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骏酒店设计得失

时间:2022-08-19 01:15:15

励骏酒店设计得失

摘要:本文介绍了作为高档酒店代表的励骏酒店,在设计,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方式,涉及到建筑造型风格、GRC的应用,酒店中庭在消防、热环境等方面的处理手法以及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客房管井和后勤区域。

关键词:励骏酒店GRC中庭管井

中图分类号:Tu24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537(2011)02-0152-08

2009年,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彰显北京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首都北京的辉煌建设成果,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国资委等多部门及媒体共同承办了“北京当代十大建筑”大型活动。励骏酒店作为被推选出来的50个候选建筑之一,最终排名第16。虽然没有进入十大建筑行列,但作为这个项目的设计负责人,我还是从内心感到欣慰,因为自己参与设计的建筑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和欣赏。

位于北京金宝街与东单北大街相交路口东南角的励骏酒店,曾作为2008年奥运会官方指定接待酒店,圆满完成了接待各国元首及政府官员的任务。这个项目让我们的设计团队付出了极为艰辛的劳动。项目建成之后,我们一直关注着建筑的使用情况。去年年底,该工程被评为我院优秀工程二等奖。项目建成接近2年后的今天,我决定静下心来对项目作一总结,将设计心得与大家分享。

励骏酒店工程名称应该是“金宝街5号地综合楼”,是集酒店、公寓式酒店、商业,住宅于一体的综合项目。总建筑面积13.2万m2,地上9.14万m2,地下4.06万m2,限高68m。在金宝街上,励骏酒店与路北的丽晶酒店是最高的两栋建筑,但二者的设计风格迥然不同。

造型风格

励骏酒店项目的主要投资方是澳门励骏创建有限公司,酒店的经营管理亦由这家公司掌控。设计伊始我们即被告知,项目将采用欧洲新古典风格,即所谓19世纪末“佳丽世纪(法语Belle-Epoque)”的新古典风格。当时的欧洲城市,特别是巴黎,到处歌舞升平,艺术、文学、时装以及生活享受都走在世界之前,是充满着文化气息和智慧的显赫时期。这个时期的新古典建筑从室外到室内均着重线条比例和装饰,充分反映典雅和五光十色的“佳丽世纪”社会风尚。励骏酒店的立面设计就参照了当时最优雅华丽的样式,如柱廊、拱门,石材装饰打造的墙身、铸铁栏栅,GRC窗饰及壁柱等。严谨的立面和窗口比例、稳重的形体组合、较粗犷的基座组成建筑楼群的底部,而上部则由造型精致而突出的金属穹顶组成。充分体现了白金五星级高档次酒店的尊贵气魄。

英国建筑师利昂・克瑞尔曾说过,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是对立的,它们之间的矛盾、不和谐之处,就在于前者是基于工匠艺术性的创造,而后者却是以制造工业的模式为基础。其实我个人认为,“佳丽世纪”时期在19世纪末,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的年代,是不断创造新的奇迹的时代。工业革命使建筑师们敢于将当时的高科技与古典手法相结合,以制造工业的模式为基础,呈现给世人工匠艺术性般的享受。这样的建筑是有;中击力的,即便在21世纪的今天。

当然,这样的建筑风格在倡导节能减排的今天,我们还是遇到了很多新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外保温与造型之间的矛盾。

