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物联网技术对冷链物流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8-19 01:17:53

探析物联网技术对冷链物流发展的影响

摘 要:物联网是一门新兴技术,我国冷链物流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建立,冷链物流存在设备落后,技术标准缺位,管理水平低等诸多问题。文章探讨了物联网环境下的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发展对冷链物流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冷链物流;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cold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China i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cold chain logistics system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cold chain logistics equipment is backward, lack of technical standards, many problems of low management leve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cold chain logistics network environment, analy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and puts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cold chain logistics; impact analysis

当前,物联网已经从单纯的技术上升为一种经济形态――物联网经济、物联网产业,更成为国家战略。冷链物流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应用科学,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从原料的获取到产品被消耗的整个过程中,物品始终处于维护其品质所必需的可控温度环境下的特殊供应链,冷链物流的发展更需要信息化物联网技术,如GPS、温控、封闭站台、WMS等的支撑,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冷链物流领域成为趋势。

1 物联网发展状况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让物有了灵气,让整个地球充满了智慧。

物联网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在某些领域得到了应用,其中包括食品的溯源追踪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物联网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欧盟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应用最早,尤其是活牛和牛肉制品可追溯系统。我国的物联网技术起步晚,基础薄弱。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山东省潍坊市及寿光市质量监督局等部门共同合作,在寿光田苑蔬菜基地系统的探索。这些溯源追踪系统就是物流网的雏形,是物联网的部分功能。这些溯源追踪系统是现在物联网发展的基础。

物联网在众多领域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物联网具有自动监测、通信、智能处理等能力。把这些运用在冷链物流中能够实时的监测产品的具体信息,同时通过智能控制,能够自动控制产品的外部环境,提高冷链物流质量。

2 冷链物流现状及问题分析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冷链物流服务的主要对象为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药品,特别是生物制剂和血液制品,以及部分危险化学品等。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目前冷链物流还普遍存在硬件设施建设不足、技术含量低,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技术标准缺位,冷链物流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难以配套,冷链物流与货物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引发国内企业跃跃欲试,另一方面吸引外资企业蜂拥注入。尽管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具体表现在:

2.1 完整独立的产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

一条完整的冷链包括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冻运输与配送、冷冻销售四个部分。为保证产品质量、减少损耗,冷链物流要求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中。而目前,我国独立完整的冷链体系尚未完全形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是我国能独立开展仓储、运输、配送等一条龙冷链综合物流服务的企业很少,各地虽有一定数量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队,但服务功能单一,规模不大,服务范围小,跨区域服务网络没有形成,无法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物流服务。二是冷链物流各环节中的企业良莠不齐。冷冻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涉及到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等多家企业,任一家企业温度条件不规范都会导致产品质量受损,且无法逆转。

2.2 产品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落后,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衡

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无论是工艺技术还是设备设施,所需的科技含量和成本都相当高,而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的,运输这些易腐食品时大多在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有时棉被还成了最好的保温材料。造成这种窘境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严重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

2.3 技术标准缺位

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而中国的冷链系统还只是一个早期的冷冻设备市场,掌握的冷链技术在很多食品种类上还不能完全应用,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同时,中国冷链的实施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准,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了一些标准,因此在监管上也是空白。

2.4 产业配套不全

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必须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然而,中国冷链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配套协调。如在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等问题。这些失衡使得中国食品冷链产业还未形成独立完善的运作体系。

因此,从物流需求、物流成本、物流安全、产品品质等角度分析,产品物流实施冷链管理显得尤为必要,从长远看,应当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以保证食品品质,降低物流成本,保障物流安全,实现产品的快速稳定的流通。

3 物联网技术发展对冷链物流影响

冷链物流主要就是指从产品的产地或加工厂经过物流中心的物流配送到达销售地最后达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生产地或者是加工厂,对产品进行收购,然后进行加工,在加工完成以后成为成品,这样就能够在市场上进行流通,供消费者消费。从加工厂出来以后经过冷藏运输,成品被运送到储存性冷库,一般这种类型的冷藏性冷库是由生产厂家进行经营管理。商品在此仓库进行储存以后,按照市场的规律,在相应的时间会把这些产品投放入市场,这时就由冷藏车辆把产品运输至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进行储存和配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把产品运输到零售店的仓库储存,再由零售销售给消费者。总体看来,整个过程包括产品的原料供应、加工供应和加工、储存、运输以及销售。

3.1 生产加工过程

现在的生产加工主要还是传统模式。产品在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很少采取预冷措施,对操作的规范性要求不高。在生产过程依照生产厂商的规定进行操作,操作过程的透明度不高。在此出现了质量问题,不能确定是具体哪方面出了问题,更不能确定相应的当事人。物联网的采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就对其进行电子标记编码,建立数据库,通过电子标签,能够对产品在整个生产加工的过程进行连续的监控,包括当前的温度、湿度以及相应的操作人员,全部录入数据库的数据,很容易就清楚了是哪些因素造成的问题。就能立刻进行改善,也能够确定出事故的责任归属。

