进技术资源,也拥有覆盖全球的业务网络,再加上克莱斯勒优秀的研究、营销团队,本可以实现极具吸引力的合力优势,创造出新的销售奇迹。然而,现实总是事与愿违。奔驰踏实严谨的业务模式与克莱斯勒自由张扬的运作风格格格不入,而德方承诺提供的技术和渠道资源也是一拖再拖才兑现,使其错过了扩大规模的最佳时机。

克莱斯勒本身错误则更为致命,也直接导致了它的衰落。“由于制造成本飞涨,克莱斯勒决定用有限的预算开发过多的产品,用更少的钱产出更多的车型。”国金财富中心的资深行业分析师李凌云表示,如此不切实际的“增效计划”大大降低了客户对汽车的吸引力,克莱斯勒如此推出了十几款改版车型,外观华而不实,内饰廉价简陋,质量也成了全底特律最差劲的。

这种错误的“改变”很快直接反映在了售数据上。今年以来,克莱斯勒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1.2%,其利润率为负值。业内人士估计今年许多车型的销量仅为去年的1/3。

今年一季度,吉普指挥官仅售出3186辆,而去年同期销量为9648辆。吉普指南针则表现更糟,一季度该款车型仅售出3147辆,而2008年同期销量为10400辆。道奇翼龙的销量同样惨淡,今年目前仅售出5218辆,而去年同期销量达到15355辆。

有分析人士指出,过去30几年里,日本汽车在节油技术上突飞猛进,而克莱斯勒在节油环保上几乎没有任何作为,逆历史潮流行事,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也就不足为奇。

另有统计数字显示,与宝马、丰田等其他国家的汽车品牌相比,一辆克莱斯勒汽车的“额外成本”竞高达2000多美元。

对于克莱斯勒今天的境地,业内普遍认为,克莱斯勒早已积重难返,即使没有金融危机,克莱斯勒多年积攒下的问题也会将其拉入破产旋涡。因此全球性的金融海啸并不是克莱斯勒濒临破产深渊的惟一原因,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结盟外援 借力复活?

克莱斯勒处于这样的状态,菲亚特何苦要急着赶来拯救它呢?

从战略上来说,“菲亚特此次出手重点在于染指美国市场,通过与克莱斯勒合并实现进入美国市场的关键一步。而且菲亚特也无需大费周折进行正式收购。”一位在汽车销售市场的资深从业人士表示,“虽然菲亚特可能会为此多支付一些费用,但从长远来看却便宜得多。”

根据克莱斯勒与菲亚特的此前协议,双方将优化各自在全球的生产和供应基地并进入各自的市场,菲亚特的动力系统及配件也将实现在克莱斯勒的工厂生产。此外,克莱斯勒和菲亚特将在30~60天内组建一家新公司。美国政府将在此期间可为克莱斯勒提供最多80亿美元的重组资金。

其实,寻求破产保护并不意味着克莱斯勒全面关门倒闭,反而将有助于克莱斯勒加快重组,从而为菲亚特接管克莱斯勒进一步铺平道路。

根据彭博新闻社报道,菲亚特合并克莱斯勒后,将拥有后者20%的股权。美国汽车工人联合工会(英文缩写UAW)将拥有克莱斯勒55%的股权,其余股权将暂时由已向克莱斯勒提供了30亿美元援助的美国政府控制。

实现合并后,菲亚特和克莱斯勒的新董事会将为克莱斯勒挑选一名新首席执行官。

菲亚特首席执行官塞尔焦・马尔基翁内4月中旬曾表示,如果接到邀请,他愿意掌舵克莱斯勒。

HIS Global Insight的资深分析师贝卡・林德兰表示,克莱斯勒也许会和菲亚特有一个很好的结局。因为他们互相都可以得到真正想要的东西。只是克莱斯勒也许会变成一个更专注一点的厂商。

“毕竟美国始终是全球最大的几个市场之一。因此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这些品牌一定还会存在的。只是可能更换了投资人而已。”美国汽车研究中心的一位研究人员表示说,“再有两到三年,如果美国市场销售反弹,这些公司很快就会回到它应有的位置上去”。

上一篇:全球格局重组VS上海车展的转折意义 下一篇:高调亮相 浙江民营车企引发行业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