外保温与GRC

从窗墙比来看,励骏酒店这样的造型完全能够满足规范要求。虽然采用了通高的窗造型,但窗宽比例适度,即便是建筑北面,其窗墙比仅为0.284,远远低于0.70的窗墙比限值。但因外墙外饰面造型极为复杂,虽然理论设计上可以将外保温闭合(图5),但实际施工很困难,因为要求各个工序安排顺序必须非常井然,结构主体(含埋件)一二次结构一GRC转接件(连接结构主体与GRC构件之间的钢构件)及石材钢龙骨一保温一外饰面。一旦工序之间有交叉,特别是GRC转接件未能及时在做保温之前安装到位,势必会破坏保温层。这个项目由于工期很紧而GRC订货周期长,就存在着施工工序交叉的问题。所谓GRC,英文全称是Glass-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即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RC是以耐碱玻璃纤维作增强材,硫铝酸盐低碱度水泥为胶结材并掺入适宜集料构成基材,通过喷射、立模浇注,挤出、流浆等生产工艺而制成的轻质、高强高韧、多功能的新型无机复合材料。这样材质的预制构件一旦体积较大,其自重也就相当可观。这个项目所采用的GFC外装饰构件就有很多属于大型构件,自重大,有一个顶层窗上花饰达到了5t。为了固定这样的构件,GRC转接件断面相应也很大;而且由于GRC构件自重大,必须跟结构框架梁固定,而建筑造型凸凹变化复杂,有不少出挑的露台,造成一些转接件不仅断面大,而且较长。这些都是会产生冷桥的地方。处理上述问题的应对方法是:①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最好在转接件安装完成后再做外保温,若保温已先期完成,那么应妥善处理保温层的破坏部位,比如可采用喷或抹的保温材料封补,②转接件本身也薄喷或抹一层保温材料。

GRC转接件

上面提到的GRC转接件,与我们以往接触的连接件有很大不同。这个项目在施工图完成,主体结构开始施工后,GRC供应商才最终确定下来,结果所有GRC的预埋件已无法事先预埋到主体结构上了。与供应商的相关技术人员配合过程中我们还吃惊地发现,这家供应商所采用的GRC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形式与我们惯常接触到的,包括相关图集上所表示的方式有很大不同,基本上采用的是预制构件的外挂节点处理手法(图6~8)。

这里我不能对其优劣妄加评判,但站在建筑设计师的角度来看,预制构件可以看作是带有装饰色彩的结构或者围护结构的一部分,而在本项目上,GRC充当的还是装饰构件的角色。既然是装饰构件,其自重应该尽量轻,固定方式应尽量简单明确,对结构主体的影响尽量小。而这项工程所采用的GRC体系自重及转接件的用钢量都较大,且大部分转接件只能固定在梁柱上,不仅增加了梁柱的配筋率,对结构的整体抗震验算也有不小的影响。

励骏酒店的结构形式是框架剪力墙。在与GRC供应商配合过程中,由于GRC构件自重过大,外挑板、构造柱甚至挑梁都无法固定转接件,必须跟结构框架梁固定,结果造成个别转接件探进室内,室内布局不得不因其而作临时调整。如此看来,剪力墙的结构形式更利于转接件的固定,更便于施工。但由于1~2层的使用功能强调的是开敞的大空间,需要硕大通高的落地玻璃窗,上层的剪力墙无法通下来。在设计前期,我们随同业主代表考察过北京周边的几家GRC供应商,但因对方与业主并未形成合同关系,我们无法得到很具体的设计

参数,不能确定采用何种结构形式更利于造型的实现。出于结构抗震安全及空间灵活性的考虑,结构设计最终并未采用框支剪力墙形式。酒店中庭

励骏酒店除了在外立面造型上极具特色外,其酒店大厅通高中庭处理手法也非常具有震撼力(图12)。

所有进入酒店大堂的客人,无不为这充满创意的酒店中庭所震撼中庭通高17层,酒店大堂与层层叠叠的酒店回廊连贯上下,屋顶覆以钢结构玻璃弧形天窗,让蓝天阳光倾泻而下,令大堂完全沉浸在自然光线的抚慰下。蓦然抬首,倍感空间磅礴的气势,心情豁然开朗。当然,营造如此与众不同的空间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很高的。

首先面对的是消防问题。下面是《高规》5.1.5针对建筑中庭防火处理的规定,抄录如下:

5.1.5高层建筑中庭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超过一个防火分区面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5.1.5.1房间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应设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窗。

5.1.5.2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应设乙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3.00h的防火卷帘分隔,

