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2-08-19 10:12:15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强且控制风险高的资产,企业必须加强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及管理,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提高资金周转速度,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出发,探讨了企业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对促进我国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货币资金 内部控制 流动性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的逐渐开放,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的生存压力在不断加大。因此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及控制,特别是对货币资金的控制管理,可以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货币资金作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具有流动性最强、控制难度大、控制风险最高的特点,它贯穿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企业进行经营活动都离不开货币资金的支持,但在实际的经营运作中,企业对货币资金的管理缺乏重视,导致货币资金极易出现短缺、被盗、被挪用等现象。因此,企业应加强对货币资金的控制,并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实现企业货币资金的科学、系统、规范化管理,从而确保资金安全,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目标

对货币资金的控制及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提高资金周转速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具体有一以下几方面:

(一)货币资金的安全性

在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日常流动都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库存现金的安全,预防资金盗窃、挪用等现象。

(二)货币资金的完整性

企业在特定的会计期间,发生的各项货币资金收支业务都应按照严格的规定由专门人员记入账户,防止私设“小金库”,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三)货币资金的合法性

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要定期检查货币资金的流动与管理过程是否都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财经法规,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

二、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体系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没有一个完善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体系,内部环境相对薄弱。首先,企业没有对货币资金管理岗位的职责进行分离,各岗位的相互牵制不明显,不能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其次,没有建立授权批准制度,包括授权批准的范围、金额、责任等。最后,没有将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渗透到企业各个领域。另外,从货币资金内部管理问题来看,一方面是现金收支业务管理的漏洞,包括更改凭证记载金额、虚构内容;无证无账或和票据不一致;撕毁票据、盗用凭证等问题。另一方面是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管理漏洞。包括私自提现、支票套物;涂改银行对账单;私自背书转让,出借支票;多头开户,套取利息,截留公款等问题。总之这些都表明了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二)企业对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目前,很多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初,缺乏对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意识,为尽快打开当地市场,片面追求销售量,在没有对赊账人的资信度进行全面调查,也没有正确评估应收账款风险的情况下,就盲目的与客户签订短期的赊销活动,这样虽然吸引了客户,扩大了市场份额,产生了较高的账面利润,但使得大量流动资金被客户所拖欠,长期拖欠的应收账款最终形成企业坏账。另外,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缺乏规章制度,没有很好的内部监督,没有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导致很多销售员为拿到更多销售提成,只顾销售数量,而忽视了产生坏账的可能性。对于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没有要求有关部门和销售人员尽快追款,致使大量的应收账款积累下来,严重影响了企业货币资金的流动性,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

(三)企业员工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目前,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相对不高,不能严格的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有些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捷,或制度上设计的缺陷及执行的漏洞,将货币资金收入私下进行个人投资。有些企业的会计人员会通过实际收入不记账、涂改原始凭证、编制金额小于原始凭证的收款单据、截留不属于正常业务的收入以及在收付银行存款时不进行双方账的填写等方法来掩盖真实收入。另外,由于企业缺乏对员工日常的职业道德及业务素质的培训,使得员工及会计人员对这方面没有应有的重视,在工作上只顾个人利益,而忽视了公司利益,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减少了企业实际的货币资金,导致企业的经营活动不能正常运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完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体系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建立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明确不同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合理设置会计岗位,确保办理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相互制约与监督,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其次,加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控制。确定审批人员,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的批准范围、审批流程及控制措施,审批人员只能在授权范围内行使权力,不能越权行事。最后,加强对库存现金及银行存款收支的控制。企业资金的收入要及时入账,不准设置账外账,及时检查支出的票据,是否有内容填写错误或更改变通的问题。另外,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备用金定额,不定期地清点核对备用金。对于银行账户的开设、管理等都要有正式的审批手续。以支票、本票、汇票、境外外币汇款等形式结算,要严格根据银行规定进行交易,同时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对账环节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货币资金支付合理,回收及时。

(二)完善客户信用评价制度,建立赊销制度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首先,企业领导要端正思想,不能盲目为了扩大销售而给业务员过大的销售压力,这样容易导致业务员为完成销售计划而过多的进行赊账销售。其次,在销售业务中,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权力机制,建立严格的赊销审核机制,对业务人员的赊销权力实行限额管理,严格规定业务员的每年最高赊销额度及应收账款预期的回收期限,并将应收账款回收的情况与其业务提成及奖金直接挂钩,起到一定激励与约束作用。另外,企业应建立客户信用评价体系,通过对客户信誉、偿债能力、财务状况等方面的全面分析,划分客户的信用等级,等级不同相应的赊销额度也不同。这样就有效降低了应收账款变为坏账的可能性,也保证了企业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三)建立货币资金的清查制度,并严格执行

货币资金具有流动性最强、控制难度大、控制风险最高的特点,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并严格执行货币资金的清查制度,加强对货币资金的清查力度,保证货币资金完整。首先,对于现金的清查,出纳人员应每日对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逐笔登记,并及时进行账实核对。同时,企业还可以建立库存现金监督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库存现金进行实地盘点,盘查人员应对库存现金的账面余额与实际盘点数额进行核对,并根据实际盘点数填列“现金盘点报告表”,将相关问题汇报给相关部门,及时做出适当处理。其次,对于银行存款的清查,企业应指定专人对银行账户进行定期核查,并且每月至少核对一次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及银行存款对账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使二者余额相符。如果发现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做出妥善处理。

(四)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每项财务活动成效都离不开相关负责人的业务知识及努力程度,而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因此,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可以聘请相关专家讲课,也可以公费派出人员学习等,帮助财务人员提高业务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另外,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是多层次全员参与的过程,每个员工都应规范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的责任,争取在行动与思想上与整个企业积极协调一致,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促进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五)加强内部审计对货币资金使用的监督

为有效执行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必须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建立的内部独立审计机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采用专门的程序对企业内部财务收支情况及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进行审核,并根据审核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内部审计的突出特点是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财务环境比较熟悉,了解货币资金控制的薄弱环节,可以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及时准确的解决货币资金的使用问题,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与完整,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企业应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货币资金使用的监督作用,从而提高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于云霞.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的潜在风险及控制措施探讨[J].商业会计,2012(7)

[2]马玲燕.浅谈建立和完善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机制[J].经济师,2011(12)

上一篇:关于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师范院校图书馆外文期刊利用率低下的原因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