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建设将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时间:2022-08-19 08:16:14

“ 一带一路”建设将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已难以适应国际经济格局新要求。2017年2月,在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一带一路”倡h的提出以及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的深化,使我国不再仅仅是国际经济体系的参与者和治理规则的跟随者,而开始成为国际治理体系的建构者和规则的制定者,“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我国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五个方面促进着全球经济治理格局的变化。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理理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是推动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建设通过“五通”深化沿线各国合作,把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深度融合,并最终形成利益共同体,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打下扎实基础。历史地看,与欧洲国家通过战争开辟同其他国家文化、商业交流渠道不同,古丝绸之路秉持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沿途国家之间以和平的方式开展贸易往来,展现了中国与沿途国家的相处之道。当今的“一带一路”建设,发扬光大古丝绸之路精神,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促进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发展和进步,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探索和实践,也是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以沿线和周边为重点完善区域经济治理体系

区域经济治理体系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基石。“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推动形成沿线和周边地区的区域经济治理格局。

在重要地区构建新型区域合作机制。在我国周边地区以及非周边对我利益有重大关切的地区,形成区域合作机制,将有利于我国积极应对周边环境和重要地区出现的新情况新机遇新挑战,主动有为地塑造总体有利的周边及重要地区战略大环境。“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以及近两年快速推进的澜湄合作机制就是构建区域合作机制的积极实践。

强化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功能。上海合作组织是沿线地区重要的区域合作机制,自成立以来其经济功能相对较弱。“一带一路”建设为充分利用上合组织已有的金融、投资、贸易、能源等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方式,提高中亚国家与我国开展经济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了有利条件。中长期来看,各国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制度,保障资本自由流动,建立共同金融市场,制订统一商品、服务规则和市场准入,形成共同运输服务市场和统一运输体系,建立共同能源市场,构建地区金融稳定机制等,可推动这一地区在经济大陆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形成自由贸易区。

为多边南南合作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一直是南南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重要参与者。多年来,通过发展经验分享、专业技术知识传授、最不发达国家债务减免等途径,我国向12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此外,我国与非洲、拉美及加勒比、阿拉伯世界、亚太地区以及巴西等多边和双边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为加强南南合作、消除极度贫困、促进共同繁荣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提供国际区域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在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比如,区域治理、区域合作新模式构建、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区域文化交流深化以及新型国际金融组织建设等。此外,我国政府还通过提供援助资金等方式促进全球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例如,我国设立了“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这些国际区域公共产品的提供,将为相关国家的长期稳定增长创造条件,为构建和谐区域发展环境奠定基础。

以开发性金融为突破口完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

据分析,到2 0 3 0 年,全球基础设施资金缺口将高达20万亿美元,这一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我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通过动员更多资金,支持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将为亚洲经济增长注入长久动力。此外,2014年11月我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的“丝路基金”,为促进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另一资金来源。

以贸易投资协定为抓手提升贸易投资规则制定话语权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和投资合作的形式多样,既有自由贸易区,也有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等,“一带一路”建设将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建立统一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为目标,加快实现区域贸易便利化,并为完善全球贸易和投资规则提供经验。

以RCEP为示范促进全球贸易便利化。亚洲参与成员最多的区域贸易安排“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涉及贸易、投资等多方面内容,一旦达成将明显增加区域贸易便利化程度,推动跨境产业链的建成,并为跨境投资的准入、运营和退出提供更为完善的保障。RCEP如果达成,将在亚洲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不仅支撑亚洲经济进一步增长,也将对世界贸易繁荣以及全球经济复苏发挥积极作用。

推动改变全球投资规则价值导向。中欧正在推进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此次协定从“ 投资保护为主”转变为“保护与开放并重”,体现了投资“自由化”的特点,同时确保国家应有的规管权力以及社会的重要关切不受到负面影响,体现了“平衡化”原则。我国与欧盟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中欧之间签订投资协定势必会对全球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在协定拟订过程中,把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经济体对公平公正投资规则的诉求纳入双边投资协定中,将会影响甚至改变国际投资规则价值导向,且将为全球性投资条约的拟定奠定良好基础。

通过人民币区域化提高人民币国际货币地位

“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开展,推动了我国对外经济和金融合作不断深化,扩大了国际市场对人民币跨境使用需求,为拓展人民币职能搭建了良好平台,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动力。

拓展人民币使用地域。“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人民币被更多的经济体认可和接受,为扩大人民币跨境需求提供更多的实体经济支撑。“一带一路”沿线有望形成人民币货币区,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的地区,从而加快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进程。

强化人民币在沿线地区的结算职能。“一带一路”建设中,支持经常项下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鼓励在境外投资、工程承包、设备出口及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将扩大亚欧国家特别是广大新兴经济体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此外,在与沿线国家的能源贸易和能源管线建设项目中积极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并考虑分阶段逐步建立人民币计价的石油期货市场和交易所,因地制宜设置商品期货交割仓库,尝试人民币能源期权交易,将逐步实现矿产、能源等大宗商品贸易的人民币计价结算,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贸易结算份额的提高。

扩大人民币在沿线地区投资和储蓄职能。“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扩大人民币直接投资和对外信贷需求,并发展更多对外金融服务,如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建立人民币清算系统等。另一方面,推动境内银行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人民币贷款业务,鼓励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沿线国家,拓宽人民币跨境投资渠道,都会提升人民币在境外的投资职能。目前,马来西亚、韩国、柬埔寨、菲律宾、尼日利亚等国已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的一部分,还有更多国家的央行表示愿意持有人民币,人民币在境外的储备功能正在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得到提升。此外,霍尔果斯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等,也为更好地发挥人民币的计价、流通、储备功能提供了良好条件。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上一篇:8%好米得颗粒剂在寒地水稻秧田的使用方法 下一篇:蒋方良:蒋家低调的“第一夫人”