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在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中的技术研究

时间:2022-08-19 08:52:38

大体积混凝土在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中的技术研究

摘 要:高层建筑的施工具有其独有的特点,其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利用是最为关键的重要环节。大体积混凝土以其优越的特点一直以来为高层建筑以及水利工程建设所利用,本文就针对其在高层建筑中的施工以及技术特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其质量的控制,最重要的是对其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1 特点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较之于较普通体积的混凝土在结构上有相对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首先,在体积上要更大些,并且块体要较为厚实。其次,对混凝土的浇筑的连续浇筑量上的需求要相对较大,并且在整体性的要求上相比较而言要求要更为严格一些,并且,水热化是大体积混凝土必须注意的问题之一,由于其体积结构的特点,会导致其内部的温度较之普通混凝土更高。最后若是混凝土的厚度在1.5米以上则需要在水平上做分层施工处理,这是对水化热因素的考虑,最大程度的对水热化的不良影响进行降低。

2 施工要求方面的分析

而高层建筑的基础都是由承台或者是大体积的混凝土地板构成,所以对于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而言,大体积的混凝土具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高层建筑中,实际施工过程的大体积混凝土处理所用的方法是不相同的,所以,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每个工程工艺都有着一定的规章或者是标准,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工艺而言,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规定都不一样,我国的高层建筑应用混凝土的行业标准中对大体积的混凝土的规定是,混凝土的内部和表面温度不的相差超过25摄氏度,表面和环境间的温差也不能超过25摄氏度。

3 施工方面的技术分析

3.1 材料方面的控制技术

材料的控制工作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是技术性的要求,其主要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首先要对材料的质量予以确保,其次,混凝土在水凝的过程中会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温度控制也是关键因素。所以,在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中材料质量是基础。在施工前的混凝土搅拌的有效程度,直接影响了混凝土材料的质量,不同强度要求的监督需要的材料性质也不同,所以尽量需要根据需要进行满足。比如,在柱子的建造中,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就需要尽量的对水泥以及水灰进行减少用量,并增加石子的使用量,其次,粉煤灰和外加剂的使用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控制。对于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应当关注的点是在对碎石进行浇水时的温度控制,并要保持通风,这样是对一些裂缝病害出现的有效预防。

3.2 浇筑方面的技术

浇筑是混凝土在利用上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而言,其结构的差异使得浇筑工艺的要求更加的严格,需要在浇筑种类以及浇筑放量的问题上进行注意。浇筑的顺序是有一定的规律和规定的,首先要进行核心筒墙进行浇筑,其次才是柱、梁以及板混凝土浇筑。墙体在浇筑上的厚度需要确保在5厘米并且45厘米的高度是最佳的高度,而浇筑的时间应确保两个小时之间。对于柱体的浇筑,需要加入钢丝网片等结构。对于梁以及板的浇筑施工在技术上应当注意必须让坡度保持一致,并且要待筏板凝固之后才能开始第二次的浇筑,这样才能对浇筑的质量进行保证。技术方案可以对浇筑的质量进行有效的保证,合理的布置是前提,对于大尺寸的大体积混凝土可以使用分层连续的浇筑方法。而对于厚度不大但是面积较大的混凝土结构,应当通过分层分段的她不式推进斜面浇筑法,而对于长度大大超过厚度的混凝土构件,一般采用斜面分层法,混凝土浇筑顺序应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不出现冷缝,采用薄层浇筑,层间结合按施工缝处理,并要控制好层间间歇时间,间歇时间过长,已浇筑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增长得过高,约束会过大以致在新老混凝土结合面产生裂缝,间歇时间过短,已浇筑的混凝土还处于升温阶段,表面温度较高时就已被覆盖,不利于散热,同时也加快新浇筑混凝土的温升,相互影响就有可能超过允许的最高温升,加大了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因此适当的覆盖时间应选择在已浇筑混凝土温度已降到一定值,即新浇筑混凝土温升倒加到已浇筑混凝土中后,已浇筑混凝土温度回升值不大于原混凝土最高温度。

3.3 温测技术

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温度变化对凝土强度的影响混凝土拌合物是由水泥、集料、拌和用水及外加剂等质组成的混合物。在混合物拌制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变化是水泥的水化反应,水泥水化速度与水泥细度有关,同时也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温度越高,反应越快。

混凝土的温测技术是确保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技术之一,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控制可以有效防止底板产生裂缝。混凝土温测过程中必须对其各土层的温度都进行测量,并就其温度特性分别进行分析。对于温度传输器而言,通常采用的是电阻型温度计,进行温度的测量时应注意测温点以及测温线的分步进行,先进行位置的选定,并进行记号的编订和定位,然后再进行温度的测量。此外,应确保测温线同钢筋之间的合理接触,以确保测量过程的精确性,防止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的出现。

4 养护技术

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结束后,还应对其进行养护。混凝土养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对混凝土温度的有效控制,以降低其内外温差,并满足混凝土抗力方面的相关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应进行塑料布的覆盖,并在塑料布的基础上进行防寒毡的覆盖,以做好保温保湿工作,避免混凝土的表面由于脱水而导致裂缝的产生。此外,还要注意设置隔热层,以实现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有效降低。混凝土采取保温养护,主要是为了减少混凝土内外温温差,延缓收缩和散热时间,使混凝土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获得必要的强度来抵抗温度应力,同时可降低变形变化的速度,充分发挥材料的徐变松弛特性,有效地削减约束应力,使其小于该龄期抗拉强度,防止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出现温度裂缝。由于内散外蓄综合养护措施,可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值,且可大大缩短养护周期,尤其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故本工程采取蓄水保温养护,即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双层麻袋,浇水湿润。待混凝土初凝后在基础周围砌挡水,蓄水深10cm,养护时间为28天。

结语

对于高层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而言,必须首先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还应通过科学的施工技术来对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除此之外,还应注意进一步加强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这样方可确保高层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确保高层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田雨泽,张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裂缝预控[J].低温建筑技术,2002.

[2]昝德术,刘长河,于长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场及温度应力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1997.

上一篇:汽轮发电机安装及检修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及解决... 下一篇:浅析水土保持方案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