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幼儿美术活动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08-19 11:19:59

刍议幼儿美术活动兴趣的培养

幼儿期的美术活动是情感的培养、情绪的宣泄、发挥幼儿想象力及创造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作为创作的一种形式,能酣畅淋漓地表达孩子自己的心理世界,让他们的心中充满成功与自信。可实际上幼儿在涂鸦期过渡到象征期的过程中,所创作的作品总是很难将自己的意愿表达出来,容易失去自我表现的勇气,不敢画、画不好的心理导致了很多孩子在美术活动中产生了“老师,我不会画”、“老师,你给我画”的现象。所以,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呢?

一、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挖掘不同年龄幼儿对美术活动的不同兴趣

小班幼儿对物体的美感形象思维还处在启蒙阶段,所以小班的美术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创设环境进行启发和指导,帮助幼儿唤起想要表现的物体的清晰意向。为了避免幼儿对环境的机械模仿,环境创设要多元化,如:小班初期幼儿绘画圆形。圆形基本画法是一样的,但圆形能表达多种物体。教师出示多幅不同的圆形物体范画(气球、花、苹果、西瓜、小鱼吹的泡泡等),可开拓幼儿视野、思路,启发幼儿更具想象力,提问:“除了老师画的圆形物品外,你还想到了哪些圆形物品?”幼儿自由思考、讨论,思维活跃起来,给幼儿提供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中班幼儿生活经验较为丰富,幼儿绘画水平与审美能力也有所提高。美术活动中对于一些幼儿常见的熟悉的物品教师可以创设更丰富的环境内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物、回忆经验进行创作。如:绘画“好吃的橘子”,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实物橘子,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为了让幼儿能创造性的运用已有的经验,表现自己的感受,教师可启发幼儿进行想象:“什么样的橘子是好吃的?”鼓励幼儿绘画时既要运用已有经验,又要展开联想,创造性表现“好吃的橘子”。

大班幼儿生活经验较为丰富,具备一定的绘画技能。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幼儿通过回忆再现表象,创造性地进行绘画。如:命题画《露出牙齿的笑脸》,在绘画前,教师可以组织引导幼儿观察同伴、观察老师、观察父母、观察镜子中的自己等多种活动,有目的地积累丰富的有关的感性经验,使露出牙齿的笑脸形象在幼儿大脑中更具体、生动。然后引发幼儿联想,最后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在纸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虽不创设环境内容,但幼儿大脑中早已蓄存了大量有关的信息。幼儿的作品各不相同,风格迥异。

二、选择幼儿喜欢的教学形式和绘画内容

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有兴趣,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因此教师在选择美术活动内容时应选择幼儿熟悉的和感兴趣的题材。在选择小班绘画内容上,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从易到难,从点、线、圆练习到图形,再过渡到实物练习。例如画“点”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说“给小鸡喂米”、“小草发芽了”,画短线可以说“下雨了”,画长线可以说“开火车了”,画曲线可以说“妈妈的毛线团”,画圆的练习可以是“饼干”、“吹泡泡”、“大皮球”。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不仅能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能减轻幼儿怕难的心理压力,降低学习难度。在大班鼓励幼儿把自己喜欢的故事用连环画的形式进行表现,如传统故事《拔萝卜》内容为幼儿所喜爱,各个人物形象不仅可爱而且易于表现,幼儿在制作连环画时兴趣浓厚,表现形式、表象手法各不相同,形象地表现出了拔萝卜的情景。画故事的绘画形式不仅激发了幼儿绘画兴趣,提高了美术表现力,而且对幼儿的语言发展也起到了辅助作用。

三、运用多种材料、多种工具、多种手法

在美术活动中,把绘画、泥工、纸工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运用各种材料,让幼儿有个广阔的创造天地。如在上泥工活动《美丽的孔雀》时,幼儿除运用捏鸭子的技能塑造出孔雀的身体,并用教师提供的各色糖果纸、羽毛等材料装饰孔雀的头部和尾部。有的幼儿将泥团捏成一个半圆形衔接在孔雀的背部作尾巴,并用颜色纸剪成椭点均匀对称地贴在上面。有的用小竹枝插在孔雀地身上作开屏状,还给孔雀头上插上羽毛,使泥塑《美丽的孔雀》更显得多姿多彩。各种纸张,如:铅画纸、卡纸、等绘画作品,有各种不同的效果;运用各种工具,如:水彩笔、蜡笔等,进行线描、鹅卵石画等,在绘画过程中,更会产生各种奇妙的画面效果,在作画过程中,让幼儿体验创作的乐趣,感受审美的情趣。

四、教师要尽可能正面评价幼儿的作品

教师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应该看到孩子是有个别差异的,在达到目标的程度和期限上、在材料的使用方法上都要区别对待。在评价时,教师教师尽可能正面评价每一个幼儿,哪怕是细微的进步都要加以表场,对其不足的地方则用建议的方式、商量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见,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还可以启发幼儿互相评价作品,鼓励他们赞美同伴的表现,并为同伴的进步而感到高兴,进而激励自己努力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幼儿的评价能力能得到提高,同时还会使幼儿学习独立地、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五、充分发挥美工区的作用

美工区是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如在开展《秋天来了》这一主题过程中,我们在美工区提供了各色皱纹纸,手工纸等材料,引导幼儿通过撕纸、粘贴等形式制作、落叶、丰收的水果等;在《好吃的东西》主题活动中,我们又在美工区提供了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彩色纸片,画有饼干、糖果等画纸,引导幼儿通过涂色、拼贴等方法制作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同时还将幼儿制作好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外墙面上。当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被关注,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就更浓了。在美工区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同时教师加以适时指导和帮助,幼儿进入美工区活动的兴趣大大提高。

兴趣是美术创作的动力和基石,教师应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注重对幼儿兴趣的培养,引导启发幼儿在活动中产生浓厚的兴趣。

上一篇:浅谈如何加强高中生英语单词的记忆 下一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