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环境工程专业的环境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探讨

时间:2022-08-19 01:58:10

面向环境工程专业的环境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探讨

摘 要:本文通过对环境信息系统课程特点的分析,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环境信息系统课程在环境工程专业开设应设计的教学内容,应采取的教学手段,以及应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环境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环境工程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环境信息系统在最近的10年内取得了可快速的发展,并开始应用于环境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环境规划、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等领域,成为一个跨课程、集成多种高新技术的研究领域。环境信息系统作为研究环境科学,提高环境保护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方法,正得到科学研究领域的日益重视[1]。

一些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开设了环境信息系统课程,但是对于该门课程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以及授课内容、方式、方法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很多教材的编写侧重地理信息系统内容较多,与环境专业的联系不够密切,也未能突出环境工程专业的应用特点,课程的体系还不够完善。本文通过在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环境信息系统课程的实践,对环境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进行探讨。

1 环境信息系统的定义及分类

1.1 环境信息系统的定义

环境信息系统(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EIS)是以环境管理和环境科学为对象的计算机系统。从广义上讲,一切用于环境管理、环境科学研究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信息系统都称为环境信息系统。我们也可以从环境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内容上来下定义,即环境信息系统为一个获得、存取、编辑、处理、分析和显示环境数据的系统,而且是一个包含了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环境数据和专业人员的系统。

1.2 环境信息系统的分类

环境信息系统可以分成两大类,即环境管理信息系统(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EMIS)和环境地理信息系统(Environ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EGIS)。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办公自动化(OA)技术来对环境数据进行管理的计算机系统。环境地理信息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力为基础,对具有空间特性的环境数据进行管理的计算机系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方面的应用,侧重的是对环境数据的处理和应用。

2 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环境信息系统课程的必要性

环境工程是应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门新的工程技术学科。该专业培养具备城市水、气、声及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具备较好的动手与实践能力,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工矿企业、设计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政府部门,从事环境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环境监察、规划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工作,也可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

环境信息系统课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信息化社会的产物,是一种方便快捷的使用工具,可以辅助人节省不少的劳动力。其次,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环境工程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紧密联系,并是其他课程无法代替的。环境工程专业涉及的水、气、声、渣等有关环境数据的分析、监测、模型模拟均可以利用环境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深入研究,既可进行现状分析也可进行预测研究,还可宏观的进行综合分析。

总之,环境信息系统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现在全国仍存在关于环境信息系统许多的不统一标准,各地方的使用情况也有所差别,但信息时代对我们环境专业学生的要求这门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3 开设环境信息系统课程的几点思考

3.1 授课方式应多样化

由于环境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涉及较多的国际通用专业术语及英文缩写,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虽未能完全实行双语教学,但凡是专业术语均进行中英文的两方面讲解,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专业名词的记忆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是很好的教学手段,也成为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但多媒体课件应科学、合理地使用才能获得好的效果。环境信息系统的很多内容比较抽象,在课堂上难以讲解清楚或难以直观地演示,教师花费很大精力、耗费很多时间,也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直观、易懂,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很好。

3.2 教学内容要紧密与实践相结合

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案例,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最喜欢听的,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而且还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比较注重案例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层次,不同高校可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实践,目前我校环境信息系统课程的内容并非某一本教材的全部,而是环境信息系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GIS在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等几门课程的综合浓缩。如果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中增加一些于环境信息系统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增加一些反映科技发展前沿的现代知识,并加大学生上机实践的实践,利用EIS相关软件进行环境数据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并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增加学生的就业面。

3.3 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

由于环境信息系统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它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环境工程类各门专业课的基本知识,比如水、大气、固体废物等信息系统的建设,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编程的语言等,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此课程在开设之前要求有大量相关课程的基础,所以此课程最好设置在本科教学的第六或者第七学期。

4 结束语

环境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课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应得到充分的重视。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师应循序渐进的掌握这项技术,拓宽专业领域,用现代化的技术弥补传统技术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孙水裕,王孝武,王雄.浅析环境类专业“环境信息系统”课程的建设.广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3):105-107.

[2] 周海瑛,马晓春.高师教师教育课程中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5:169-171.

上一篇:德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及启示 下一篇:加强建设 助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