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浅析

时间:2022-08-19 09:12:51

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浅析

应用题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解答应用题,能够开发人的智能,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并且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应用题的教学,在小学阶段是个难点。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按照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充分感知和理解,促使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分析及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小学低年级的应用题教学,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其难点。由于低年级的学生识字较少,思维较简单,所以,在教学中,应采取直观教学,并应变换各种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对于如何上好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我觉得可以有以下做法:

一、用实物图片演示,使学生充分领会应用题的含义

如3+2,先贴上3朵红花,又贴上2朵表示又拿来2朵。最后用大圆圈圈起来,表示合在一起用加法。

二、正确认识应用题的结构

1.寻找条件和问题。条件和问题是应用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条件和问题,就明确了思维的依据和方向。

如:一年级有51人,二年级和一年级同样多,两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把条件和问题标出或做出如下摘录:一年级51人,二年级51人,一共几人。这样有助于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即一步应用题一般都有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要由所给的条件和问题选择算法,这在开始学习简单应用题阶段尤为重要。

2.搭配条件和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应用题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防止学生不动脑筋,可以故意安排一组互相不搭配,而又容易误认为相关联的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辨别判断。

如:把下列有关的条件和问题用线连成完整的应用题。

有14只兔,又跑来7只,还剩几只?

有17只小鸟,飞走5只,有多少朵红花?

黄花和白花一共有15朵,其中黄花有8朵,一共有多少只?

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明确条件和问题是否相关联,从而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图文结合的应用题。有的应用题是用图画表示的,在给出两个条件的同时,连问题的数量也直接显示出来了。如不注意引导,应用题中的问题就容易被忽视。因此在教学中出示挂图后,不急于让学生说出答案,而是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提问,逐一说出题中告诉了什么,要计算什么,然后选择计算方法,在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半图半文的表格式应用题。这样的训练,可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应用题的结构,认识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三、适当变换练习方法,进行解题思维训练

1.变换叙述方法,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减法应用题中使用加法应用题的常用词语,如:20个同学拍皮球,如果每人发一个皮球,还有5个同学没有皮球。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在加法应用题中也可使用一些减法应用题的常用词语,如:①小红有一些作业本,先用去了4本,又用去了11本,两次共用去了几本?②从树上飞走8只鸟,现在还剩6只,树上原来有几只鸟?

有时也可以不出现“还剩”一词来叙述减法应用题。如:一本书有47页,小明两天看完,他第一天看了28页,第二天看了多少页?

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凭已有的经验,片面地由题中的个别词语来选择算法的这种倾向,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题意,做出正确的答案。

2.变换叙述的顺序。减法应用题的叙述,有时还可把问题放在前面。

如:(1)小刚做了11道数学题,还要做几道就是26道?(2)小华已做好23朵纸花,再做几朵才能完成45朵的任务?这样把问题放在一个已知条件的前面,检查学生对应用题的问题是否真正理解,有助于数量关系的分析。

3.适当做一些有多余条件或隐蔽条

件的应用题。如:小兰做数学题,上午和下午各做了8道,一天做了几道题?

4.经常进行一些提问题和补充条件

的口头练习。由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条件。这种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搞清楚条件与问题。条件与条件之间的相依关系,还能为分析两步应用题寻找中间问题作准备。根据两个已知条件补出合乎逻辑的问题来,以提高逻辑推理能力,也可给出两个条件,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1)小明有14个苹果, ,还剩多少个苹果?(2)“有白马25匹,黑马5匹”让学生由所出的两个条件的关系,分别提出用加法、减法、除法解答的问题。

这种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5.自编应用题和改编应用题的练习。可给定一些数字,改编时可将加法应用题改成减法应用题或将减法应用题改成加法应用题。

四、对应用题解答过程的解释

对应用题解答过程的解释必须进行判断推理,因此,解释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过程。但现在有不少学生虽然会解应用题,却不能对解释过程加以解释,进行运算推理,也不知运算是否具有合理性和正确性,且解题方法贫乏,迁移能力也较差。故教师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对应用题解答过程的解释水平:①能够表述题中问题,且要求此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②说明选择算法的依据。③解释得数的意义。

总之,教师通过上述各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复合应用题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上一篇: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反刍 下一篇:小学低段复习课要体现“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