5.1.5.3中庭每层回廊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5.1.5.4中庭每层回廊应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初步设计阶段,经与业主、消防审核部门沟通分析后认为,酒店中庭通高17层,叠加的区域过大,涉及客房数众多,而且3层以上的客房区域,客房管井均是长边朝向回廊,管井内各类设备管道、风道密布,不仅上下层贯通,而且纵横交错地在酒店及回廊吊顶内穿梭。即便客房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设置成可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窗,但作为分隔房间与回廊的包管井的墙体,实际在吊顶内无法做到完全封堵。为了消防安全起见,我们还是决定沿回廊外侧设置了整整一圈防火卷帘,同时中庭每层回廊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自动报警系统。

防火卷帘的设置可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原计划卷帘安装在回廊边梁下,但经核算后发现,建筑层高3.5m,而边梁高度在600mm左右,那么在安装完卷帘后所剩的净高不足2.4m。为保证回廊有足够高的净空,经与卷帘供应商沟通,将卷帘设置在边梁朝中庭一侧(图14),上一层的卷帘落在下一层卷帘的上部。由于中庭回廊周长超过了90m,每一层的卷帘需要4台电机提供动力,而4台电机需保持一致动作方能确保整层的卷帘同时落下。这些对防火卷帘的要求是国内绝大多数厂家无法满足的,最后不得不采用国外卷帘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这应该算是与众不同所付出的代价吧。

中庭式建筑室内有两种明显的物理环境特点,即温室效应和烟囱效应。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温室效应是由于太阳的短波辐射通过玻璃温暖室内建筑表面,而室内建筑表面的波长较长的二次辐射则不能穿过玻璃反射出去,因此中庭获得和积蓄了太阳能,使得室内温度升高。烟囱效应是由于中庭较大的得热量而导致中庭和室外温度不同而形成中庭内气流向上运动。我认为,烟囱效应在大型中庭中显现得尤为明显。

记得多年以前在做中央电视台1#演播厅的时候我们就遇到过类似问题。1#演播厅是为迎接春节晚会而准备的,属于改造性质,即在原有C型建筑(4~5层高)的中心区域沿周边均匀设置16根高大钢筋混凝土柱,从2层起逐层设置环廊将结构柱联系起来。柱顶支撑起空间网架,网架上设玻璃采光天棚,由此形成一个硕大的演播区域。初步使用时就发现,由于演播厅设置的灯光设备很多,除首层演播区域设置灯光外,3层以上环廊上也设置了众多灯光设备及其它演播设备。这些设备自身散热量很大,当时正处于冬季,演播区域的人们穿着棉服,在顶部环廊处检修设备的工作人员却可以穿着短袖衬衣!因为演播厅上部平时没有人员长期停留,且基于当时的工程进度及技术手段,在满足演播区域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并未对上部的物理环境做出进一步的处理。

而励骏酒店运营接近两年以来,在中庭遇到的环境温度、空调运行等问题,再次引起我们对中庭烟囱效应的关注。酒店中庭采用的是采暖地面加全空气空调系统,沿中庭的回廊设置的是风机盘管。冬季,空调送暖风,下层回廊区域温度正常,越往上越热,至顶层时温度达到最高;夏季,空调送冷风,仍然是下层回廊区域温度正常,越往上越热,至顶层时温度达到最高,即便降低送风温度仍不能解决顶层温度高的问题。虽然采用中庭式的建筑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但解决不好会严重影响酒店的正常运行。另外,尽管空调设备已基本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到位,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如何让设备达到最佳的使用状态、降低运行费用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根据现场勘查,并与设备工程师多次讨论,认为采取以下措施能够解决高大空间上部温度高的问题:①虽然基于酒店管理要求,中庭顶部屋面上无法开设自然通风口,但应适时开启机械排风机强制通风,这样可以改善中庭热环境并降低空调能耗(其实,酒店工程部的工程师确实这样做过,也确实效果不错,只是存在噪音问题。我们认为可在设备上安装消音降噪部件即可解决问题),②夏季,设置在中庭四周回廊的风机盘管采取楼层越往下越少开的原则。因为下部越冷,冷空气会将热空气更加往上部挤压,造成顶部空调负担更重但温度不降反升;③冬季,顶层空调不送热风改送冷风(励骏酒店的空调系统采用四管制,能够实现冬季局部送冷风),减少热空气对客人舒适度的影响。其实,还有第4点,但这点却是无法实现的了,我在这里只能做一下反思供大家作前车之鉴:设计之初,应把顶层适当加高,把玻璃天窗适当加高。顶层加高是因为顶层设备管线多于其它层,且顶棚有造型,都会严重影响顶层净高,而要满足建筑师对净高的要求,空调的设置就难以达到最佳的状态和位置。而且顶层往往是总统套、主席套等高级别客房之所在,足够的净高才能让酒店的奢华品质得以加强。将玻璃天窗适当加高,可以加强烟囱效果,且便于侧面开设自然或机械排风口。

