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机制的研究

时间:2022-08-19 01:23:56

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机制的研究

DOI:10.16658/ki.1672-4062.2016.13.115

[摘要]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机制。方法 纳入在该院确诊为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86例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应用苯妥英钠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应用中医益气活血化瘀法对试验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患者血清疼痛物质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患者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腓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患者快,P

[关键词]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益气活血化瘀法;疗效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7(a)-0115-02

糖尿病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多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糖代谢紊乱,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根治难度大等特点[1-2]。临床数据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患者作为常见的一种临床并发症,其发病率也随着糖尿病的发病趋势不断上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不仅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甚至会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因此在早期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3]。长期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以痛性为主,临床症状多表现为下肢肢端、、小腹等部位自发性灼痛或闪电样疼痛,患者难以忍受[4]。现阶段抗惊厥、癫痫类药物是我国临床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首选药物,但近年来有一部分临床研究发现中医方法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5]。在中医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论的指导下,该院对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机制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随机性纳入2014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在该院确诊为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6例患者的西医诊断结果与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的糖尿病及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诊断标准为《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采用单双号法将86例患者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1例,平均年龄为(53.8±1.9)岁,糖尿病平均病程为(6.2±1.1)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年龄为(54.1±1.6)岁,糖尿病平均病程为(6.5±1.1)年。两组患者均未合并患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该临床研究前,研究人员已向研究对象讲解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均同意参与该临床研究,并已事先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试验组 采用中医益气活血化瘀法对试验组患者实施治疗,方剂为益气活血通脉汤,出自河北中医,药物组成包括当归、丹参、鸡血藤各15 g,白芍、川芎、牛膝、桃仁、红花各12 g,桂枝、神曲各10 g,黑栀子、桂枝、甘草各6 g。用药方法:日煎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治疗周期为4周。

1.2.2 一般组 给予一般组患者西药苯妥英钠(国药准字H37020640;药品特性:化学药品,50 mg)。用药方法:餐后温水口服,50 mg/次,每天服用2次,治疗周期为4周。

1.3 评价指标

该临床研究对比两组患者血清疼痛物质(组胺、缓激肽、五羟色胺)的表达水平、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腓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血清疼痛物质组胺、缓激肽、五羟色胺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疗效判定标准:由于该研究两组患者的使用的药物在属性上不统一,因此该院不参照相关中医和西医的疗效判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而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血糖浓度变化情况进行疗效评价。显效:治疗结束后,患者下肢肢端、等部位自发性灼痛或闪电样疼痛基本消失,血糖浓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有效:治疗结束后,患者上述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空腹血糖

1.4 数据处理分析

将正态分布的研究数据汇总,然后交由专业的数据分析处理人员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的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 21.0,血清疼痛物质表达水平、神经传导速度、糖尿病病程等量性指标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指标差异,以率为表达形式的指标均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指标差异,P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疼痛物质表达水平比较

治疗前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疼痛物质表达水平发现组间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各项血清疼痛物质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患者低,P

2.2 两组腓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腓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比较存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腓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患者快,P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统计得出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0%,与对照组患者的8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疼痛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也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早期有临床研究发现苯妥英钠除具有抗惊厥、抗癫痫作用外,还具有镇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之后并不断有临床研究证实了该种药物在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行性[6]。但较长一段的临床应用也发现,该种药物长期使用易导致患者产生药物依赖性,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伴随着我国临床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近年来中医治疗方法在该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优势不断凸显,受到了临床研究学者和患者的高度重视[7]。

祖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人体出现疼痛的原因为气血瘀阻、不同则痛,久痛致气血耗伤,内伤于肝,导致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出现难以忍受的胀痛、钝痛、窜痛,痛无定处,基于疼痛形成的机制,治疗原则应为益气活血化瘀。该院该研究对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探讨,自拟益气活血化瘀方中丹参具有益气补血的功效,当归具有养血活血、祛瘀生新的功效、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川芎顺行血气、通经活络,牛膝逐瘀通经、利尿通淋,鸡血藤补血行气、通经活络,神曲健脾和胃、行气化水,甘草调和诸药药性,上述诸药合用,辨证结合,可共奏益气活血化瘀之功效。

该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血清疼痛物质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腓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患者快,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高。该研究结果与李志宏[8]等在对“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时所得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综上所述,该院认为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机体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得到深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武淑梅,刘兰英,武济华,等.益气活血化瘀为主中药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体会[J].河北中医,2011,33(9):1325-1327.

[2] 王琴,顼志兵.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联合α-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14(3):34-36.

[3] 韩佳妮,汪悦.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述评[J].中医学报,2012,27(6):743-745.

[4] 金美娟,王健,许芹方,等.自拟益气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8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8(3):224-225.

[5] 范建华,冯文丽,袁志林,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治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219-221.

[6] 王晓红.中药足浴配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7):49.

[7] 景常林.自拟益气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9):26-27.

[8] 李志宏,王建军,张明萍,等.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1):1399-1400.

(收稿日期:2016-04-15)

上一篇:云南省山地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措施 下一篇:2006―浙江省主栽常规粳稻品种的高产稳产性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