3.2 储存过程

在产品生产完成以后,很少直接进入市场,而是要进行储存,再根据需求进行物流配送到物流中心或者是销售点。目前的储存水平相对于以前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不能保证所有的产品都是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储存,这样可能造成部分产品在仓库的储存时间过长,后面的销售时间很短的情况,特别是冷藏的产品的保质期短,更容易出现这类问题。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之后,储存管理变得更加的简便、快捷高效。在生产加工时对产品贴上电子标签,在储存的时候运用其自动识别功能,在入库的时候通过读写器就能很快的记录产品的入库时间和相应的数量等信息。仓库的管理过程中不再需要人员逐个的进行清点盘查,通过读写器进行快速的读取或者通过数据库查询相应的数据就清楚仓库库存的详细情况。产品出库一样方便,利用数据库能够快速的确定出产品。从而避免了先进后出的现象发生。产品上的电子标签还能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并把数据返回物联网,物联网通过智能处理,调节仓库的环境,提高储存质量。

3.3 运输过程

移动设备上制冷的成本高,效果差。造成运输过程是冷链物流中最薄弱的环节。目前运输车辆多种方式并存,但是整体效果差,特别是长距离的冷藏效果不好。造成了大部分的产品质量下降,甚至使产品失去使用功能。通过产品上的电子标签,把在运输途中的信息反馈给系统的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及时控制调节制冷设备,保证在运输的过程中产品的质量。

3.4 销售过程

销售点分散、销售量小造成的销售次数多等问题,且销售过程复杂多变,面临的环境也是多种多样。同样的商品在同时间里有的外部环境是低温,而有的却可能面临的外部环境是高温。通过电子标签,可以清楚的知道具体情况,根据冷链物流的控制中心,控制其制冷设备,销售人员根据数据的提示,快捷地找到相应生产日期在前的产品。以确保先生产先消费,避免产品超过了保质期还未出售的情况。

3.5 对冷链物流整体影响

目前的冷链物流大多是以生产端结合市场情况进行生产和配送,由于信息获取的不及时、获取的准确性低以及成本较高,生产和配送不能达到最优化,在生产和用户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库存,造成了生产厂家的资金积压量大,影响其资金的流动周期。物联网则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控制从生产到销售以及到用户的全部信息,销售端也能够很迅速地把销售的情况反馈给生产厂家。生产厂家获得了信息后,能够根据市场的具体变化来安排生产,在减少库存的同时也减少了企业生产风险。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更加智能化,可控性增加。

在冷链物流中利用物联网技术,给企业带来了很多好处,包括保证了产品的安全和质量。结合物联网技术能够对冷链物流相关的责任进行划分,能够为产品的召回提供便利,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并能使企业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政府部门对冷链上的产品监测更加透明,也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4 基于物联网技术环境下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

4.1 向冷链物流的上游深入

虽然产品最终溯源系统在肉类食品等有了广泛应用,但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消费者很难查询到相关信息。当物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就能够很方便的查询到产品的整个原料过程、生产过程以及物流过程。

4.2 向冷链物流的下游发展

产品销出后,很少有企业关注消费者使用情况,这是企业的信息盲区。企业应调研消费者的所购产品的使用情况和产品质量。掌握产品售后信息,对企业的生产将有很大帮助。还可以对产品附属品回收进行追踪,既节约能源,又增加了企业的效益。

4.3 产品信息公开化

目前消费者很难了解到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主要原因就是信息的传递通道不畅通。物联网能够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平台,让消费者能随时随地通过合法的途径查询到产品的信息。

4.4 自动化程度提高

现在的监测和控制的自动化程度不高,部分还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监测,不但监测的效率低,精确度也较低。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将在冷链物流中采用自动监测设备进行监测。产品信息的采集获取快捷、准确,安全性更高。

4.5 冷链物流成本更低

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应用范围的扩大,使单位的使用成本降低;冷链物流采用了物联网技术以后质量提高,货损率降低等也能使成本降低。

5 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物联网将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其应用的领域也将会更广泛、更深入。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物品位置跟踪、原料溯源、库存盘点、出入库与拣货等电子化作业,特别是可以对物流全程进行温湿度监控。应用物联网创新技术,加快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RFID技术、3S(GPSGISRS)技术及冷链物流信息化技术,加快建设一批冷链物流示范工程,实现冷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实时监管,促进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巨晓敏. 生鲜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潜力及问题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2):2.

[2] 田宇龙. 物联网在粮食仓储管理中的应用[J]. 物联网,2011(3):3.

[3] 林杨,胡继良. 论我国冷链物流的供给不足与对策[J]. 现代物流,2008(6):56-59.

[4] 蒋伟. 探析RFID技术的应用对仓储管理的影响[J]. 物流科技,2011(8):34-36.

上一篇:直流推杆电机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 下一篇:渠系工程项目管理养护方法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