客房管井

在金宝街这块寸金寸土的区域,为争取最高的容积率,建筑的进深不得不尽量加大。所以在酒店客房布局上,设计原则就是:充分利用建筑进深,增加客房有效面宽,在保证客房休息区宽敞舒适的前提下,尽量扩大卫生间的使用面积以提高客房的奢华程度。酒店客房布局,大有大的布置方法,小有小的布局方式,出彩主要在精装修的细节上,在材料的档次上,在机电的配置标准上,在此暂不深入探讨。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客房的管井设置。

正如图10所示,励骏酒店客房的管井基本上是长边朝向回廊,我称之为横向布置。之所以没有采用酒店惯常采用的纵向管井设置方式(如图9),主要基于以下考虑:①在客房进深较大的情况下尽量增加客房有效面宽;②满足空调及给排水系统有足够的管井且便于检修,毕竟长边检修比短边检修检查面更宽,检修人员伸手操作起来更方便。从实际使用情况看,效果很好。

后勤用房区

后勤用房区,我们常称之为BOH(Back of house)区,是后勤人员使用的区域,客人一般是不会前往的。于是在设计阶段,从甲方到设计师们往往过于关注客人活动区域即FOH(Frontof house)区,而对BOH区的使用面积是缩了再缩,毕竟客人是上帝嘛。所以,很容易就出现诸如酒店员工更衣间或职工餐厅面积过小、后勤办公用房数量不够、通风量不够等等问题。本项目实际使用时,酒店管理公司不得不占用部分地下自行车库用于安排工程部、财务部,职工食堂等。工程回访时,我们感觉FOH区和BOH区人员密集度呈鲜明对比,前者空间高大空旷,显得人员稀疏,后者却略显促狭低矮,人员密集。我以为,适当加大以下区域的面积――职工餐厅,员工更衣间、人员密集的办公区,能够让后勤人员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愉悦,而良好的心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回首励骏酒店设计与建设历程,内心久久无法平静,总觉得有很多东西值得总结,值得反思。建筑师不能仅仅关注建筑的整体造型是否引人注目,特别是大型建筑,其功能对人们的影响要大于其造型对人们视觉的冲击力。一味追求表面的东西而忽略对内在功能的关注、对细节的关注,设计出的建筑产品不能算是精品。虽然建筑常被称作是遗憾的艺术,建成之后会发出诸如“再怎样怎样就更好了”的感慨。但只要我们用心了,就会减少遗憾的发生。而且,现代建筑的功能越来越复杂,需要各个专业、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协同工作,共同努力。为了给社会提供更多的建筑精品,我们努力做个用心的设计师吧。作者林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1A3I作室副室主任。一级注册建筑师

摄影:杨超声,《建筑创作》杂志社

摄影师

收稿日期:2010年6月

上一篇:风与光的雕琢,深圳大学城国际会议中心 下一篇:丽池会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