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身边 爱在奉献

时间:2022-08-19 09:36:43

几年来,南京市鼓楼区作为市慈善义工服务基地,始终坚持为广大前来服务的各方慈善义工做好接待,搭建好服务与被服务帮扶结对平台,让来基地献爱心的好心人,充分发挥他们的光和热。基地给慈善义工一种归属感和荣誉感,让他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现了价值,净化了心灵。笔者在基地的走访中,了解到模范西路社区围绕慈善义工服务切实做了一系列后勤保障工作。

一、模范西路社区现状

鼓楼区挹江门街道模范西路社区成立于2000年3月,地处鼓楼区中部,面积0.68平方公里。社区内共有居民楼栋122栋、常住户3985户、常住人口13797人;辖区内有世界之窗软件园、紫金智梦园、联创集团、双楼集团、鼓楼区委党校、古平岗小学、鼓楼区第七干休所等大小单位87家。模范西路社区分别于2002年7月26日和2003年10月22日在南京市成立第一家党建议事会和党员慈善义工服务站,是南京市成立的首批慈善义工服务基地。

幸福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要建设幸福社区,如何让社区的空巢老人安度晚年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把空巢老人和慈善义工助老服务相结合就是模范西路社区的一项举措,此行为把一部分家庭力不能及的养老功能逐渐向社会转移,整合社区人力资源、企业资源、把聚居在社区乐于助人的居民组成义工,邻帮邻,户助户,与有需求的空巢老人结对。当独居老人有需求时给予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使义工成为独居老人居家养老的“金手杖”,以此缓解独居老人的养老之忧,让政府有时间和财力加紧老年福利设施建设。这也体现“老吾老及人之老”的古训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互动服务链。长期以来,在市慈善义工的参与服务和社区全体居民的共同配合下,慈善义工助老服务的开展得以顺利进行。

二、慈善义工助老服务是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发达国家人均GDP1万美元以上进入老龄化国家,而我国人均GDP仅800美元就已进入老龄化国家。咄咄逼人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容乐观,构建老年人生活照料体系需要政府、社区、家庭和慈善义工的协力互助。

模范西路社区是一处老年人住宅区聚集的社区,户籍数11762人,60岁以上老人3199人,占户籍人口的27.2%;其中空巢老人436人,占60岁以上老人的13.6%。在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态势下,老年人口作为一个有着特殊需求的群体越来越多地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而慈善义工助老服务的组织形式必将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一项有益举措。

(二)弥补弱化的家庭养老功能

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迫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对老年人的照顾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在住房和经济上较紧张,对老年人的照顾就更难周全,慈善义工助老服务恰好弥补这方面的局限。

(三)规避老年人难以预料的风险

随着老年人年岁增高,生活中各种不安全因素在增加。转型期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家庭、婚姻观念的变化,劳保、医疗等改革都不断冲击着老年人的传统观念。还有一些老人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思维落后,与现代社会不能交融,容易造成心理失衡,情绪不满。

三、慈善义工助老服务的主要行为

(一)依托政府、民间组织,为义工助老服务搭建良好平台

南京市慈善义工组织积极发挥职能,联系南京通达集团为小区捐赠了价值30万元的牛奶并组织社区百名老人参加梅花踏青活动,社区以此为契机,通过多种形式让老人们体会到政府对他们的关怀、慈善组织给予的温暖和老有所养的真正内涵。

2012年12月28日和2013年5月10日,模范西路社区志愿者两次开展社区70、80、90岁老人的集体祝寿活动,几十位慈善义工不仅将社区过生日的老人聚集起来,还走进老人的家中。在温馨的生日歌中,老人们度过了一个集体的高龄生日,也体会到党、社会和社区对老年人的一份恩情。

今年6月份,模范西路慈善义工基地开展了“浓浓粽香情,温暖万人心”活动,社区利用一周时间,组织社区党员和大学生慈善义工200余名,开展了包粽子进千家的活动。活动文化周期间,清洗糯米、粽叶近千斤,包爱心粽子1万多个。社区将粽子送到驻区单位,共建单位,社区养老院、独居老人、残疾人、保洁员、等居民家中。“礼轻情意重”,送的不仅是粽子,更是一份邻里情。

