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带劲的纪录片:《冲》

时间:2022-08-19 12:47:25

前一段,从朋友那里得到一个fla文件,是他从网上下载的一个纪录片,他顺口说了声:那个不错,我顺便就拷贝回家看了,特别喜欢,我想朋友可能是出于从业人员的复杂心态,而不予很高评价,绷着夸了句“不错”,我则觉得这片实在相当好看,甚至值得买碟收藏,只是没有碟。这是由耐克在中国的广告公司Wieden+Kennedy和美国一家制作公司Radical Production联合制作的纪录片《冲》。(大家去搜索“纪录片 冲”就能找到)

内容

在我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记事儿的小时候,有个叫朱建华的著名跳高运动员,以世界纪录保持者的身份,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他本是中国奥运首金的种子,在比赛受挫可保银牌的情况下,他依然选择挑战,冲击金牌,最终失利,从此人生走向发生转折。多年过去,很多人已经忘了他,故事由此展开。“放胆做”是影片宣扬的主题和价值观,当然与资方的输出价值观Just Do It是一致的。

制作方

FengLiu前几年也曾作过一部纪录片《Yanbian Beatbox》,以带有明显暗角的超广角镜头为显著特征,看起来画质相当粗糙,但拍摄和剪辑相当灵动,我觉得这两部片子的意思如出一辙。相比之下,我预言以解说词和高画质电视散文著称的CCTV做不出这么带劲的东西来。

倒底是广告还是纪录片?

一边看我就一边感觉,这是纪录片吗,即使我自认为对纪录片有开放的认识,不认同目前在电视上能看到的,乃至很多国内大小影展上的纪录片,我都以为是池中之物,但对这个片子,我还是在想它是不是纪录片:我不是在对它的形式内容有什么苛责,我是在想,它到底是个广告还是个纪录片。在我觉得它是广告的时候,“这个片子的资方输出价值的内部真正动力是资本运作,他们巧妙地将利益驱动埋藏在用热力的影像精心编造的炫目结构之中,这种资本家的圈套,我怎么能上钩呢?”简单说来,都是信息传达,公益或商业,现在已很难分清。

说说烦琐的

素材本身的质和量,与整个产品的结构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我不认为我对这个东西能给出一个圆满的答案。但他们这几个要素之间肯定是互相影响的,某些元素的丰富可以给其他元素的发挥增加可能性,某些元素的减少同样也会逼迫作者挖掘其他元素的可能性,这种正确的结论可以接着写下去直至成为诡辩。而一个好看的片段就让这些分析都滚蛋。本片充满这种好看的片段。

说到素材质地,把素材分成两部分来说:买来的历史视频素材和拍摄的素材。前者包括胶片质感的和数码特效的,乃至迪斯尼动画片,让影片的时空更丰富,后者的拍摄手法则貌似相当随意,被访者的脸经常充斥画面,仿佛很业余,但这些镜头的特点是不缺乏运动,大或者小的,无声或者有声的,横向或是纵向的,这就给剪接提供了可能性:没有运动,再怎么剪也是贴画儿。

这片子的结构主要基于对人的访谈来构建,大概是以朱建华对当时成名参加比赛到失利过程的回顾和思考来做主线,不断的插入使这整个过程的讲述异常丰富,首先是插入了大量的其他各色人等的访谈:朱的家人、许海峰、刘翔、球员、小轮车爱好者、冬泳爱好者、大学短跑冠军、街头大妈……相当相当的多。可单独看来这些全是被访者对着镜头说话,全是人在说话,而且拍摄方式是整个大脸充满画面,乍看起来很“业余”,没的可看啊,于是不断插入了语言涉及到的画面,插入的镜头或者提供了一个音乐供这个段落加强节奏、渲染情绪(例如说到失利,插入街头艺人演奏马头琴的画面,这画面提供了琴声,渲染情绪,但演奏动作和失利无关),或者展示语言所说到的事件画面(谈到1984年奥运会,插入当年奥运会画面,音乐用了老崔的一无所有,渲染了80年代气氛,还有当时参赛中国的境况),或者暗示了语言所提及的一种逻辑关系(谈到运动员失败后的舆论压力,插入猫和鱼缸中金鱼被捕捞的画面),还有很多只是提供了一种剪接节奏和时代环境上的信息(小运动员起跳刹那插入的动画片爆炸镜头几格,插入的80年代街头即景),甚至和信息说不好有什么关系,但就是这些无处不在的镜头,让影片信息量空前丰富了,用成语说就是应接不暇。大量的各类素材给这种不断插入的结构方式提供了原材料,这是基本的元素,另外一个元素就是作者如何将这些混乱的素材剪在一起,这是关键,说也说不清楚。

说这个纪录片观念新是针对目前我们在电视上能看到的纪录片,其实这里面的手法在电影的青春期,爱森斯坦就是这么玩的:不断试验性地插入任何能插入的东西,以期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不过老爱的插入目的性更明确,功能性的现代主义吗,如今好像谁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什么都想要,却好像什么都得不到,人们更模糊一些。

总结归类是容易的,真正玩儿起来,是大量的拍摄工作量在后面提供保证,在片尾字幕可以看到提供视频素材的机构就一大堆:除了去实拍很多素材,搜集的大量历史素材和沾边儿不沾边儿的素材,也使影片有了足够的视觉信息供挑选和建构。

一定要说问题的话

按照一般流程来说,到了鸡蛋里挑骨头的时候,那么这个片子有什么问题吗?形式上的或是内容上的?我不想把这两者分开,毕竟在半个小时中我们看到的是整个,文化人讲话:“文本”。它是整个儿的,一体的。我想是这样:商业带来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以实现这样一个创意产品的同时,也同时带来了必然的限制,产品在发挥了更年轻创意人才能量的同时,不可能在更深的方面向着个体的内心探索,也不能跨越鸿沟向着更现实的层面发问,比如朱建华和刘翔怎么看比赛和市场化对运动员个人的影响,再比如我们国家的运动员造就体制,甚至我们强国梦的集体无意识作用于一个个运动员个体,让他们不堪重负。曾经的朱建华扛着全国人民的金牌梦,刘翔则更加上了赞助商的压力,职业运动员是面对身体极限、娱乐市场,还是面对更多与运动无关的东西?

刚发生不久的刘翔伤痛退出比赛满场唏嘘,让我想起本片片尾刘翔冲着镜头说:这是个游戏,就看你怎么玩。真的是这样就好了,这之中仍然有相当的距离需要我们去弥合。说到底,这是好片子,也是我们整个社会意识大方向的体现,它不会走得更远,但它开始还原运动的本质,尊重人,就是进步。

上一篇:自饮食男女起至生死大事终 下一篇:掘金“她”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