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2-18 07:35:50

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素质教育确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们目前教育中仍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许多行为仍然受到应试现状的束缚,虽然小学中没有中学阶段的中考和高考,但是很多家长评价自己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仍然只是分数,这其实是一个本质上的导向错误。本文作者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作以下几点论述。

第一,正确的价值取向。小学数学的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我们的教学中要能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有价值就必须实用,就小学生来讲,这个价值不仅仅是学生能否解决我们书本上的数学题目,也不仅是用今天学习的内容完成作业。同样教师的主导价值也不只是为了服务于明天的学习,为明天的学习内容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而是看学生们学习的内容能否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能不能激发学生去应用的兴趣,并能在生活中得以应用,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所以,作为小学数学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个取向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虽然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是我们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永远不能动摇的,要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教师的价值取向必须正确,那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拘束于书本上的几道题目,我们应把教学目标拓展到实际运用中,即我们的三维目标不仅仅是定在备课笔记中,而是真正在备课中有意识的去灌输落实。这一点,就要求在我们的课后作业中少一些繁琐的题海练习,多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去引导学生提升实践能力。

第二,有效拓展知识的应用面。学习的本质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也不仅仅是为了学好下面的知识,而是提升自己,所以我们的老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拓展知识点的应用面,把问题抛给学生,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更多的自由时间中充实着数学知识。在我们小学数学学习到《统计与概率》这个知识时,我们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为学生创设一些应用情景,如布置学生去统计一下自己班上学生每天完成数学作业的情况,从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上分析我们的作业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应试考试中的表格设计和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体验了数学活动的过程,并明白了如何科学的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并能从数据中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一定是我们考试中要求的,也不一定服务于后阶段的数学学习,但是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第三,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不能仅寄托于课堂,课堂的四十分钟远不够能力的培养,所以还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中,这个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很多。如:我们可以在小学高年级中创设“预算社团”,这样的预算社团,由老师或学生设定预算项目,小到测量学校教室门窗的高度,测算玻璃和木板的面积,大到测量操场的面积,上网查阅相关建筑材料及其价格,然后再去预算学校操场的成本价等等;我们也可以创设“二手货交易站”,让几个学生分成一组,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用过的玩具、看过的书籍、用过的衣物等物品标价,或设定可以与之等价交换的物品等等,这一些活动不仅仅给学生一个锻炼自我的平台,更能让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无形中就得到了提高,这种提高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样的行为才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正确导向。

第四,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角是学生,也就是说,学生必须去实践我们所学习的内容。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同样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这个评价不同于考试试卷上的优良中差,不能只评价学生的实践结果,而应该从多个方面去评价。就拿《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来说,我们布置给学生的统计工作,我们不能只看学生统计出来的结果,我们更要看到学生在整个统计过程中的表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数据的筛选和处理能力。即使产生的数据不是十分理想,我们还应该去观察学生在数据评价过程中的表现。总之,这时的评价十分重要,我们必须充分肯定学生的付出和收获,尽最大可能从各个方面去鼓励每个参与实践的学生,从每个细节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内心和言行中去激发每个学生的实践兴趣,有了兴趣,学生的实践能力其实就提高了一半。

总之,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真正要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还是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动很多的脑子,花很多的时间去践行每一个大胆的活动,并从活动中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实践。所以我们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要用智慧和汗水去浇灌祖国的花朵,花朵也会因为生命力的顽强而开得更艳更美。

上一篇:“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应校本化 下一篇:创新:学生生命发展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