(二)发挥驻区企事业慈善义工团队优势,与独居老人结成帮扶对子

通过辖区的老人和前来服务的人们了解到,社区党委在为老人解决实际问题上,充分发挥党建议事会的重要作用。党委成员分头多方面与辖区企事业慈善义工团队沟通,并借助市慈善义工组织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南京市邮政投递局慈善义工、鼓楼区委党校慈善义工、南京艺术学院慈善义工等团队与社区多名独居老人结成对子,定期开展“一对一”、“多对一”慈善义工服务,活动成效显著。结对内容包括建立电话联系和见面制度,及时了解掌握空巢老人日常生活安全情况,随时掌握老人生活、安全等情况,并帮助解决困难;组织有关人员每月对空巢老人家庭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检查煤气、液化气、电器设备等安全使用情况,消除安全隐患,并教会老人遇险逃生自救办法等,保障空巢老人居住环境和生活的安全;陪老人聊天谈心,分享生活趣事,为老人提供精神的慰藉。

(三)切合辖区老人实际做项目,不断强化慈善义工助老功能

1.对辖区内空巢老人仔细摸底

社区对辖区内的空巢老人登记造册,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和健康档案,特别空巢老人做到基本信息清楚,疾病情况清楚,医疗需求清楚,服务措施清楚。做到为独居老人服务全覆盖。

2.开设“老人小饭桌”,坚持品牌项目发展化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模范西路社区党委对于老年人的服务宗旨,社区党委根据实际情况,从空巢老人最需要的日间照料和吃饭问题入手。老人吃得很少,做一顿饭菜往往要吃几天,营养和安全都成问题;还有一些老人行动不便,买菜、做饭更是伤脑筋。为给社区老年人提供就餐便利,社区党委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的需求,经过实地考察、反复研究,最终与社区慈善义工合作,利用社区现有的硬件设施条件为基础,开设“孤老、空巢老人小饭桌”,经过尝试,2011年4月,“老人小饭桌”正式运行。目前,“老人小饭桌”运行情况良好,每日午饭大荤小荤带蔬菜,每份餐4元钱。社区慈善义工有专门的配餐人员合理为老人搭配膳食,饮食卫生,菜品新鲜。社区同时十分注重老人的口味,随时征求老人们的意见,改善伙食,为了老人们就餐的多样化,社区的党员、慈善义工们主动到“老人小饭桌”帮助包饺子、包馄饨,确保老人们吃得舒心。

社区“老人小饭桌”不仅为独居老人提供了就餐便利,也为他们提供了团聚交流机会。“小饭桌”是老人们饭后交流沟通的地方,他们一起聊天,打牌,谈改革开放的成就,说社区的巨大变化,讲党的温暖关怀……“家”的温馨充满了房间的每个角落。

3.“阳光心灵茶吧”,带给老人一路阳光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大部分空巢老人寂寥生活的写照,他们中许多人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交往。模范西路社区“阳光心灵茶吧”突出“关爱从心做起”的原则,重点关爱空巢、残疾老人,以“聊天”为主要方式,不定期的邀请心理咨询师慈善义工来授课,帮助老人们打开心门,让每位老人在活动中分享与人沟通的温暖和思想碰撞的快乐。“阳光心灵茶吧”并不局限于室内的谈话聊天,经常有慈善义工组织老人们到古林公园、科技馆、虚拟养老实验基地等地方参观游玩,并结合各种节假日,参与区、街道及社区的各项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心灵茶吧”的慈善义工们参加了在玄武湖举行的宣传环保的活动,自编自演快板《让玄武湖的明天更美好》,让老人们真正感受到“老有所为”。同时,“心灵茶吧”利用鼓楼区“心连心老年服务中心”资助的血糖仪每周为空巢老人测量血压、血糖,讲解保健知识、授教健康食谱,让他们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增加卫生健康保健知识。

4.成立“敬爱‘四老’”志愿服务队

每一位需要被服务的老人,身后都有一至两名社区志愿者结对帮扶,成员们在不断完善服务内容和丰富服务形式的同时,重视发挥健康低龄老年志愿者的作用,结对帮扶独居或高龄、有困难的老人。同时服务队成员自制了“志愿者服务信息卡”,内容包括志愿者姓名,服务时间,服务地点,被服务者姓名,服务内容以及服务得分情况,更完善了志愿服务制度,志愿者的服务情况将由服务队队长评分,加入考核,建立长效机制。志愿情连接起了老人们的情谊,也让社区服务对象享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模范西路社区党委的“敬爱‘四老’”服务队也成为建设“美丽的家”的主力军。

模范西路社区慈善义工服务基地以建设“美丽的家”为工作重点,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多年来,通过上下的共同努力,通过社区与慈善义工团队、慈善义工、共建单位,驻区企业、居民之间的共同联动,通过集体祝寿会、粽香情浓活动周等活动的开展,形成了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

“关爱弱势群体”不是一句空话,是一个真实的社会常态,广大的慈善义工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慈善相约,做慈善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关爱身边的老人做起,争当慈善义工理念的传播者和实践者,让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这才是我们做慈善的初衷。

上一篇:因为爱一直在坚持 下一篇:拜“大师”与拜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